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共富.doc
《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共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共富.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统筹城乡发展 共建共享共富神木县统筹城乡发展“3+3 ”模式的调查与思考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调研组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神木县在推进 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思想解放,锐意创新,情倾三农,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城乡差距特别 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他们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做法,对经济发达地方和欠发达 地方,都具有借鉴意义。神木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作为全国百强、西北首富的神木县, 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是怎样走的?遵照省委领导同志的指示,我们专程赴神木县进行调查, 所见所闻,启迪颇多。大有大的难处,富有富的苦衷。正当神木被发展起
2、来的难处、富裕后的苦衷困扰而不得其方时,党中央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犹如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神木发展步入了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过去的神木,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神木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到2008年,神木从国定贫困县一跃成为陕西第一个全国百强县,经济总量达到290.57亿元,财政总收入71.20亿元,与资源开发前的 1986年相比,分别增加 289.60亿元、71.03亿元。1986 年的神木,平均每天创造26.58万元财富,到2008年达到7961万元,增长299倍。高速发展的成就让人羡慕,也让一些人误
3、解,以至外界对神木的印象简单化为三个字“不差钱”。富裕起来的神木人,特别是决策层,可以不为外界议论所左右,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 显露出的矛盾,却不得不正视。以煤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以县城和以煤为主的工业重镇繁华繁荣,而广大农村特别是中南部农村破败凋敝,南北区域发展反差越来越大;城镇 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而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还没发生质的变化。工业经济结构“一煤独大”,非煤产业小弱散,三产发展明显滞后。不少人士都在 忧虑,煤挖完的那一天神木人吃什么?煤炭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大矿区地表大 面积塌陷、河流及地下水污染或断流,生存条件严重恶化。县域经济
4、中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市场主体之间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和权利义务很不合理。央企垄断大量优质资源,对地方财政和民生的贡献与地方提供的服务和付出很不相称, 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恶果,却全由地方和老百姓承受;民营经济作为地方财政增长的主体、 改善县域民生的主力军,能够开发的资源却极为有限,产品外运渠道不畅,难以平等竞争。财政收入成倍增长, 老百姓得到的实惠相对较少,特别是广大农民没有公平分享公共财政的“阳光”。有利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利益分配研究 格局的新变化,财税杠杆再分配功能弱化,社会公平机制尚未形成,富者愈富,穷者亦穷, 由此引发或潜在的社会隐患令人担忧。这些矛盾问题在资
5、源富集区普遍存在。本来神木人不必去“杞人忧天” ,可以坐享资源 红利,存在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留给后人;神木的决策者也可以视而不见,可以用富有 掩盖矛盾、用金钱粉饰太平。但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食不甘 味、夜不能寐,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矛盾问题不能回避,惟有知难而上。恰逢其时,党的十 七届三中全会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为神木人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认真 学习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神木,终于认识到发 展富裕起来的神木虽然面临诸多矛盾, 但其中最主要的是 “三富三不富” ,即财政富老百姓 不富、少数人富多数人不富、北部有资源的地方富、中
6、南部黄河沿岸不富。这些矛盾和问 题产生的总根源就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三富三不富”就是这一体制的“神木版本” 。 要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打破二元体制的桎梏,统筹城乡发展是唯一出路。醒得早还要起得早。近几年来,神木人民在过去多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 胆创新,逐步探索形成了“ 3+3”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即“工业化富裕农民+农民市民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农业生态化、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村集约化” ,提出了建设“民生神木、 创新神木、民主神木、人文神木、生态神木”的远大目标。工业化富裕农民 +农民市民化,就是按照“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加快发展非 农产业,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
7、上解放出来,带动农民转化为享有与原市民一样权 利权益的新市民,实现高质量的县域城镇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农业生态化,就是按照工 业化的理念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保 农产品安全,走出一条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之路;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村集约化,就是适应 农业现代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集约化的原则,大力发展重点镇、建立农村 社区和中心村,逐步改变农村居住分散落后的现状,做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统筹,要害是从哪里筹、往哪里统?神木县在实践中,坚持全方 位、高标准,把“ 3+3”模式具体化为十项统筹,既回答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命题,又 创造
8、性地探索缓解了神木的特殊矛盾,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一)统筹工业农业, 依靠工业反哺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 神木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 首先把过去仅仅依靠农业、农村、农民本身积累发展的做法,转变为主要依靠工业反哺, 着力解决农业现代化滞后问题,实现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农业在神 木初显生机。这里有政府投资 2 亿多元、撬动企业投资 5.5 亿元建成的尔林兔现代农业示 范园和畜牧良种繁育基地,辐射带动了周边 10 万亩特色农牧业; 在四卜树示范园,有从美 国引进的大型喷灌设施、 自主创新建成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全县流转和互换土地 40 万亩, 发展农业企业 84 个,建成和在建的
9、示范园区达 23个,面积 5 万亩。在这些园区的带动下, 神木正在从过去的干旱、缺水、沙化,靠天吃饭、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集约、高效、 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 近五年来, 县财政对农业投入累计达 30 多亿元,撬动企业和社会资 本投入高达 25 亿元。为了不断增强县域工业的反哺能力, 神木县大力实施围绕煤、 延伸煤、 超越煤的 “三煤” 战略,以“八区六园”为载体,着力打造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六大支柱 产业,地方原煤就地转化率由过去不到 1/10 提高到 1/3 ,非煤产业迅速起步,地方工业实 现了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做大做特向做精做强、从传统经 营向现
10、代企业制度的升级转型,特别是兰炭产业成为我国继湖南浏阳花炮之后的第二大工 业地理标志产品。(二)统筹城镇乡村,依靠城镇支持农村,加快县域城镇化。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是 城乡一体化,不管生活在大都市,还是居住在小城镇或乡村,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享有均 等的公共服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城乡分治、城乡割裂, “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 就是当下中国城乡差距的真实图景。神木县的统筹城乡发展,没有局限在几个乡镇或示范 村“点上开花” ,而是着眼全县域统筹, 把工作重心放在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 距上,既做大做强县城,又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农民就地城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 是“十一五”以来,他
11、们按照“一体两翼” ,即以县城为主体,榆林 - 神木、神木 -大柳塔工 业走廊为两翼的布局,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大柳塔、店塔、锦界三大重点镇为副 中心,以中心村为基点集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随着神木新村、第二新村、老城区 和西沙四大组团的规划建设, 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 20平方公里。 县城及重点镇共聚集本县 及外来人口 40 多万,其中近五年农村进城进镇人口约 10 万人,中南部乡镇 70%以上的农 民已经进入本县城镇或到其他地方务工、经商或居住。全县城镇化率达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 20 个百分点。县内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和保障房建设紧密结合, 让农民住进保障房,进
12、城进镇一步到位。规划的 78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建成 29 个,并计 划逐步缩减自然村和行政村, 重点发展中心村。 五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 30 多亿元,引导城 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农村落后面貌显 著改善。 中南部 9 个乡镇主动适应农民进城务工的需要, 在县城先后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 提供计生、户籍、民政、医保、养老保险、政策咨询等10 多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减少了开销。(三)统筹市民农民, 公平对待农民, 加快农民市民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的城市化, 即农民变市民。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民进城并不难,而真正“化”成市民却很难。神木县 引导鼓励农民
13、进城,解决户口实行自愿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为进城农民排忧解难上。一 方面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促创业、促转移、促进城;另一方面努力让进城农民享有与原市 民一样的权利和权益,无论是就业创业、子女上学,还是医保、养老、住房及其他政治经 济社会权利,都力求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县上投资近 8 亿元,建成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县 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的基本平台。县乡两级每年还投入上千万元 用于农民技能培训,五年来累计有 13.8 万人次经过多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其中85%以上实现转移就业。 2005 年神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7000 元和 2650 元,到 2011
14、 年增长到 26064 元和 10798 元,收入比由 2.64:1 缩小到 2.41:1 ,远远低于全 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四)统筹经济社会,努力改善民生,打造民生神木。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 民生, 但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带来民生的自然改善。 神木县跳出了为发展而发展的思维定势, 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重解决社会建设滞后问题,努力实现由“解困民生”向“普 惠民生”,“基本民生”向“幸福民生”迈进,以民生持续改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他们把地方财力的 65%、新增财力的 80%以上用于民生,先后实施了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 保、住房、扶贫济困、交通、养老、人居“十大惠民工程” ,基本构
15、建起“全方位、广覆盖、 高标准、可持续”的现代民生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和15 年免费教育,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标准全国最高。投资 22 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目前已建成 2004 套、 16.6 万平方米,在建 13312 套、 108.4 万平方米,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今天 的神木,正在由“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基本民生, 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丰酬、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的幸福民生迈进。民生的显 著改善不仅提高了神木人的幸福指数,而且有效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 2011 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9.3 亿元,比 200
16、8 年增长 61%,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771 亿 元、财政总收入 181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45.3 亿元,分别是 2008 年的 2.66 倍、 2.50 倍、 2.71 倍,占全省的 1/16 、 1/14 、1/30 。(五)统筹产业生态, 尽力治理补偿, 建设生态神木。 产业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警示我们,没有生态文明,产业文明难以持续。这一点对神木人的教训 尤为深刻。他们努力改变过去“先破坏后治理”的短视做法,坚持生态建设优先,努力建 设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生态神木。县上出台专门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用采空 区回收残留煤炭资源收益, 投资沉陷区和火烧隐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筹 城乡 发展 共建 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