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为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构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按照中央、省、市和我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编制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一、“十四五”发展回顾“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制定实施区文化兴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5)“五个百分百”认定和“十百千”工程验收。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区,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飞盘运动推广中心”“国家排舞集训基地共建单位”等荣誉称号。清河坊街区入选首批国家
2、级旅游休闲街区试点创建单位,“南宋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海塘文化挖掘和保护利用”双双列入省市文旅金名片。原创广播剧赤子情获评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实现零的突破。成功举办五届南宋文化节、四届钱塘江文化节,“弄潮杯”系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文化软实力得到新提升。持续擦亮“南宋文化”“钱塘江文化”金名片,成功打造南宋文化节、钱塘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品牌。海塘遗址博物馆、区非遗展示馆、刘江艺术馆建成开放,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五年来,获国家级奖项27个,省级奖项94个,市级奖项112个。五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制度化、规范化,2
3、018年省质监局发布以为实践蓝本的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管理规范。截至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群众文化团队788支,队员21854人。(二)公共文化设施得到新加强。全区建有文化设施225处,场地面积18.8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场地面积达0.23平方米。全区14个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小营等5个街道被评为特级文化站,湖滨等9个街道被评为一级文化站。197个社区均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书房14家,其中运动主题馆升级为书房旗舰店,连续两年在全市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建成艺术、美术、运动等主题图书馆11家。区图书馆藏书量16.5万种,82.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报刊、视听文献藏量为47.5万册
4、电子书35万册。(三)体育设施布局得到新推进。全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2540处,场地面积198.87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获“十四五”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亚运场馆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全国首个阿里体育中心(九堡文体中心)建成开业,成为全国社会化运营文体场馆新标杆,政企合作运营实践在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丁兰文体中心建成开放,惠及周边群众40余万人。(四)文旅融合发展得到新突破。新增国家级A级景区2家,现有国家级A级景区5家。五年来,全区文旅建设项目共计40个,总投资金额273.14亿元。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夏衍影视文化特色街区、白石会展中
5、心被列入省“四十百千”项目。建成钱塘江夜游等重点旅游项目,启动皋亭山景区龙居士项目一期建设,皋城村、沿山村全面启动“景中村”整治。(五)公共服务体系得到新发展。区文化馆顺利通过第五次国家一级文化馆评估。实施“七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五年来,平均每年送出培训100O余场,送戏700余场,讲座和展览800余场,受惠群众达50万人次。打造“钱江”“弄潮”体育品牌赛事,每年举办赛事活动100场以上。区体育总会等3个协会获5A级组织等级称号。建成百姓健身房12个,其中尚蓝公寓百姓健身房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典型优秀案例分享。102所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100%,主要指标位
6、列全市第一。五年来,新增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237名,全区达到3238名。(六)文化遗产保护得到新强化。南宋德寿宫遗址、钱江新城古海塘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19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5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10处、市级27处,市级文保点8处。现有国有博物馆8家,国有名人纪念馆7家,民办博物馆11家,恒庐美术馆、茅以升纪念馆等各类民间场馆近30家。现有五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2项,其中人类口头和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4项、省级22项、市级38项、区级97项。(七)事业产业活力得到新激发。制定实施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19-203
7、0)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承办全球旗袍日、“诗画百县千碗”成果展等系列文旅融合活动,释放新兴消费力。建成数字文旅专线4条,“30秒入住”累计覆盖酒店125家,“20秒入园”累计覆盖景区、场馆20家,实现“多游一小时”。制定区体育产业扶持引导政策,落实政府对体育产业扶持引导资金,全区现有注册企业IlOo多家。引进阿里体育、李宁体育等20多家知名品牌,孵化培育围棋道场、飞盘运动、室内滑冰滑雪等20多项优质运动项目。(八)竞技体育发展得到新支撑。以体教结合为基础,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长效管理机制。2017、2018年连续被评为省级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单位,获“十四五”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截至2025年,向
8、省、市体育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累计136名。完成省、市运动员注册2600人,我区市级及以上注册运动员超4000人。省、市阳光赛事获奖牌超百余枚。(九)文化市场监管得到新成效。在行业管理中坚持“稳”字当头,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清网”“护苗”“打违”等专项行动,深化“网吧分级管理”、“扫黄打非”进基层、“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举措,率先推行“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固定日”活动,连续获评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进集体。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和“三个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实现率、满意率“双率”均为100%,连续多年被评为金牌窗口、模范窗口、“审改先锋”。二、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是“两个一
9、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处于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期。特别是面对打造一流国际化现代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任务,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将进入一个更高层次、更深领域的发展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宏观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金字招牌和重大政治任务。省委全会提出,要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示范。市委全会提出,要坚持“数智宜居天堂”发展导向,
10、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区委全会提出,要全面开启一流国际化现代城区建设新征程,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着眼“上”的标准,强化“城”的功能,新的区域发展目标和路径进一步明晰。从发展环境看,将全面开启“亚运会、大都市、城市化”新征程的关键历史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加快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的消费升级。经过区划调整,新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主阵地。新“拥江揽湖走运“,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辖区内优质资源集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作为南宋文化、吴越文化、钱塘江文
11、化的重要承载地和南宋皇城遗址的所在地,新文保场所和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均位居全市主城区第一,文旅资源储备丰富。从群众需求看,随着区域收入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个性化、分众化、特色化将成为文旅体服务供给的新趋势,产业效能将随着新一轮线上、线下的占比实现新一轮迭代。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旅体消费层次、需求和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三、“十五五”期间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工程,着力打造以宋
12、韵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金名片。紧紧围绕“数智宜居天堂”发展导向和打造“七大示范样本”,面向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高水平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坚持文化赋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化惠民为根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兴盛,促进文旅融合,持续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和文旅产业,努力为高水平全面夺取一流国际化现代城区和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新胜利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大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强化核心意识,突出主流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文化新高地,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促进全社会形
13、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城,做到服务大局与发挥优势相结合,强化“重要窗口”思想自觉和文化自觉。坚持宋韵特色,打造品牌。坚持文化为魂,立足地域特征、民俗民情、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着力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精神和群众需求,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群,进一步提升城区形象和品位。着力推动对外交流互鉴,提升文化走出去水平,拓宽深度广度,完善工作体系,更好发挥文化“搭桥梁、交朋友、聚人心”的作用。坚持数智赋能,精准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优化公共文体资源配置,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推
14、进数字化改革,主动适应数字科技新趋势,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畅通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信息沟通渠道,切实推动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社会建设成果。坚持夯实阵地,拓展空间。牢固树立“抓阵地”的意识,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及时完善公共文体设施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文体设施配套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局面。文体设施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用起来、活起来,以“服务要提质、专业资源要有舞台、群众要得实惠”为原则,不断提升公共文体场馆服务能级,打通公共文体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社会参与,提质扩面。突破政府统包统揽传统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服务,兴办公共服务实体,探索社会化发展模式。通过出让活动冠名权、推
15、行市场化运作、提供活动保障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承接“办文体”职能,逐步实现公共文体服务由政府“内循环”向社会“外循环”转变。(三)发展目标以宋韵文化建设为引领,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全面加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满意的多元公共文体现代化服务体系,数字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以拉动经济发展为引领,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旅体产业对区域综合实力影响力显著提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旅体工作体制机制,基层文旅体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到2030年,成功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建成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建设文旅融合标杆区,努力成为共同富裕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旅游 体育 发展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