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的自然属性.doc
《第一节人的自然属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人的自然属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人的自然属性探索人的自然本性,是讨论社会中各种问题的基础。必须承认,从有人之始,人就没有作为单独的个体与其他人毫无关系的存在。最简单的实例证明就是人生而有父母,家庭是最简单的社会组织,尤其在初生儿非常弱小需要保护的时刻,家庭的影响更为重要。换句话说,人的社会属性同人的自然属性是天生共存的。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又是社会问题的关键,以至于不得不将其从人的属性中单独剥离出来讨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每个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平等的,人人天生具有感性和理性的精神。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应该这样看待:生命的存在,是每一个生物的显著特征。为了维持生命,任何生物都会努力获得生命延续所需要的各种
2、物质。因此,人作为生物一种,免不了为了维持生命,争取食物、生存空间等等。这一根本自然特征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抹煞的。所以我们只有认同,利己是人的本能选择。求生的欲望,以及附着的其他追求,就成为人欲望的源泉,不可能被彻底消灭,而满足生命延续,就成了我们的基本权益,即生存权,以及伴生的权益,比如健康、安全、所有权等等。从目前只针对个体狭义地讨论来说,人的对立面还仅仅是非人类的自然万物。每个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平等的,是指每个人周围环境不同,生活其中受到影响也各不相同,没有绝对一致的成长经历,所以人生存的客观自然环境是不平等的;每个人身体构造千差万别,没有绝对一样的个体,所以人成长的内部因素,即智力、体力等
3、等也是不平等的。这些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这些内外因素决定了对于同一种欲望,不同人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还有对于同一利益的范围,不同人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说人天生具有感性和理性的精神,可能用词不算很确切,但这些是最容易理解我所希望表达的意思的词汇。此处感性,是指人有爱、恨、痛苦、快乐等等纯粹感觉上的认知,这些不难理解,因为无论一个原始人,还是现代人,这些都是始终存在在人的行为表现中的,并没有随着进化或者突变发生任何偏移。而此处理性,是指人分析、思考、计划等等有意识为了某种人为特定目的,根据一定的依据作出判断,无论这种判断合理与否。可能有质疑说远古人类还没进化出智慧,怎么能有分析判断能力。这个其实是对我
4、提到的理性覆盖范围的质疑。简单的解答可以这样说,如果人没有判断的能力,人早被掠食者吃干净了。那么,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呢?我认为,个体对周围认知越清晰,理性的程度越高,同时做出感性判断的频率越低,但不会消失,反之亦然。最后,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指挥人行为的思想,比如你伸手,就算你是下意识的,也属于精神指导在前,只是你对于为什么这么做认识程度不同而有意识和下意识的区分罢了。 第二节 社会和人的社会属性前面提到社会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同步出现的。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人与人在一定契约下,彼此发生和满足交换的稳定集合。从简单的家庭来说,父母对子女的哺育,其实是本能的契约,为的是在日后能换来子女对父母的眷
5、顾和帮助。这里暗含的是本能的感性与理性的交换,即爱的交换和获得资源共享的交换。再大而论之,以君主国家为例,人民为了保障个体生存,和更多的人可靠地发生关系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等等目的,推举出管理者,即君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这里暗含着每个人彼此间默认了这样一种协调方式,以便更好的发生彼此间交换行为,包括物物交换和情感交换。从社会定义本身理解,人与人是第一个条件,是社会根本前提,当然不见得人和人一集合就构成了社会,这个不过是社会定义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社会的基础,即一定契约,这是指人群彼此默认的一种行为规则,在这种规则下人们的活动才彼此认可而不冲突,反之违背了这种规则做事,就是违背了
6、社会创建的本意,也就会造成社会的崩溃。彼此发生和满足交换,是对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描述。注意,此时的交换一词不简单是物品间的交换,即客观实在的交换,我在此处借用此词已经扩大了交换的含义,它还包括精神的交换行为,比如同情也是交换,对其他人的同情,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道德的预先投资,潜意识如此,只是不见得自己认识到或者承认他,其效果是为了以后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类似的回报,以及从社会道德提升中得到一定的精神收获,比如自己沦落时能有社会道德保障等等。定义中用了稳定一词,对于多长时限为稳定,确实因人而异,但没有时限限制的话,社会就是虚无的概念,不过对于社会的发展趋向用稳定修饰确非常合适,扩展开来说,稳定的社会
7、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中的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纠结影响,但社会总体发展趋向是围绕一根主线上下波动前行,主线即指社会不断维持下去的平衡基准。由前也可以简单的看出,在现实世界中,社会有大致的层级结构,个体人是基本,家庭是最简单的单元,然后上面有社区,社区上有市,省行政机构页可能室别的方式,此处简化为前述几种,再上面有国家,然后是地球上全部人类的集合。这个结构其实是模糊和动态的,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可以互相转化。当某层的一个社会单元崩溃了,就会重组为另一种社会结构,再在不断重新结合中形成新的社会结构。社会发展主线,则因社会层级不同而不同:作为全部人类集合的下属社会单元,比如国家,一般是向不断满足并扩大国
8、家中人群需求的目的来延续,他的重点在于满足自己集合中人的需求,而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一方面是扩大全人类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保持人类和外界的动态的平衡,不至于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和外界发生极端矛盾以至人类无解,然后消亡。由于个体人的自然不平等,注定个体人不会是全能的,为了生存,人与人免不了需要合作,尤其是近现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求越来越丰富,社会对人来说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交换,比如商品买卖,情感交流,劳动合作等等不可避免。于是,社会,在人群对一定操作行为形成了共识后,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社会随着家庭的出现就自然出现了,社会形态演变历经家庭社会,到家族社会,再到现代国家、
9、各类组织、团体。社会是自然的产物,也有其自然规律。由于有了社会,人随之有了社会属性,即为了保障在社会中存在的人际关系,个体必须存在一定交换要件。这些交换要件,可以是普通劳动力,可以是某项特殊技能,也可以是财富等等,它与人不平等的自然属性有着密切联系,但不是仅与自然属性有联动关系。在社会中,由于自然人天然拥有的欲望和利益,为了能在一定时期内可靠地实现一定交换行为,人们不得不妥协自己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交于社会变相成为个体的交换要件,方能在社会形成的基础契约上达成一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纯粹的个体自然人,对立面是自然万物,为了生存,他争取他所能争取的,同时也得放弃自然万物胜于他的一切。同样的,当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自然 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