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一、发展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存在问题3(三)发展环境5二、发展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目标7(四)空间布局8三、构建“332”服务业体系11(一)突出发展三大特色服务业11L打造康体养生新品牌112 .打造文旅休闲新地标153 .挖掘商务商贸新潜能18(二)加快发展三大生产服务业231 .加快现代金融集聚发展232 .推动科技创新跃升发展243 .促进现代物流体系发展25(三)培育发展两大新兴服务业27L深化专业服务272.培育家政服务27四、重点工程28(一)数字化赋能工程28(二)大平台支撑工程29(三)产业链融合工程31(四)大
2、企业引培工程34(五)服务业改革工程35五、规划保障35(一)健全组织管理36(二)强化要素保障36(三)加强统计监测37(四)创新招商推介37附件L县现代服务业“十五五”发展规划项目表(实施类)2.县现代服务业“十五五”发展规划项目表(谋划类)“十五五”时期是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山区样板的关键五年。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服务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为擘画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新蓝图,强化服务业对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根据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
3、本规划。本规划以202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全县服务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服务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综合贡献明显提高,为“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支柱地位更加突出。“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47.8%上升到2025年的54.6%,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同期GDP增速,年均增长8.1%,高于GDP增速约1.4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11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32亿元,占地方财政税收收入比重的44.9%o服务业
4、从业人员数达到2.771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数的35.4%o表1-1“十四五”期间县GDPx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变化情况年份GDP(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亿元)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GDP年均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百分点)201658.8729.137.88.949.56.78.11.36201764.4432.617.59.450.6201871.5637.687.98.552.7201978.3841.988.49.653.6202578.9343.112.14.454.6数据来源:2016年-2019年
5、采用2025年县统计年鉴,2025采用年报数据。重点行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持续升温,“十四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量1540.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2.47亿元,年均增长20%。文化产业实力提升,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廊桥国际越野赛、香菇文化节、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韩三国食用菌行业会长峰会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商贸业繁荣发展,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9.5%。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实现网络零售额翻一番,香菇市场累计交易额超120亿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61.69%,存贷比保持在80%以上,资金利用率处于全市前列。载体建设成效
6、显著。积极推进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成功创建巾子峰国家4A级景区,月山村、莲湖村国家3A级景区,创成举水乡、百山祖镇2个省级旅游风情镇。旅游特色12025年数据未出,暂以2019年数据代替。商业街投入运营,旅游生态服务业态链条不断完善。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电商创业园建成运营,并通过第一批省级小微企业园审核认定。香菇小镇跻身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建立-嘉善山海协作省级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产生效益1800万元。林场获评全国首批“森林康养林场”。融合态势加速凸显。服务业与工业加快融合,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竹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培育名单。服务业与农业加速融
7、合,甜桔柚园区入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名单,“甜桔柚”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香菇”全市唯一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800”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打造。两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百强先进县。服务业与乡村发展加快融合,截至2025年底,全县共创建了7个农家乐综合体、11个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41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廊桥故里”获评省金宿级民宿,“大济寻”“溪岸图”等民宿知名度不断提升。(二)存在问题服务业规模还比较小。2025年,县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4.9%,占全省的比重0.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6%,低于市(57.2%),全省(55.8%)。从全市来看
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市排名第五,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市排名靠后。表1-2县服务业在全市发展比较名称三次产业结构比服务业增加值(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市6.8:36.0:57.2880.2257.2县9.6:35.8:54.643.1154.6青田县4.0:39.3:56.7141.3256.7缙云县5.0:43.8:51.2124.6951.2遂昌县9.3:35.8:54.971.7854.9松阳县11.2:37.8:51.060.9251.0云和县5.6:50.6:43.838.0943.8景宁县9.1:22.6:68.351.168.3龙泉市11.0:34.7:54
9、379.8454.3莲都区5.2:29.3:65.5266.4565.5服务业供给体系质量还比校低。服务业结构中,传统旅游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高,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新兴业态发展偏弱,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较缓慢。核心引领的平台企业还比较少。服务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格局还未形成,低小散的问题还没有改变。服务业领域缺少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龙头企业,企业专业化程度、服务综合能力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2025年,全县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仅44家。服务业发展要素支撑还比较弱。受区位、交通、土地等条件制约,吸引高端要素资源的难
10、度还比较大。人才资源总量偏低,特别是数字经济、科技信息、康养文旅等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服务业发展支撑不足。土地制约长期存在,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不足,不利于服务业新上项目和大项目建设。(三)发展环境“十五五”时期,县服务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迎接风险挑战,抢抓政策机遇,开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机遇与优势。一是在“一带一路”枢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红利加快转化为新动能的背景下,生态资源优势将得以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的转化通道将进一步打开。二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演化,人民群众对
11、旅游、教育、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急剧增加,有限的森林山地、健康空气、水文资源等价值凸现,形成了浙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提升的大机遇,发展康养经济正逢其时。三是百山祖”国家公园时代”和“铁路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进一步集聚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导入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大的消费市场。趋势与变革。伴随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数智化、品牌化、融合化、集约化等新特征,远程医疗、新零售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快融合发展,县服务业发展也将迎来新
12、的变革。挑战与制约。一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跨境贸易、传统旅游受到多方面冲击。二是旅游资源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人才、技术、资本要素的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突破同质化困境、打造差异化优势迫在眉睫。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紧围绕“国家公园、康养发展导向,发挥全国最美生态县、历史经典产业、红色文化基地等特色优势,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提升生态康养发展水平,打造具有较强森林康养、自然科普、生态研学、文化体验的长三角地区特色生态服务业
13、集聚地,为率先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县域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数字化赋能。坚定不移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立足数字技术推进服务业态模式创新,突破数字化发展重点行业、创新平台、关键领域,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坚持融合性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突出服务业对全县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配套和提升带动作用,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坚持示范性引领。找准全县服务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打造形成一批体现特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显性成果,为
14、全省山区加快发展县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坚持清单式推进。全面提升全县服务业平台的发展水平,积极谋划重大生态服务业项目,推动服务业各项行动转化为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实行清单式部署、项目化推进,形成清晰有序的推进方式。(三)发展目标综合考量全县服务业发展需要和可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服务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服务于人民品质生活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支撑打造美丽、美丽中国的“最生态窗口”。到2030年,全县服务业发展目标是: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服务业对全县促增长、稳就业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经济贡献地位更加突出,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生态服务
15、业体系。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o发展质效体现新水平。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度进一步提升,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实现突破性进展,创建打造形成高水平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全县R&D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力争达到2.5%。生态特色凸显新优势。生态旅游战略支柱产业更加发达,旅游“乘数效应得到有效发挥,生态康养产业打造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48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亿元。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
16、快推进,服务业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事项显著减少,“证照分离”改革、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等持续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环境基本形成。表2-1“十五五”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序号指标名称2025年2030年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43.1166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4.655以上3旅游业总收入(亿元)24.2148.74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6.2312.145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亿元)5126R&D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1.582.57网络零售额(亿元)36.726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5.82679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个)-110服务质量满意度(分)-9
17、0(四)空间布局按照“大疏大密、核心带动,以城带乡、组团发展要求,构建以县城为主体平台、中心集聚点为节点的扁平化空间结构体系,总体形成“一核两区三组团”空间布局。“一核”承载:发挥“一县双城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战场、要素集聚主平台、功能完善主中心核心作用,强化县城服务业集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功能,带动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老城综合服务功能。以松源街道、濠洲街道为核心,加快落实“城市双修”理念,大力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旧城城市服务配套,加快健康服务业、休闲旅游业、新型商贸业、文化服务业、教育培训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形成高品位城市会客厅。二是推动新城产
18、城融合发展。立足“城市新区、产业新城发展定位,持续完善屏都综合新区建设,重点推进生态工业集聚区、市场综合区、文教新区及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服务业体系建设,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高端产业新城。“两区”协同:按照西部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区,东部生态保护与旅游度假区“双区协同”发展导向,一是西部地区,以县城为核心,几大中心镇(集镇)为支撑,推动东部人口向城区聚集,促进西部人口回归。促进西部片区城市功能优化、效率提升,培育商务、会展、金融、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态,提升城市化水平。二是东部地区,推动一般控制区内科学研究基地、游憩休闲场所、环境教育基地等平台建设,以国家公园人口为核心,快速推进“园内+园外”“入口社区+特
19、色小镇项目谋划,打造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康养城等一批旗舰型项目,打造环国家公园生态度假旅游轴线。有机串联国家公园和月山、双苗尖、库山村、贤良村等一系列深山、浅溪、老村、古道等特色旅游,建设高山避暑和度假养生圣地。“三组团”崛起:按照“点状集聚、组团发展、突出特色发展要求,重点建设黄田-竹口集聚组团、荷地-岭头-举水集聚组团、淤上-安南-隆宫集聚组团。图2-1县域生态产城总体发展格局三、构建“332”服务业体系突出发展康体养生、文旅休闲、商务商贸三大特色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现代物流三大生产服务业,培育发展专业服务、家政服务两大新兴服务业,形成“332”服务业体系。(一)突出发展三大
20、特色服务业1 .打造康体养生新品牌按照“高品质、大市场”的发展思路,挖掘自然景观、民俗文化、森林环境及其他休闲养生资源,争创大月山4A级旅游景区,突出发展国家公园为自然休闲品牌引领的康养产业,培育本土运动竞技产业,打造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康养城,建成区域综合性医康养旅居体验中心和长三角房车露营地。到2030年,建设规模化康养基地1-2个,培育具有健康促进功能的膳食和保健品30个,在长三角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竞技产品5个。打造环百山祖国家公园康养度假长廊。高标准推进百山祖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集聚会议中心、赛事活动中心、休闲商贸中心、高端度假区、百山祖冷杉五星级酒店、国家公园科普馆、文化艺术聚落村、
21、风情街、温泉养生会馆等功能。精品化打造百山祖村、斋郎村、龙岩村、大济村、贤良村等一批国家公园特色村落,谋划及推进百山祖避暑康养体验区、百山祖国家公园户外运动胜地、兰溪桥旅游度假区、斋郎红色军旅体验区、西川-濠淤-百山祖生态旅游环线、巾子峰森林康养基地、西洋殿景区、月山文化旅游景区、漫闲凉文旅康养项目等建设,打造环国家公园生态度假旅游轴线。推出一批服务长三角市场的康养产品。加快招引上海等地知名康养服务机构企业,探索建立疗休养“异地一卡通”政策,加快推进“康养600”示范基地、高端疗休养基地等建设。围绕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服务,积极发展森林浴、森林食疗、药疗等服务项
22、目。创新实施家庭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建设一批有文化民俗特色家庭林场。加强森林康养食材、中药材种植培育,森林食品、饮品、保健品等研发、加工和销售。推出庆龙古道休闲竞技运动项目。大力培育本土特色运动竞技产品,开发龙庆古道产品。一是全线修复龙庆古道,修缮官埔坤村到大田坪古道段石板路,按照复古方式建好大田坪到龙泉段古道,做好标识标牌工作,利用沿线村庄做好休憩驿站。二是推出古道体验休闲游,体验安静山村、特色土房,观看瓯江发源地的瀑布跌水,聆听泉水叮咚。三是每年定期组织龙庆古道长三角山地竞走赛。延伸打造廊桥国际越野赛、冬泳邀请赛、环国家公园自行车赛等高水平赛事。建设服务完善的汽车露营地项目。谋划建设综合配套
23、服务完善的汽车露营地产品。一是汽车露营地选址上应与国家公园、青少年营地、训练拓展营地空间邻近,推出露营地公共活动空间文艺表演及娱乐项目,培育以环境保护、汽车户外知识与技能、人格塑造为主题的亲子、家庭户外休闲趣味项目。二是完善露营地车辆供水、卫生间、洗浴室等基本设施。三是完善邻近小镇的酒吧、餐饮、文化表演等服务。延伸做好汽车营地附近的垂钓、登山、低空飞行等项目。推出一批康复医养服务产品。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树立“养老十”发展理念,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培育扶持一批本土化连锁养老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服务业 发展 十五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