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汇编(9篇).docx
《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汇编(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汇编(9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汇编(9篇)目录1 .以“更新”促“耕兴”让“新农人”有新气象22 .“耕土、育芽、润叶”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53 .执“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斑斓画卷”84 .引才归乡共逐梦谱写乡村振兴幸福篇章115 .点燃人才“火炬”照亮乡村振兴路146 .做好人才引育留奏响乡村人才发展最强音177 .聚焦“四个维度”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198 .打好“组合拳”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动能229 .在希望的田野上“不辍、不止、不息”25以“更新”促“耕兴”让“新农人”有新气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指出,大力培养乡村人才
2、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以“更新”促“耕兴”,从政策、机制、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定能让“新农人”在农村展现新气象,为乡村振兴书写崭新篇章,绘就一幅产业兴旺、人才辈出的美好画卷。抓住难点更新政策“引”,以“求贤若渴,筑巢引凤的态度,让“新农人”愿意来。“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新农人”正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他们带着新思维、新技术、新活力投身广袤乡村,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要让“新农人”真正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充分释放其潜能,就需以“更新”促“耕兴首先是抓住难点更新政策“引当前,农村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仍
3、面临诸多挑战,诸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发展空间受限、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为此,各地应深入调研,精准聚焦这些难点。在政策制定上,加大对“新农人”的政策倾斜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他们开展特色农业项目、农业科技创新等。在落户政策上,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为“新农人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更新政策,营造“良禽择木而栖”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找准堵点更新机制“用”,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精度,让“新农人”愿意干。“用人之要,在于任人之长,不强其短。”找准堵点更新机制“用”,是发挥“新农人”作用的关键所在。部分地区存在人才与岗位不匹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堵
4、点,导致“新农人”的专业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这就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新农人”的专业背景、技能特长和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农村产业发展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制工作岗位,做到人岗相适。另一方面,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整合各方资源,让“新农人”能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比如,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电商孵化基地等,为“新农人”提供项目孵化、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他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让农村成为他们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挖掘亮点更新服务“留”,以“贴心服务、用心关怀”的温度,让“新农人不想走。”得人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挖掘
5、亮点更新服务“留”,是让“新农人安心扎根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的生活条件、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这是“新农人”留不住的一大痛点。各地应充分挖掘农村自身的优势与亮点,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生活服务方面,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让“新农人”及其家属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生活服务。在工作服务方面,建立常态化的人才服务机制,为“新农人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创业辅导等贴心服务。同时,注重文化建设,组织各类农业技能竞赛、文化交流活动等,增强“新农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更新服务,让“新农人”感受到农村的温暖与关怀,从而心甘情愿地留下来,为乡村发展贡献长期稳定的力量。“耕土、育芽、润叶
6、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春潮涌动万物生,新绿晕染至阡陌。春耕时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稳步展开。广大选调生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正处于人生的“春耕”关键时期,当以春为令、以田为卷,深耕信仰沃土、培育奋进萌芽、润泽民心田野,在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里镌刻青春担当。以“初心之犁”深耕“一腔赤忱守初心”的信仰沃土,固本培元校准青春航道。“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的陈延年,“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无数青年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和生命献给党和国家,扎根“星火燎原”的信仰沃土。在新时代的浪潮上,青年选调生唯有坚定忠党爱国的如磐信仰
7、方能在基层沃野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广大选调生要发扬“钻厚板”“凿深井”精神,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理想信念的“铜墙铁壁”、砥砺党性修养,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脉络中把好理想航向,在党的创新理论中锚定精神坐标。要以实际行动诠释信仰追求,把基层一线当作奋斗的起跑线,坚定不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每一次入户走访、每一条产业规划都成为践行“国之大者”的生动注脚。以“实干之锄培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萌芽,躬身笃行展现青春担当。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若不褪去“书卷气”、沾染“泥土气”,仅凭书本知识难以真正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唯有手掌沾泥、衣
8、襟带露,方能真正感受“百姓灶台温度”,精准回应群众期盼和需求。广大选调生要摘掉“高材生”的名片,换上“农家衣”,俯下身子唠家常、迈开步子深调研、扑下身子解民忧,以双脚丈量“田壤宽度”,以匠心校准“服务精度”,触摸乡村民情最真实的脉搏,以“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姿描绘“沾着露水、带着稻壳”的“民情地图”。要把挑“重担子”、接烫山芋视为自身成长机遇,努力在基层磨砺中壮实筋骨,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线工作中淬火成钢,用青春力量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以“为民之渠”润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心田野,矢志为民镌刻青春印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常常召开“板凳座谈会”,和群众面对面谈、心贴心聊。“板凳座谈会”虽小,但承载着“国之大者”,蕴含着“鱼水深情”。推动乡村振兴要坚持为民导向,只有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乡村振兴工作的“晴雨表”,才能将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广大选调生要以“一枝一叶”的细腻感知,涵养“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担当,主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说一片方言“,敲得开群众家门,扣得准群众心门,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为手中的“马上办、立刻干”。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观察员”,把加快道路硬底化建设、提高农民养老待遇等“关键小事”当成我们的“头等大事”,心系群众的安危冷暖,情牵群众的柴米油
10、盐,让为民之举春风化雨,浸润千家万户。执“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斑斓画卷”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承载着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为做好202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锚定中央一号文件的方向,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绘就乡村振兴“斑斓画卷”。执“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笔,绘“产业盛景”。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各地各
11、部门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据自然、气候等生产生活条件,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优势产业,构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将“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升级为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产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之路。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更多懂农业、懂市场、懂技术的乡土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盘活用好会管理、懂经营、善创新的“土专家”“田秀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执“敬畏自然,绿色发展笔,绘生态春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导向。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2、的理念,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为抓手,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厕所、污水、垃圾等关键小事,让环境优、空气甜、家园美,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感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广“光伏下乡”、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升级工程,促进基层能源转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探索发展生态养殖、特色文旅等产业,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含绿量”,以“生态绿”绘就乡村“晴空绿树连山翠的美好图景。执“文化传承,文明创建笔,绘人文美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13、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选出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及普及法治、科学、卫生知识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培育良好家风。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并且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加强对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以“淳朴民风增强乡村振兴的“文明底色”。引才归乡共逐梦谱写乡村振兴幸福篇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
14、伍。“没有人才,县不能富,民不能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各地区当吸引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在归耕“乡野”中共逐梦,真正在这方广阔的天地绽放风采、施展拳脚,合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篇章,让老百姓的“好日子”更红火、更有滋味。牵好风筝线唤游子归乡,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与此同时,不少空心村、偏远村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现状,尤其是缺乏愿意扎根乡野的高素质人才,如此一来,难免影响本地可持续发展。各地区要牵好风筝线唤游子归乡,就要始终明白游子对于故乡的依恋之情是如此浓烈、无可替代,当善以“乡愁”“乡情为
15、纽带,用好流动党员党支部、同乡会、校友群等载体,深入挖掘在外的优秀企业家、大学毕业生、青年创客等群体,以良好的招引政策和保障机制,呼唤他们回到家乡来奋斗、来耕耘,同时充分展示家乡发展的机遇和崭新蓝图,让广大人才认识到如今的乡村大有可为,以“月是故乡明的情怀让反哺之情变成助燃之力,一起为幸福升温。办好实训课促青年归心,把风雨变为成长养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有人曾形象比喻,发掘人才就如“引龙入海”,而培育人才则是“深水养鱼”,只有不断提高乡村的自主“造血”能力,方能确保人才不断档、不缺位,以人才活水润泽万里沃野。聚焦现实,无论是从学校走出的高校毕业生,还是长年在外奋斗的人才,到乡
16、村来难免有不适应,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事务时,也会产生“本领恐慌的焦虑情绪。各地区要用心办好实训课,就要根据人才的学历、经历、个性、长短板等量体裁衣,主动提供有侧重、见实效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传统经验与现代农技、书本知识与火热实践相互贯通,始终以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人才赋能,并引导他们在实操练习中不断锤炼筋骨和实力,真正实现“积深终薄发的蜕变。搭好比武台让人才归位,把奋斗化为逐梦乐章。“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乡村是充满希望的沃野,无论是传统行业的焕新升级,还是现代生物技术、低空经济、文旅融合、人工智能在农村拥有的广阔发展前景,各行各业都期待有
17、能力、有热情的人才大展拳脚,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地区要用心搭好比武台让人才火速归位,既要拿出不破不立的勇气和魄力,不断打破学历、标签、资历等门槛,始终以“能力论英雄、实绩评高下的鲜明导向引导人才登台亮相,也要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分享演讲、现场命题答辩等活动,进一步选树乡村人才典型标杆,让人才干事更有动力、有拼劲,切实把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最大增量”,助力真正在追梦的路上谱写奋斗的乐章,实现“志在凌云霄”的追求和人生抱负。点燃人才“火炬”照亮乡村振兴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XX个聚
18、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面对乡村人才供给不均衡、人才虹吸效应加剧等挑战,各地组织部门要点燃人才“火炬”,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导向锻造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让新时代人才成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用智慧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点燃引才“火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需要点燃人才“火种”来注入新鲜活力,各地组织部门要不断拓宽乡村引才途径,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一方面,需拓宽视野,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打破选才壁垒。乡村引才不能局限于学历、职称等硬性指标,
19、而应注重实际能力与乡土情怀的结合。要深入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将擅长农业技术、熟悉乡村治理的能人纳入人才库;同时,面向社会吸纳返乡创业者、新乡贤等群体,形成“本土人才+外来精英”的互补格局。另一方面,需精准聚焦,以“按图索骥的思维对接乡村需求。围绕特色产业升级、数字农业、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绘制“人才需求图谱”,通过定向招聘、校地合作、柔性引才等方式,精准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让更多金凤凰栖居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传递育才“薪火人才引进是起点,能力提升是关键。只有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实施精细化培养,才能让人才根系深植乡土。各地组织部门要坚持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原则,加快提升乡村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乡村 全面 振兴 规划 2024 2027 心得体会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