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学水稻6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ppt
《水稻栽培学水稻6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栽培学水稻6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 (扩展知识)一、水稻抛秧栽培一、水稻抛秧栽培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移植方式。种水稻移植方式。抛秧技术的优势抛秧技术的优势1.省工、省力、争季节。水稻的抛栽效率比手工栽插提高68倍,同时还因抛栽速度快,确保适时插秧,达到争季节、不误农时。2.省种、省水、省秧田。与常规育秧相比,抛秧育苗成秧率高,抛栽后分蘖多。杂交稻一般可省种715/hm2,常规稻省种3045/hm2,采用塑料软盘育
2、秧,本田与秧田比可达4550,每公顷本田可节省秧田0.1hm2,节约秧田用水的50%80%。3.增产、增收。水稻抛秧与旱育秧等技术及相应配套措施结合,可充分发挥其产量形成优势,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全国各地的实践证明,水稻抛秧栽培可增产5%10,增加效益10%15。4.有利于实行专业化规模育秧与供秧。水稻抛秧育苗用地少而集中,且育秧时间短,苗龄小,有利于连片集中育秧与商品化供秧,实现水稻生产的集约经营,并向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抛秧稻的生育特点抛秧稻的生育特点 1.软盘秧苗的生长特点 生产上常用的蜂窝式薄型压塑软盘育秧,简称软盘秧。由于受蜂窝式钵体小的限制,秧苗生长与常规育秧的秧苗相比,其叶龄进程
3、稍缓,秧苗高度一般比常规育秧小,单株绿叶数和茎基宽较小;根的生长呈卷团状,单株总根数比常规秧苗少,但均为白根且无黄、褐、黑根,根系活力高,一旦抛入大田,即迅速扎根;软盘秧分蘖较少,但分蘖节位较低,从第一节位起即可发生分蘖。总体上,同龄软盘秧的素质略低于常规育秧,但白根多,并有完整根系进入大田,这为抛栽后迅速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抛秧用苗的播种抛秧用苗的播种 2.2.抛秧稻本田期的生育特点抛秧稻本田期的生育特点 抛秧苗在田间分布有3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秧苗带土且秧根入土较浅,通常不超过2cm;二是空中抛撒,秧苗均匀的水平分布无规则,呈满天星状;三是抛栽秧苗的姿态为直、斜、平多样化。由此也决定了抛秧
4、水稻的生育特点主要有:分蘖多。叶面积大。根系发达。抛秧配套栽培技术抛秧配套栽培技术 1.育苗 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示范,我国已形成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多种抛秧育秧技术,如塑料软盘育秧、无盘旱育秧、种子包衣育秧等,使抛秧育秧技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塑料软盘泥浆湿润育秧,其技术环节主要有选择无石砾、杂草、残茬肥田做秧田;在秧盘孔内先配方施用基肥,而后用拌匀细土(或泥浆)装于秧盘孔内,再落谷覆土或塌谷;秧苗1叶1心到抛栽前0.5叶龄期均衡施肥;水浆管理可因地制宜选用旱育或湿润育秧方式;加强病虫草防治。2.2.抛栽抛栽 为提高抛栽质量,发挥其早发优势,首先必须在施足基肥基础上,创
5、造一个田面平整干净,土层上糊下松,水层较浅的大田环境。其次,根据当地气候、土质、秧龄、前作腾茬时间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抛栽期。同时依品种、秧龄、地力等确定适宜的抛栽密度,抛栽时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尽量抛高抛匀,抛栽后作适当整理,匀密补稀,并清理出作业空行。3.本田期水分管理 抛后35天采取湿润灌溉,坚持阴天或无雨夜间露田,晴天午间以薄水层护苗,风雨前做好“平水缺”,及时排水防漂秧。立苗后浅水促分蘖,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开始搁田,并在作业空行中开挖排水沟,以多次轻搁为主控制无效生长。搁田土壤沉实后到灌浆结束以硬板湿润灌溉为主,以延缓根系衰老,提高结实率、粒重和抗倒性。4.本田期肥料运筹 在有
6、机肥与无机肥并用、N、P、K协调的基础上,首先根据目标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及肥料利用率确定合理的总施肥量,其次由于抛秧稻返青期短,分蘖早发快长,够苗早,高峰苗易偏高,成穗率低,后期易倒伏的特性,适当减少基蘖肥,相应增加穗肥用量,一般基肥占40,分蘖肥为20,穗肥为40。5.病虫草害防治 针对抛秧群体偏大的特点,应及时防治稻蓟马、螟虫、飞虱、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在防除草害上,由于抛栽时苗体小,又以湿润灌溉为主,易滋生杂草,更应重视化学药剂除草。二、水稻机械栽插栽培机械栽插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它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作业质量,抵御自然灾害,
7、不违农时,增加产量及发展水稻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以日、韩等国应用面积较大。我国1953年开始试验,1979年引进日本技术示范,至今机插栽培已在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福建等省市应用,展示出广阔的前景。(一)机栽水稻的生育特点(一)机栽水稻的生育特点 1.苗期密度大、幼苗生长较整齐,但个体生长空间小、株间竞争强,苗体活力与抗逆性相对较弱。机械插入大田后缓苗期长,一般约经2周左右才开始分苗。2.一般机插水稻移栽叶龄比手插中、大苗少34叶,因而其分蘖节位多、分蘖期长。同时,机插浅栽等亦促进了分蘖的发生。因此,不仅本田期分蘖节位多、而且分蘖发生较为集中而势旺、高峰苗多,但茎蘖成穗率低。3.由于
8、机插水稻比常规手插中、大苗水稻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数个体生产量略小,花叶片数少,植株稍短,且单位面积穗数多而穗型偏小。(二)机插水稻育秧技术(二)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栽插是一项投资与效益并重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加之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规模、经济条件及耕作制度等现实问题,要求推广时必须进行设备与育秧方式的合理选择,正确组织生产,并配套相适的栽培技术。在南方生产实践中,除采用与机械栽插相配套的标准化塑盘育苗技术外,可采用露地双膜育苗切块技术。该技术具有设施简单、方便易行、节省投资,降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它的推广有助于机插水稻的发展。育秧的技术要点为:(1)选择地势高、土质疏松肥沃、易排易灌、
9、田面平整、运秧方便的田块作秧田,并按1100留足秧田。(2)秧田在旋耕粗平后,按畦宽1.8m开沟作畦,沟深25cm,边沟深35cm,畦长控制在15m以内;然后灌水验平23次,达到高低差不超过3cm。以后在畦上铺上有孔塑料膜。(3)用过筛细熟土、腐熟有机肥、化学肥料及调酸剂等配制的营养土均匀装入畦面膜上,土厚2cm,并按设计播种量进行播种、盖土、化除、铺草、盖膜。(4)在秧田管理上,首先,待秧苗1叶1心时及时揭膜与灌水护苗,并实行齐苗前保持盘土湿润、2叶期薄水护苗、3叶后湿润盘根的水浆管理;其次,合理用肥,其中基肥占40%,断奶肥20%,起身肥40%。同时做好化控与病虫害防治工作。(5)严格控制
10、秧龄,务必在4叶前机插完毕。(三)机械栽插与配套的管理技术(三)机械栽插与配套的管理技术 1.重视起秧和装秧技术。因为这些直接影响到机械插秧质量和作业效率。起秧运秧时确保秧块完整无伤,装秧时秧块与秧箱配套,不宽不窄,不重不缺,以免漏插。2.提高大田整地与机插质量。机插水稻的大田整地质量要做到田平、泥软、肥匀。但不需手插时所要求的起浆工序,防止拥土,因此整地后要经过沉淀(一般12d)才机插。对沙性土壤或易淀浆的土壤沉淀时间可以短些。机插水深要适宜,机插带土小苗水深应在12cm左右。水田泥脚深度应小于40cm。机插水稻田前作留茬不宜过多,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撒肥要均匀,否则,地表残茬与有机肥过多,易
11、造成漂秧。栽插时要强调农机与农艺的密切配合,严防漂秧、伤秧、重插、漏插,把缺棵(穴)率控制在5%以内。3.3.加加强强田田间间管管理理。机插水稻虽具有较强的分蘖成穗优势,在高质量机插适龄壮秧基础上,还应该加强田间管理,才能达到穗多秆壮穗大。机插水稻栽插后,应立即灌水,保持水深35cm,维持23d,减少秧苗叶片蒸腾,减轻枯叶现象。以后可以采取湿润灌溉、浅水勤灌及烤田等综合方式,以利于扎根,促进分蘖,培育壮秆大穗,并防止倒伏。机插水稻插后缓苗期较长,应早施分蘖肥,促进前期早发。分蘖盛期以后,机插水稻田苗数增长显著超过手插,因此中期要掌握苗情,适时排水烤田和控制肥料,抑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以后,可适
12、施穗肥,促使其穗大粒多。三、水稻直播栽培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水稻直播根据土壤水分状况以及播种前后的灌溉方法,可将直播稻分为水直播、湿直播、旱直播和旱种稻4种类型;按播种方式又可分为撒直播、点直播和条直播3种类型;按播种动力可分为手工直播和机械直播等。直播稻的技术优势直播稻的技术优势 1.省工、省力,劳动生产率高。一般每公顷省工1525个,劳动生产率提高30左右。2.提高复种指数。由于直播稻不需秧田,有利于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3.节本增效。由于省工、省秧田,并减少了肥料投入(尿素4560/hm2)等,可节省成本450600元/hm2,效益增加
13、7501200元/hm2。4.便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从整地、播种、化除一直到收获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缓解了季节性矛盾,便于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及农业结构的调整。直播稻的生育特点直播稻的生育特点 1.直播水稻的全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主茎叶片数减少。由于直播稻播种较迟,加上浅植,土表环境状况良好,有利于发根和分蘖,加速了生育进程,因此全生育期有所缩短,以营养生长期最显著,始穗至成熟天数变化较小。同时,直播稻的植株明显变矮,主茎叶片数减少。2.分蘖早而多,有效穗数高,成穗率低。由于直播稻播种浅,且无移栽过程,避免了移栽植伤等抑制生长的因素,因而直播稻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分蘖快而
14、多,高峰苗数多且出现早,最终有效穗数多,但分蘖成穗率低。必须指出的是,大面积直播栽培的有效穗数不仅取决于分蘖发生数及其成穗率,还与播种量、成苗率等有关,而成苗率的高低又受耕作栽培措施所制约,因此直播前非常讲究整地和播种质量,并在生育初期加强田间管理,争取全苗、匀苗、壮苗。3.根系发达,分布集中于表土层。因直播稻直接在大田中发芽出苗,且播种较浅,有利于根系发生和生长,如在同等条件下,直播稻单株根数较移栽稻为高,根系分布面较广,根重也大,但根系分布在表层土壤中,下扎较浅。因此,直播稻生育后期稻株健旺,青籽蜡秆,但容易倒伏。4.直播稻个体生产较小,与同期栽培稻相比,主茎总叶数少,植株矮,穗型略小。直
15、播稻配套栽培技术直播稻配套栽培技术 直播稻的栽培,除了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外,保全苗、防草害和抗倒伏是公认的主要问题。因此实践中必须围绕良种、全苗、除草和防倒等4个方面采用有效措施。1.1.选选用用良良种种。直播稻因其生育特点和稻田环境与移栽稻有明显差异,因而对品种(组合)的要求不同,具体要求:一是产量高、米质优,产量高;二是生育期适宜,既要有适于单季直播的品种(组合),也要有适合连作早、晚稻直播的品种(组合),一般以选用早熟品种(组合)为宜;三是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四是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适宜于直播足穗、大穗高产;五是抗逆强,具较强的耐寒性和抗病性等。2.2.全全苗苗技
16、技术术。水稻幼苗顶土能力较弱,如整地、播种质量差,容易产生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在选用顶土能力强、耐旱、灌水后长势快的优良品种外,还需精细整地,达到田面平整,无裸露的残茬、杂草等,浅水不露泥,耕层深厚松软;适时精良播种,根据当地气候、耕作制度、品种特性及诱灭杂草等情况确定具体适期、播种量及播种方法,并于播后灌3cm左右的浅水层,保证种子获得必需的水分,待稻种发芽后适时排水晾田,促进扎根立苗,若田面发白,出现小裂缝,再灌跑马水,保持田土湿润,到2叶1心后保持浅水以促分蘖。3.除除草草技技术术。直播稻田除草技术应贯彻以农业防除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的综防策略,充分发挥“以苗压草、以药灭草、以水控草
17、以工拔草”的作用。农业防除主要实施以精选稻种,消除杂草种子、早建水层,以水控草、拔净杂草及实行水旱轮作等为主的技术措施;化学防治主要实施以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封闭灭草、出苗后主攻第2批杂草和第1批残留杂草和辅之人工拔除、化学补除的策略。4.4.防止倒伏技术。防止倒伏技术。直播稻分蘖节入土和根系分布均较浅,是其易倒伏直播稻分蘖节入土和根系分布均较浅,是其易倒伏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群体偏大削弱了个体生育,使茎秆变细,根量减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群体偏大削弱了个体生育,使茎秆变细,根量减少,根系活力降低。因此,除控制直播稻的起点苗数外,应从创造良好的抗少,根系活力降低。因此,除控制直播稻的起点
18、苗数外,应从创造良好的抗倒环境和增强植株本身的抗倒能力着手。倒环境和增强植株本身的抗倒能力着手。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总施肥量应根据品种特性、播种量以及土壤肥力水平高低来总施肥量应根据品种特性、播种量以及土壤肥力水平高低来确定。其次,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相协调。在施肥方法上,采用确定。其次,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相协调。在施肥方法上,采用促前、稳中、攻后的办法,氮肥中基肥占促前、稳中、攻后的办法,氮肥中基肥占30%30%40%40%,分蘖肥占,分蘖肥占10%10%20%20%,穗,穗肥占肥占40%40%50%50%,磷、钾肥中,基肥占,磷、钾肥中,基肥占50%50%,穗肥占,穗肥占
19、50%50%。合理灌水:合理灌水:管理上掌握管理上掌握“浅水分蘖,多次轻搁,后期间歇灌溉浅水分蘖,多次轻搁,后期间歇灌溉”的原则,的原则,即分蘖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待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即分蘖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待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80%时,及时排水搁时,及时排水搁田,防止分蘖过多增加田间郁闭程度。并多次轻搁,直搁至田土较硬,不陷田,防止分蘖过多增加田间郁闭程度。并多次轻搁,直搁至田土较硬,不陷脚为止。中后期以间歇灌溉为主,以利发根、壮秆,防止倒伏。脚为止。中后期以间歇灌溉为主,以利发根、壮秆,防止倒伏。化学控制:直播稻于拔节期(即抽穗前30天左右)喷施多效唑具有控制水稻节间伸长,
20、增加节间重量,降低株高,提高抗倒能力的效果。一般于拔节期用300mg/kg多效唑喷苗,可使水稻株高降低15%左右。防病治虫:直播稻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与移栽基本相同。但由于直播稻中后期群体较大,田间郁闭度高,易遭病虫危害,要特别注意中后期的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治,以免削弱植株本身的抗倒能力。四、再生稻栽培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农民称之为“秧荪稻”、“二道谷子”、“抱荪谷”、“二抽稻”等。再生稻在我国利用已有1700多年历史。目前我国再生稻种植面积800000hm2以上,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 州、福 建、浙 江
21、等 省 市,一 般 单 产 15003750kg/hm2,在广东、湖北等地出现了不少超过7500kg/hm2的高产典型田块。(一)再生稻生长发育特点与环境条件(一)再生稻生长发育特点与环境条件1.再生芽的发育特点 每根稻茎上最高分蘖节至倒2节一段的茎节上,都分布着可利用的再生芽。各节再生芽的活芽率高低,是决定再生稻利用芽的节位和留桩高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再生稻能否留蓄的重要前提。籼稻品种上位芽活芽率高,下位芽活芽低;粳稻品种下位芽活芽率高。当然,活芽率的高低还与头季稻生育状况、病虫害及栽培管理等有关。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发育较早,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d开始幼穗分化,分化早迟与再生稻抽穗时间呈正相关
22、籼型杂交稻幼穗分化进程呈现上位芽比下位早,上位芽前期分化快,下位芽后期分化快的特点。再生芽幼穗分化至齐穗一般3840d。倒2芽与倒3芽穗分化早,进程虽较长,但仍早抽穗,倒4芽和倒5芽穗分化迟,进程短,抽穗偏迟。因此,再生稻抽穗期不整齐也不集中,一般始穗至齐穗要经历1012d。2.再生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再生稻必须在温、光、水条件适宜地区种植,才能保证稳产高产。头季稻收获后有较高的温、湿度,利于再生芽的萌发,保证苗数多,抽穗早。再生稻抽穗开花期的温度与双季晚稻一样,连续3d的日均温,一般杂交籼稻不低于23,粳稻不低于20;水源条件好,头季稻抽穗成熟期保持浅水和湿润,利于保持休眠芽有较高的成活
23、率和根系活力;头季稻成熟前适量施用肥料,也利于休眠芽的与活与萌发。(二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1.1.选选用用良良种种、合合理理布布局局 根据再生稻对温、光、水、肥条件的基本要求,再生稻适宜在年均气温18以上,有水源保证,肥力中上的田块相对集中成片留蓄。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生育适中、再生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组合。2.2.种好头季稻为再生稻高产打好基础种好头季稻为再生稻高产打好基础 (1)适时早播 头季播种期应使再生稻抽穗扬花期能避开秋季低温而安全齐穗,即要求再生稻齐穗期日均温连续3d不得低于23。(2)合理密植、宽行窄株或抛秧栽培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对再生稻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栽培 方式 技术 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