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 2、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的趣味性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观点及现实意义。 3、理解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学会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学习文言词语,整体感知内容。2.合作探究,查阅相关资料,理解文章观点。 【教学方法】 介绍基本的文学常识/观看庄子的秒懂百科/自读理解词意和文意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一)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逍遥游。原系楚国
2、王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河南商丘)。 庄子因崇尚自由,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解释,一说以漆园为古地名,庄子曾在此作官;另一说为庄子曾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世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一书,是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道家经文。庄子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其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大小寓言二百多个,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
3、论述。 (二)惠子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三)背景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
4、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五石之瓠2贻我大瓠之种 3以盛水浆4剖之以为瓢 5瓠落无所容6呺然 7掊之8不龟手之药 9洴澼絖10鬻技 11以说吴王12越有难 三、研习文本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注释 树:种植。实:充满,填塞。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掊:击破。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成熟后结成的葫芦很大,能容五石东西。用来盛水和饮
5、料,它的坚固程度却禁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剖开来做瓢,却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注释 固:本来。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洴澼:漂洗。絖:同“纩”,丝棉絮。 一朝:一旦。鬻:卖。 译文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
6、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释 说:同“悦”,取悦。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将:做将领。 裂:割。虑:用绳结缀。 大樽:盛酒器。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译文 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割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
7、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四、思考探究 (一)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惠子的做法,“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第二部分:庄子的看法,“夫子固拙于用大”“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二)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使用“大瓠”的?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如何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寓意? 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于是“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大败越人”,“裂地而封”。 两个故
8、事的寓意是: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不龟手之药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客以说吴王大败越人,裂地而封 大瓠之种惠子盛水、做瓢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 (三)分析宋人和惠子的相同点;客和庄子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惠子、宋人: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客、庄子:相同点是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不同点是客看到的仅仅是功利,而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二者境界不同。 相同不同 惠子只看到世
9、俗的小利, 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宋人 客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 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看到的仅仅是功利 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 (四)分析“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1.批评惠子的孤陋。 惠子不能合理使用大瓠,只能把大瓠打破,这种做法与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类似,他们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事物背后的“大用”。惠子也是宋国人,庄子当着惠子讲宋人的蠢事,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2.凸显庄子的超拔。 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裂地受封,眼光和做法超过宋人太多。客虽然眼光高,还停留在功利层面,庄子以超凡的智慧说出大瓠的妙用,隐含精神的自由,境界比客更高。 五、课后反馈练习 (一)解
10、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石之瓠(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葫芦) 2贻我大瓠之种(赠送)(种子) 3剖之以为瓢(剖开) 4瓠落无所容(宽大空廓的样子) 5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6掊之(击破) 7不龟手之药(同“皲”,皮肤冻裂) 8洴澼絖(漂洗)(同“纩”,丝棉絮) 9鬻技(卖) 10以说吴王(同“悦”,取悦) 11越有难(指越人发兵攻吴) 12.何不虑以为大樽(用绳结缀)(盛酒器)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翻译: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固程度却禁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 2.请买其方百金。 翻译: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 3.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翻译:现在
11、一旦卖出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翻译: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 六、拓展阅读 (一)阅读:朝三暮四 狙(j)公赋芧(x),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译文 有一个养猴子的人,喂猴子吃栗子,对这群猴子说:早上给你们三个而晚上给你们四个。这些猴子听了都很生气。养猴的人又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个而晚上给你们三个。这些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名和实都没有改变而猴子的喜怒却因而不同,这也是顺着猴子主观的心理作用罢了。 解读 狙公赋芧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后引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五石 优质课 公开 获奖 教案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