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培训PPT.ppt
《消防培训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培训PPT.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消防培训PPT为什么要进行安全培训 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火火 灾灾 危危 害害 篇篇Huo zai wei hai pian关注消防 远离火灾中央电视台新址配楼新闻播报中火灾2009年2月9日(视频)20092009年年5 5月月2121日上午日上午7 7时时3030分,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一家生产内衣和耳机护套的工厂发生一起重大火分,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一家生产内衣和耳机护套的工厂发生一起重大火灾,过火面积达灾,过火面积达202202平方米。火灾共造成平方米。火灾共造成13131313人
2、死亡,人死亡,15151515人住院救治,其中人住院救治,其中3 3人重伤。人重伤。关注消防 远离火灾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造成1000多万亩森林变成焦土,经济损失几十亿元,被破坏的生态平衡需80年才能恢复(视频)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火灾带给人们的是难以抹去的伤痛关注消防 远离火灾火灾给农村带去的往往是灭顶之灾关注消防 远离火灾重庆天元化工厂氯气泄露事件造成了社会恐慌,十多万居重庆天元化工厂氯气泄露事件造成了社会恐慌,十多万居民被迫搬迁民被迫搬迁关注消防 远离火灾义务消防员培训主要内容义务消防员培训主要内容 一一、国家和公司相关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和公司相关的消防安全法律、法
3、规;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三三、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四、公司消防器材简介及使用方法;四、公司消防器材简介及使用方法;五、消防安全知识;五、消防安全知识;六、用电安全知识;六、用电安全知识;七、灭火的基础知识;七、灭火的基础知识;八、八、安全工作安全工作守则;守则;九、逃生常识;九、逃生常识;法律赋予我们的义务与职责l l第一条第一条 、任何单位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成
4、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消防法l l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消防法l l第四十四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第四十四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
5、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消防法l ll第六十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第六十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2 2、公司相关的消防安全规定、公司相关的消防安全规定 公司的消防管理理念:预防为主、做好过程管理、立足于扑灭初期火灾;
6、公司的消防管理方针:以专职消防员为主、义务消防员为骨干、全体员工为依托:l l公司禁止在厂区吸烟点以外的区域吸烟;l l厂区内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l l除火警或其它特殊情况外,没有消防队的同意任何人不能私自动用消防器材;l l各部门经常对所属区域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保养,对在不处于正常情况下的灭火器材及时更换;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责、权利和义务一、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一、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1.1.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并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2.2.遵守有关设
7、备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遵守有关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3.3.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正确佩戴防护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正确佩戴防护用品;用品;4.4.关心安全生产情况,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提出合理关心安全生产情况,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化建议;5.5.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组长或安全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组长或安全组汇报;组汇报;6.6.发生工伤事故,要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领导,并协助调查工作;7.7.努力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本工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8.8.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9.9
8、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对个人安全生产负责。二、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二、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4.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三、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三、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2.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
9、务;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什么是安全生产?什么是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10、保证生产经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防消结合安全色 我我国国安安全全色色国国家家标标准准中中采采用用了了红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蓝色蓝色:含义含义为为必须遵守的规定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黄色:含义含义为为警告注意警告注意绿色绿色:含义为安全状态下通行、提示含义为安全状态下通行、提示红色红色:含义为含义为禁止禁止、紧急停止紧急停止 禁止安
11、全标志提示标识可动火区闭险处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灭 火 常 识 篇关注消防 远离火灾燃烧的基本知识一、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 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发光;二、燃烧的条件可燃物 助燃物 着火点 无论是固体、气体还是液体凡是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就叫可燃物质。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就叫助燃物(空气、氧化剂)。凡是能够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就叫着火源。只有在可燃物、助燃物充足,着火源有足够的温度和热量,而起三者同时具备相互作用时才能发生燃烧。三、燃烧与火灾:三、燃烧与火灾:燃烧燃烧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
12、用发生的放热反应,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1 1 1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可燃物、氧化剂可燃物、氧化剂可燃物、氧化剂和和和和温度温度温度温度(引火源)(引火源)(引火源)(引火源)。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2 2 2 2、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
13、条件:(1 1 1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 2 2 2)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氧气含量;(3 3 3 3)一定的点火能量;一定的点火能量;一定的点火能量;一定的点火能量;(4 4 4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四、火灾的分类:四、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火灾分为火灾分为火灾分为A A A A、B B B B、C C C C、D D D D四类。四类。四类。四类。A A A A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指固体
14、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如木材、棉、毛、麻、纸张;B B B B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C C C C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指气体火灾。指气体火灾。指气体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
15、氢等引起的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D D D D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五、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五、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闪燃:闪燃:闪燃: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在液体(
16、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象称为闪燃。象称为闪燃。象称为闪燃。阴燃:阴燃:阴燃: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爆燃:爆燃:爆燃: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自燃:自燃:自燃: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可燃物质在没有外
17、部明火等火源的作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烧现象称为自燃。烧现象称为自燃。烧现象称为自燃。5 5 5 5氧指数:氧指数:氧指数:氧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
18、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2222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22-2722-2722-27之间属可燃材之间属可燃材之间属可燃材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料,氧指数料,氧指数料,氧指数27272727属难燃材料。属难燃材料。属难燃材料。属难燃材料。六、燃烧的特点1 1 1 1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
19、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液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液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液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液体是否能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体是否能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体是否能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体是否能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液体火灾危险分类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分液体火灾危险分类及分级是
20、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分液体火灾危险分类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分液体火灾危险分类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分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液体闪点小于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液体闪点小于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液体闪点小于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液体闪点小于28282828摄氏度;乙类摄氏度;乙类摄氏度;乙类摄氏度;乙类(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282828小于小于小于小于60606060摄氏度;丙类摄氏度;丙类摄氏度;丙类摄氏度;丙类(可燃液体):液体闪点大于等于(可燃液体):液体闪点大于等于(
21、可燃液体):液体闪点大于等于(可燃液体):液体闪点大于等于60606060摄氏度三种。摄氏度三种。摄氏度三种。摄氏度三种。2.2.2.2.固体的燃烧特点:固体的燃烧特点:固体的燃烧特点:固体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
22、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燃烧方式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燃烧方式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燃烧方式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种种种3.3.气体的燃烧特点:气体的燃烧特点:(1)(1)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可燃气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燃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可燃气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燃烧爆炸性,当气体泄漏后,比空气轻的气体则有可能积聚烧爆炸性,当气体泄漏后,比空气轻的气体则有可能积聚于建筑物上空;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扩散于低处聚集。液化于建筑物上空;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扩散于低处聚集。液化气体泄漏后由于急剧气化导致体积膨胀,很快形成大面积气体泄漏
23、后由于急剧气化导致体积膨胀,很快形成大面积气雾区,遇火源则发生强烈的爆炸,瞬间形成大面积燃烧。气雾区,遇火源则发生强烈的爆炸,瞬间形成大面积燃烧。(2)(2)储罐、气瓶在火灾时容易受热发生爆炸。储罐、气瓶在火灾时容易受热发生爆炸。(3)(3)储罐爆炸会引起相邻储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储罐爆炸会引起相邻储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引发大面积火灾。(4)(4)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的研究表明,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任何一起可燃气体火灾不造成人员伤亡的。几乎没有任何一起可燃气体火灾不造成人员伤亡的。(5)(5)火灾扑救难
24、度大。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在爆燃时面积大,火灾扑救难度大。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在爆燃时面积大,破坏性强,一瞬间即可覆盖整个气体扩散区,在形成稳定破坏性强,一瞬间即可覆盖整个气体扩散区,在形成稳定燃烧后则危险性相对减少。燃烧后则危险性相对减少。七、热传播的途径和火灾蔓延的途径:七、热传播的途径和火灾蔓延的途径: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途径:热传导、热
25、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热传导: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热对流:热对流:热对流: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培训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