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纳污能力计算.ppt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纳污能力计算.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案例分析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案例分析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主要技术问题主要技术问题二二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三三一计算步骤计算步骤一、计算步骤一、计算步骤1.水域概化水域概化2.水文资料调查及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水文资料调查及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3.水质控制节点的确定水质控制节点的确定4.确定水质模型及其计算参数确定水质模型及其计算参数5.计算分析计算分析6.成果合理性分析成果合理性分析一、计算步骤一、计算步骤水域概化:将天然水域(河流、水库)概化成计算水域,例天然水域概化:将天然水域(河流、水库)概化成计算水域,例天然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道,动态水流简化为稳态水流等。水域经适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
2、道,动态水流简化为稳态水流等。水域经适当概化后,才能够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其水质变化规律。同时,当概化后,才能够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其水质变化规律。同时,支流、排污口、取水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化,支流、排污口、取水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化,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一个集中的排污口。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一个集中的排污口。水文资料调查及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收集研究水域水下地形、水文资料调查及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收集研究水域水下地形、水文站的水文资料(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度和弯曲系数)水文站的水文资料(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度和弯曲系数
3、等,明确每一个河段或水库的水文设计条件。对没有资料的河段,等,明确每一个河段或水库的水文设计条件。对没有资料的河段,采取水文比拟等方法确定其水文条件。采取水文比拟等方法确定其水文条件。1 12 2一、计算步骤一、计算步骤水质控制节点的确定:根据水功能区划和水域内的水质敏感点位水质控制节点的确定:根据水功能区划和水域内的水质敏感点位置分析,确定水质控制断面的位置和控制标准。对于大江大河置分析,确定水质控制断面的位置和控制标准。对于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库),则需根据水体的功能用途和环境管理的要求,(和大型水库),则需根据水体的功能用途和环境管理的要求,确定混合区的控制边界及水质保护目标。确定混合区
4、的控制边界及水质保护目标。确定水质模型及其计算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零维、一维或二确定水质模型及其计算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零维、一维或二维水质模型,在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维水质模型,在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3 34 4一、计算步骤一、计算步骤计算分析:以控制节点的水质目标为约束条件,(采用试算法)计算分析:以控制节点的水质目标为约束条件,(采用试算法)对选定的水质模型进行反解(即逐步调整功能区内各入河排污口对选定的水质模型进行反解(即逐步调整功能区内各入河排污口的入河通量,直到控制节点的水质预测浓度达标为止),
5、即可计的入河通量,直到控制节点的水质预测浓度达标为止),即可计算出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当计算水域内有多个入河排污口时,算出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当计算水域内有多个入河排污口时,试算过程应从现状入河量开始,原则上各入河口按同样的缩放系试算过程应从现状入河量开始,原则上各入河口按同样的缩放系数逐步调整其入河排污量。数逐步调整其入河排污量。5 5成果合理性分析:在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游成果合理性分析:在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游关系、左右岸关系、水质评价和污染源调查结果、混合区范围等关系、左右岸关系、水质评价和污染源调查结果、混合区范围等因素,进行合理性分析。此外,应结合水
6、功能区水质评价和污染因素,进行合理性分析。此外,应结合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和污染源调查分析,建立污染源与水质目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进行源调查分析,建立污染源与水质目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进行参数的校核和反馈调整,核定控制单元内允许纳污量。参数的校核和反馈调整,核定控制单元内允许纳污量。6 6二、主要技术问题二、主要技术问题1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2 2、排污口概化、排污口概化3 3、混合区的确定、混合区的确定4 4、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断面断面)5 5、模型参数、模型参数1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p水质数学模型水质数学模型有零维模型、
7、一维模型、二维模型等。有零维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等。p对每个水功能区,应根据其空间形态、水文、水质特征对每个水功能区,应根据其空间形态、水文、水质特征选择合适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选择合适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二、主要技术问题二、主要技术问题1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二、主要技术问题二、主要技术问题p断面宽深比大于等于断面宽深比大于等于2020时,简化为矩形河段;时,简化为矩形河段;p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p大中河流中,当河段弯曲系数小于等于大中河流中,当河段弯曲系数小于等于1.31.3时,可简化为时,可简化为顺直河段,否则视为弯曲河流
8、顺直河段,否则视为弯曲河流;p河道特征和水力条件有显著变化的河段,应在显著变化河道特征和水力条件有显著变化的河段,应在显著变化处分段。处分段。根据广东省根据广东省河流水功能区的河道特征和水文水质特征,分河流水功能区的河道特征和水文水质特征,分二种情况选用不同的纳污能力计算模型:二种情况选用不同的纳污能力计算模型:p狭长河道:当河流宽度小于狭长河道:当河流宽度小于200m时,单向河流使用一维断时,单向河流使用一维断面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一维衰减模型,感面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一维衰减模型,感潮河网采用一维潮平均有限分段水质模型。潮河网采用一维潮平均有限分段水质模型。p大江
9、大河:当河流宽度大于大江大河:当河流宽度大于200m时,单向河流选用二维垂时,单向河流选用二维垂向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二维衰减模型。向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二维衰减模型。p西江、东江、北江等河流的流量较大,稀释扩散能力强,西江、东江、北江等河流的流量较大,稀释扩散能力强,虽然平均水质良好,但由于靠近岸边水流相对平缓,在排虽然平均水质良好,但由于靠近岸边水流相对平缓,在排污口下游一定范围内形成污染带,宜采用二维污染带模型污口下游一定范围内形成污染带,宜采用二维污染带模型来计算控制排放量。来计算控制排放量。图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p节点指河流上排污
10、口、取水口、干支流汇合口等造成河节点指河流上排污口、取水口、干支流汇合口等造成河道流量、水质发生突变的点,水量与污染物在节点前后道流量、水质发生突变的点,水量与污染物在节点前后满足物质平衡规律。满足物质平衡规律。p河段指河流被节点分成的若干段,每个河段内污染物的河段指河流被节点分成的若干段,每个河段内污染物的自净规律符合一阶反应定律。自净规律符合一阶反应定律。一维水质模型由河段和节点两部分组成:一维水质模型由河段和节点两部分组成: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图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p在节点处,要利用节点均匀混合模型进行节点前后的物在节点处,要利用节点均匀混合模型
11、进行节点前后的物质守恒分析,确定节点后的河段流量和污染物浓度。质守恒分析,确定节点后的河段流量和污染物浓度。p节点后的河段以节点平衡后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为初始节点后的河段以节点平衡后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为初始条件,按照一级降解公式计算到下一个节点前的污染物条件,按照一级降解公式计算到下一个节点前的污染物浓度。浓度。图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考虑干流、支流、取水口、排污口均在同一节点的最复考虑干流、支流、取水口、排污口均在同一节点的最复杂情况,水量平衡方程为:杂情况,水量平衡方程为:Q干流混合后干流混合后Q干流混合前干流混合前Q支流支流Q排污口排污口Q取水口取水口 污染物
12、平衡方程为:污染物平衡方程为:图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对河段:对河段:2、排污口概化、排污口概化 对有排污口的水功能区或河段,污水排放流量较大的排污对有排污口的水功能区或河段,污水排放流量较大的排污口作为独立的排污口处理;其他排污口,可进行适当简化:口作为独立的排污口处理;其他排污口,可进行适当简化:(1)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一个集中的)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一个集中的排污口。排污口。概化后的排污口位置为:概化后的排污口位置为:x=(Q1C1x1+Q2C2x2+QnCnxn)/(Q1C1+Q2C2+QnCn)(2)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
13、比较小的分散排污口,可概化为非)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比较小的分散排污口,可概化为非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水质本底值,不参与容量优化分配计算。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水质本底值,不参与容量优化分配计算。上界上界下界下界上界上界下界下界1#1 2 3x3 3、混合区的确定、混合区的确定图图 污水与河流的混合过程:污水与河流的混合过程:(a)河中排放;()河中排放;(b)岸边排放)岸边排放(a)n混合区定义混合区定义p在排污口下游自排污口至功能区控制点或控制断面之间的,在排污口下游自排污口至功能区控制点或控制断面之间的,使污染物得以进行初始混合与稀释后达到水域功能区水质使污染物得以进行初始混合与稀释后达到水
14、域功能区水质标准的区域称为混合区。标准的区域称为混合区。p混合区是污染物自排放口至功能区控制断面达标的过渡区,混合区是污染物自排放口至功能区控制断面达标的过渡区,是允许超标的区域。是允许超标的区域。p混合区越小,意味着控制越严格,混合区消失,意味着不混合区越小,意味着控制越严格,混合区消失,意味着不许排放或意味着排放口排出的水质与功能区的水质相等。许排放或意味着排放口排出的水质与功能区的水质相等。n混合区的三要素混合区的三要素(1)位置:重要的功能区均应加以保护,其范围内不允许位置:重要的功能区均应加以保护,其范围内不允许混合区存在。混合区存在。(2)大小:排污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不应影响邻
15、近功大小:排污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不应影响邻近功能区水质;河流混合区范围能区水质;河流混合区范围不允许超过不允许超过12km2。(3)形状:河流混合区一般为岸边窄长水域距下游控制断面)形状:河流混合区一般为岸边窄长水域距下游控制断面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不超过河宽的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不超过河宽的1/3;河流混合区;河流混合区长度不允许超过长度不允许超过12001500m。整个河段的封闭性混合区是不允许的整个河段的封闭性混合区是不允许的p确定某入河排放口的混合区长度时,以不影响邻近功能区确定某入河排放口的混合区长度时,以不影响邻近功能区(控制断面)和对岸水质达标为原则,并留有有足够的安(控制断
16、面)和对岸水质达标为原则,并留有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不得超过河宽的全距离,且不得超过河宽的1/3;p对工业排放口,混合区长度控制在对工业排放口,混合区长度控制在5001000m;p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混合区长度控制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混合区长度控制在3000m内;内;p在同一连续区段中,所有混合区长度总和小于对应大江大在同一连续区段中,所有混合区长度总和小于对应大江大河岸线总长的河岸线总长的8%。根据西江、北江、东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的研究成果,混根据西江、北江、东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的研究成果,混合区的确定如下:合区的确定如下:n混合区浓度计算混合区浓度计算图图 河流污染带计算坐标示意
17、图河流污染带计算坐标示意图(a)(b)采用二维混合模式:采用二维混合模式:图图 岸边排放混合区示意图岸边排放混合区示意图图图 某排污口某排污口COD浓度场分布示意图浓度场分布示意图l岸边排放,其浓度场的等浓度线沿水流方向成细长半椭圆状岸边排放,其浓度场的等浓度线沿水流方向成细长半椭圆状结构。结构。l横断面分区及控制方法:即以任何一个断面(横断面分区及控制方法:即以任何一个断面(x,0)点为控)点为控制点时,其上游为相应水质标准的污染带混合区,下游为功制点时,其上游为相应水质标准的污染带混合区,下游为功能区。能区。n污染带的等浓度线结构及功能分区方法污染带的等浓度线结构及功能分区方法图图 某排污
18、口某排污口COD浓度场分布示意图浓度场分布示意图l纵向断面分区及控制方法:纵向断面分区及控制方法:如果由于某种需要规定在如果由于某种需要规定在B的水质达到指定标准的水质达到指定标准Cs,根据污染带浓度变化规,根据污染带浓度变化规律可以确定律可以确定BB区域是污染区域是污染带混合区,带混合区,BB以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是水功能控制区。是水功能控制区。污染带的等浓度线结构及功能分区方法污染带的等浓度线结构及功能分区方法只要水质标准和控制点确定之后,其混合区、功能区和等浓度只要水质标准和控制点确定之后,其混合区、功能区和等浓度线即随之确定,应当指出所谓功能区和混合区是针对某一水质线即随之确定,应当指出
19、所谓功能区和混合区是针对某一水质标准相对而言的概念。标准相对而言的概念。4 4、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断面断面)p原则上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原则上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p由于容量计算模型中河道流量、流速等参数都是取常数,而由于容量计算模型中河道流量、流速等参数都是取常数,而天然河流的中上述参数是沿程变化的;天然河流的中上述参数是沿程变化的;p如果河流的长度较大,当以控制断面达标为约束条件反算容如果河流的长度较大,当以控制断面达标为约束条件反算容量时,必然出现长距离的超标河段。量时,必然出现长距离的超标河段。p为了避免长距离的河段超标以及反映河流参数的沿程变化,为了避免长距离
20、的河段超标以及反映河流参数的沿程变化,将河道参数沿程变化较大或空间距离较长的水功能区划分成将河道参数沿程变化较大或空间距离较长的水功能区划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若干个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是容量计算模型应用的单元对象,即以河段长度计算单元是容量计算模型应用的单元对象,即以河段长度和重要的取水口、排水口、河道条件变异区等重要敏感的断面和重要的取水口、排水口、河道条件变异区等重要敏感的断面划分节点并确定计算单元。划分节点并确定计算单元。p有较大的支流汇入或河道发生分流,导致河段流量等参数发有较大的支流汇入或河道发生分流,导致河段流量等参数发生突变;生突变;p有较大的入河排放口汇入;有较大的入河排放口汇入
21、p有重要的饮用水源吸水口;有重要的饮用水源吸水口;p计算单元长度不超过计算单元长度不超过10km;p一个水功能区划分为多个计算单元时,各个计算单元的水质一个水功能区划分为多个计算单元时,各个计算单元的水质目标均采用本功能区水质目标。目标均采用本功能区水质目标。4 4、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断面断面)4 4、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断面断面)p控制断面是指能反映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或反映污染源对水控制断面是指能反映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或反映污染源对水域水质的影响,或反映功能区执行标准变化的代表性断面。域水质的影响,或反映功能区执行标准变化的代表性断面。p各控制断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流 能力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