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辩证.ppt
《气血津液辩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血津液辩证.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气血津液辨证辨-辩症(症状)-证(证候)辨证-论治 气血津液辨证,是分析气、血、津液病理变化的气血津液辨证,是分析气、血、津液病理变化的一种辨证方法。一种辨证方法。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在生理物质,在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在生理上,气血津液的产生及其功能的发挥须依赖脏腑的上,气血津液的产生及其功能的发挥须依赖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而脏腑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须以正常功能活动;而脏腑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须以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因此,在病理上,当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因此,在病理上,当
2、脏腑功能失常时,必然会产生气血津液的病变;而脏腑功能失常时,必然会产生气血津液的病变;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导致脏腑功能的失常。故气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导致脏腑功能的失常。故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辨证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血津液辨证与脏腑辨证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总总 论论 气的病证很多,素问举痛论说:气的病证很多,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百病生于气也”,指出了气病的广泛性。,指出了气病的广泛性。根据气病的不同病理特点,临床常根据气病的不同病理特点,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证、气陷证、气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气脱证等。滞证、气逆证、气闭证、气脱证等。气病辨证
3、 (一一)气虚证气虚证 【概念】【概念】气虚是指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所表现的气虚是指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证候。【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头晕目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重,舌淡,脉虚无力。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重,舌淡,脉虚无力。【分析】【分析】本证常由久病体虚、年老体弱、劳累本证常由久病体虚、年老体弱、劳累过度、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临床以过度、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临床以气短、乏力、气短、乏力、神疲、脉虚为辩证要点神疲、脉虚为辩证要点。气病辨证 气病辩证 (二二)气陷证气陷证 【概念】【概念】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气陷是指气
4、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少气倦怠,头晕眼花,久痢久泻,腹部有少气倦怠,头晕眼花,久痢久泻,腹部有坠胀感,脱肛,子宫脱垂或其他内脏下垂,舌淡苔白,脉弱。坠胀感,脱肛,子宫脱垂或其他内脏下垂,舌淡苔白,脉弱。【分析】【分析】本证多因久病失养或劳倦用力过度等因素所致。本证多因久病失养或劳倦用力过度等因素所致。本证以本证以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其病机主要是中焦气虚,升举无。其病机主要是中焦气虚,升举无力,故又称力,故又称“中气下陷中气下陷”。因为本证多由气虚发展而成,故常见少气倦怠、头晕眼因为本证多由气虚发展而成,故常见少气倦怠、头晕眼花、舌淡脉弱等气虚
5、征象。若中气不足,升举无力,则导致内花、舌淡脉弱等气虚征象。若中气不足,升举无力,则导致内脏下垂,腹部有坠胀感。脱肛多见于久泻久痢之后,但也有因脏下垂,腹部有坠胀感。脱肛多见于久泻久痢之后,但也有因小儿正气未充,或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过度所致。子宫脱垂小儿正气未充,或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过度所致。子宫脱垂常由于产后劳累,负重过度所致。若中气亏虚,脾失健运,清常由于产后劳累,负重过度所致。若中气亏虚,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则见久泄久痢之症。阳不升,气陷于下,则见久泄久痢之症。(三三)气滞证气滞证 【概念】【概念】气滞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气滞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
6、不畅所表现的证候。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不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定,胀痛可因叹息、暖气或矢气而减轻:脉弦,舌定,胀痛可因叹息、暖气或矢气而减轻:脉弦,舌象变化不明显。象变化不明显。气病辨证 (三三)气滞证气滞证 【分析】【分析】引起本证的因素很多,如情志不舒,引起本证的因素很多,如情志不舒,病邪内阻病邪内阻(包括外感、痰饮、瘀血、食积等包括外感、痰饮、瘀血、食积等)或用力或用力闪挫等原因,均可导致气机阻滞。闪挫等原因,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胀闷、疼痛是本胀闷、疼痛是本证的辨证要点证的辨证要点。气的运行发生障碍,不通则痛,故。气的运行发
7、生障碍,不通则痛,故气滞以胀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气可时聚时散,气滞以胀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气可时聚时散,故其病位不定,胀痛亦时轻时重。叹息、嗳气或矢故其病位不定,胀痛亦时轻时重。叹息、嗳气或矢气能使壅滞之气暂时舒畅,故胀痛可随之减轻。脉气能使壅滞之气暂时舒畅,故胀痛可随之减轻。脉弦为气机不利,脉气不舒之象。弦为气机不利,脉气不舒之象。气病辨证 (四四)气逆证气逆证 【概念】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冲上所表【概念】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冲上所表现的证候。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
8、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可见头痛,眩晕,甚则昏厥,呕血等。可见头痛,眩晕,甚则昏厥,呕血等。气病辨证 (四四)气逆证气逆证 【分析】【分析】本证因各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故其临床本证因各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临床主要见于肺胃之气不降而反上逆,肝气升表现也不同。临床主要见于肺胃之气不降而反上逆,肝气升发太过而为气逆的病理变化。发太过而为气逆的病理变化。肺气宜肃降,若因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使肺气不得肺气宜肃降,若因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使肺气不得肃降,上逆则发为咳嗽、气喘。肃降,上逆则发为咳嗽、气喘。胃气以和降为顺,若因寒饮、痰浊、食积等停留于胃,胃气
9、以和降为顺,若因寒饮、痰浊、食积等停留于胃,阻滞气机,或外邪犯胃,胃失和降,或他脏阻滞气机,或外邪犯胃,胃失和降,或他脏(如肝、脾如肝、脾)的气的气机不调,均可导致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嗳气、恶心、呕吐机不调,均可导致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等症。肝气本应升发向上,以调顺为制,若因情志不遂,忿怒肝气本应升发向上,以调顺为制,若因情志不遂,忿怒伤肝,使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而常致头痛、眩晕,甚伤肝,使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而常致头痛、眩晕,甚则昏厥;血随气升而上涌,可致呕血。则昏厥;血随气升而上涌,可致呕血。气病辩证血病辨证血病辨证 血的病证,临床常见的可概括为血虚证、血的病
10、证,临床常见的可概括为血虚证、血瘀证、血寒证、血热证等四种证候。血瘀证、血寒证、血热证等四种证候。血病辨证血病辨证 (一一)血虚证血虚证 【概念】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及全【概念】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及全身组织所致的虚弱证候。身组织所致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爪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爪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细无力。血病辨证血病辨证 (一一)血虚证血虚证 【分析】【分析】本
11、证发生的原因:一是失血过多,或久病、寄本证发生的原因:一是失血过多,或久病、寄生虫、思虑过度等暗耗阴血;二是生血不足,如脾胃虚弱,生虫、思虑过度等暗耗阴血;二是生血不足,如脾胃虚弱,食物精微缺乏,以致生化无源;三是瘀血阻络,新血不生。食物精微缺乏,以致生化无源;三是瘀血阻络,新血不生。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现淡白色以及全身虚弱为本证的辨证要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现淡白色以及全身虚弱为本证的辨证要点。点。人体脏腑组织,赖血液之濡养,血虚肌肤失养,则见面人体脏腑组织,赖血液之濡养,血虚肌肤失养,则见面色、口唇、爪甲、舌体等皆呈淡白色;血虚脑失濡养,目睛色、口唇、爪甲、舌体等皆呈淡白色;血虚脑失濡养,目睛失
12、滋,故见头晕眼花;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经脉肌肤失养失滋,故见头晕眼花;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经脉肌肤失养则手足发麻。女子以血为用,血液不足,经血无源,故经血则手足发麻。女子以血为用,血液不足,经血无源,故经血量少色淡,经期迁延,甚则闭经。虚无以充盈于脉,故脉细量少色淡,经期迁延,甚则闭经。虚无以充盈于脉,故脉细无力。无力。血病辨证血病辨证 (二二)血瘀证血瘀证v 【概念】血瘀,是由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概念】血瘀,是由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瘀积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而瘀积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而引起的证候。引起的证候。v 【临床表
13、现】【临床表现】1、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拒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处不移而拒按,常在夜间加重。按,常在夜间加重。2、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按之不移的肿块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按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瘕块称为瘕块)。3、出血。、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面色黧黑,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外露,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外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如红丝缠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如红丝缠绕)。
14、妇。妇女常见经闭,或崩漏。舌质紫暗或见紫斑、紫点,或舌边有女常见经闭,或崩漏。舌质紫暗或见紫斑、紫点,或舌边有青紫色系状线,脉象细涩。青紫色系状线,脉象细涩。血病辨证血病辨证 (三三)血热证血热证v 【概念】【概念】血热是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所血热是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表现的证候。v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提前,量多或崩漏等出血便血,妇女月经提前,量多或崩漏等出血 症,症,并伴心烦、口渴、身热,或局部疮疡并伴心烦、口渴、身热,或局部疮疡 红、肿、红、肿、热、痛,舌质红绛,脉象滑数。热、痛,舌质红绛,脉象滑数。血病辨证
15、血病辨证 (三三)血热证血热证v 【分析】【分析】本证多由感受火热病邪,或情志郁而化火,或本证多由感受火热病邪,或情志郁而化火,或嗜食辛燥之品等因素引起。嗜食辛燥之品等因素引起。临床以出血症并见热象为辨证要临床以出血症并见热象为辨证要点。点。v 由于邪热炽盛,迫血妄行,络脉破裂而致出血。因所伤由于邪热炽盛,迫血妄行,络脉破裂而致出血。因所伤脏腑不同,故出血部位有异,如肺络伤则咯血,胃络伤则吐脏腑不同,故出血部位有异,如肺络伤则咯血,胃络伤则吐血,膀胱络伤则尿血,大肠络伤则便血。妇女可见月经期提血,膀胱络伤则尿血,大肠络伤则便血。妇女可见月经期提前而量多,甚或崩漏。衄血有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等
16、不前而量多,甚或崩漏。衄血有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等不同。皆为所属脏腑之火热炽盛,脉络损伤所致。血热出血的同。皆为所属脏腑之火热炽盛,脉络损伤所致。血热出血的特点是量较多,势较急,色鲜红。火热炽盛,灼伤津液,故特点是量较多,势较急,色鲜红。火热炽盛,灼伤津液,故口渴身热;火热内扰心神则心烦。若火毒邪热积于局部,灼口渴身热;火热内扰心神则心烦。若火毒邪热积于局部,灼血腐肉,使局部血液壅滞,而成疮疡,则红、肿、热、痛。血腐肉,使局部血液壅滞,而成疮疡,则红、肿、热、痛。血热则血流加速,脉络充盈,故舌质红绛,脉象滑数。血热则血流加速,脉络充盈,故舌质红绛,脉象滑数。血病辨证血病辨证 (四四)血寒证血
17、寒证v 【概念】血寒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所【概念】血寒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表现的证候。v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喜暖畏寒,得温痛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喜暖畏寒,得温痛减,或少腹冷痛,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减,或少腹冷痛,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闭经,舌色紫暗,苔白,脉沉迟而涩。闭经,舌色紫暗,苔白,脉沉迟而涩。v 【分析】【分析】本证常由外感寒邪,凝滞气血,或因阳虚生寒,本证常由外感寒邪,凝滞气血,或因阳虚生寒,不能温运血脉所致。不能温运血脉所致。临床以手足局部冷痛、肤色紫暗为辨证临床以手足局部冷痛、肤
18、色紫暗为辨证要点。要点。v 寒邪侵袭,阳气被遏,难达四末,故常见手足冷痛,肤寒邪侵袭,阳气被遏,难达四末,故常见手足冷痛,肤色紫暗。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所以喜暖畏寒,得温痛减。色紫暗。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所以喜暖畏寒,得温痛减。少腹冷痛常见于妇女,多因经产期贪凉饮冷,致寒客血脉,少腹冷痛常见于妇女,多因经产期贪凉饮冷,致寒客血脉,宫寒血瘀而致。血瘀胞宫,故月经经色紫暗,并夹有血块。宫寒血瘀而致。血瘀胞宫,故月经经色紫暗,并夹有血块。寒凝经脉,气血运行受阻,不能上荣于舌,故舌质紫暗,苔寒凝经脉,气血运行受阻,不能上荣于舌,故舌质紫暗,苔白。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涩脉主瘀,脉沉迟涩,为血瘀证白。
19、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涩脉主瘀,脉沉迟涩,为血瘀证的脉象。的脉象。气血同病辨证气血同病辨证 气属阳,血属阴;气运血,血舍气;气为血帅,气属阳,血属阴;气运血,血舍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因此,在生理上,二者具有相互依存、血为气母。因此,在生理上,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在病理上,二者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在病理上,二者相互影响,或为同时发病,或为先后因果,而形成相互影响,或为同时发病,或为先后因果,而形成气血同病证候。气血同病证候。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气虚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虚失血、气随血脱等。血瘀、气血两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血 津液 辩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