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调研报告共7篇.docx
《蔬菜调研报告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调研报告共7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蔬菜调研报告(共7篇) 第1篇:蔬菜调研报告石嘴山市瓜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全国市场的需求,我市的瓜菜生产不断发展,已成当地种植业调整、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发展现状一是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攀升。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发展瓜菜产业,将其作为“一优五特”主导产业之一,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产业聚集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市瓜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年上半年全市瓜菜种植面积33.8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23万亩,比年新增0.05万亩;露地蔬菜10.62万亩,比上年增加1.87万亩;露地瓜类2.74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蔬菜种
2、子繁育14.2万亩,比上年增加1.7万亩。预计年全市蔬菜包括秋复种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各类瓜菜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二是依托独特自然优势,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石嘴山位于宁夏平原北部,黄河自流灌溉,日照充足、降水集中、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土壤天然富硒等资源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条件,促进了石嘴山瓜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脱水蔬菜、供港蔬菜鼎力发展的产业格局。沙漠瓜菜主要位于本市的河东地区,经过土地整治、滴灌技术的应用,凭借着的日照强烈和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瓜菜果实中富含硒、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瓜类含糖量达12以上,含糖量高达13%-16%,不易裂果,
3、耐储运。据年上半年统计,全市沙漠瓜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量为10万吨,实现产值亿元。越夏番茄种植主要集中在区域,以耐储运、品质较高的番茄红玛丽和丰收128等品种。据年上半年统计,全市越夏番茄种植面积达1万亩,产量为万吨,实现产值亿元。脱水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区域,产品以蔬菜色泽鲜艳,干物质含量高等特点,深受欧美、日本等国家客户的欢迎,远销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全市年生产各类脱水菜产品稳定在6500吨/年,全部出口,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并带动绿宝工贸、发途发蔬菜产业集团等以脱水蔬菜全自动加工与蔬菜粉加工为主的家企业蓬勃发展。供港蔬菜又名宁夏菜心,产品以菜心、芥蓝、西兰花等2
4、0多个品种为主,具有品质柔嫩、风味独特、低纤维、口感脆爽等特点,深受香港、澳门及珠三角地区市民的青睐,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称号,成为香港市民的首选菜。全市供港蔬菜主要以西园、润泰等7家公司(合作社)种植等企业种植为主,年上半年供港蔬菜1.44万余亩,预计年产为10万吨,实现产值亿元。三是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绿色、生态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16个,认定无公害蔬菜33个、绿色食品4个、农产品无公害产地9个,6家企业获得“有机农产品”转换期认证,2个种子地理标志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认
5、证,起草和正在执行的宁夏地方标准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生产行动,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两大工程,普及推广秸秆还田、深松耕和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等绿色生产技术15项,“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2%,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70%,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覆盖率9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初步建立,在全区率先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并投入使用,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6%,连续5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是产业链开发已展现良好开端,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过
6、培育“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从事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农业经营主体200家以上,辐射带动了全市50%以上的农民从事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种植、加工和营销,产业园蔬菜及其种子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8.56亿元,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的52%,农民来自蔬菜及其种子产业的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25万亩。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脱水蔬菜加工量占全区的90%以上,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脱水蔬菜产品品种达30多个,15家企业获得了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10家企业取得HACCP认证和通过商检注册认证,利荣、发途发
7、2家企业产品符合美国FDA及欧盟标准,14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生产能力2.2万吨。种子生产企业25家,其中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4家。平罗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蔬菜繁(制)种新品种研发、生产、加工、精选、包装、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五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品种体系逐步优化。石嘴山市瓜菜产业的发展,始终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理念,不断引进瓜菜优新品种,优化改造设施温室,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动了全市瓜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形成了以越夏番茄、沙漠瓜菜、脱水蔬菜以及供港菜等四大类为主的瓜菜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农业科研项目引进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新品种
8、展示园,强化蔬菜产销对接和社会化服务, 共推广应用设施标准化建造技术、工厂化育苗和嫁接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控制与物联网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半机械化应用等10项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约用水60%以上,节约1/3以上劳动力,全市新品种应用率达到100%。二、制约我市瓜果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虽然近年来瓜菜产业仍然是种植收益较高的产业,但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主要提升原因是劳动力紧张价格上涨、瓜菜的综合机械化率较低以及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品牌建设遭遇瓶颈。我市气候冷凉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
9、土壤空气污染少,对于生产高品质瓜果蔬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条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市瓜果蔬菜产品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但缺乏知名、著名品牌的支撑。三是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一旦滞销,无法应付。年全国性的出现了瓜菜滞销,而我市瓜菜大部分产品主要通过鲜菜外销的形式进入全国市场,我市瓜菜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创业创新驱动力不足,农业融合发展亟待破题。三、对策和建议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脱水蔬菜、供港蔬菜鼎力发展的产业格局,瓜菜产业竞争优势日渐凸显,多年来季节性波动和市场需求波动使我市瓜菜种植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绿色有机的多元化需
10、求更加旺盛,以种植瓜菜为主的采摘体验等休闲特色服务方兴未艾,我市瓜菜产业的升级提档正当时。(一)加强地域品牌建设建立和完善瓜果蔬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促进瓜果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化新格局。一着力于,建立瓜果蔬菜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完善规格品质标准体系,推动与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瓜果蔬菜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打响地方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基础和关键。大力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主动开展质量追溯。二着力于,支持地产地销、直供直销。推动实现地产地销,可大大缩短流通半径、减少流通环节,确保产品价格稳定,增加农户收
11、入,降低安全风险。三着力于,招商引商,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供给关系和基地建设联结机制。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增效益的观念需要广泛建立。(二)稳定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建设是基础,我市在瓜果蔬菜规模和产业化以及套服务也相对成熟,但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动力不足。进一步稳定基地,引导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机制;同时加快创立加工龙头企业。(三)加强科技支撑、创新服务模式近年来,在我市瓜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推品种不突出、高产高效栽培实用技术不到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瓜菜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品质提升、可持续发展,说到底要靠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大集约化育
12、苗能力建设,保证优质商品种苗推广普及。二是推动瓜果蔬菜生产机械的创新应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规范我市瓜果蔬菜优良品种应用,发展标准化生产。三是针对经营主体需求,集中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整合生产、价格、消费、贸易等多环节的大数据信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服务;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理念,加快服务链条向前、向后延伸,大幅度提高经营主体种植结构、上市节奏把握等决策能力。(四)大力发展流通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我市目前瓜果蔬菜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的现实,面向市场需求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发展消费为导向的即食瓜果蔬
13、菜、免洗加工等半成品开发 ,提高瓜果蔬菜产业增加值。二是增强采后加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瓜果蔬菜的商品性,实现“旺贮淡供”、净菜上市,缓解滞销卖难问题。三是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将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与乡村旅游、科普宣教、农耕文化展示、体验休闲相结合,拓宽增收的渠道。第2篇:蔬菜调研报告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王林鸿 (年5月)当前,蔬菜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日,我省部分地区蔬菜滞销,蔬菜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掌握今春我省季蔬菜产销形势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
14、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给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原始资料,结合当前形势,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开展当前菜价下跌对农民收入影响调研活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蔬菜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对满足县场多样性需求,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这一优势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中、省、县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来,我县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品牌设施蔬菜,把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技术,有力的促
15、进了设施农业效益的大幅提高,全县设施蔬菜种植从最初1994年的15棚12亩,发展到年的232棚232亩;年总产值由5万元增加到350万元;蔬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由0.3%增加到1%。以蔬菜生产村为单位,今年初建立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立5个,涉及菜农130多户。结合我县蔬菜种植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市场发育程度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发展趋势仍不适应,产业化龙头企业极少;三是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菜农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四是服务和销售网络不健全,农民缺乏积极性。总体来看,我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在不断的
16、发展壮大,但是比兄弟县县仍有较大差距。 1、品种布局。目前我县棚室蔬菜栽培的品种以西葫芦、黄瓜、番茄为主的果菜类和以辣椒、豆角、油菜为主的耐寒性叶菜类占到棚室蔬菜总面积的90%以上,名优特新蔬菜品种不未曾涉及。2、生产设施。保护地是蔬菜生产的主要条件,尤其种类较多,大中小拱棚、温室。就保护地种类比例看,仍以地膜覆盖的塑料大棚为主,面积为100亩,目前温室仍以蔬菜生产为主,名优特品种甚少。从整体设施水平来看,已基本形成了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相配套的保护地生产体系。3、技术水平。多年来,我县蔬菜生产经过农业科技人员和菜农的共同努力,精心研究开发,大力引进推广,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成熟适用的蔬菜生
17、产技术体系,其中蔬菜优良品种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度达80%,正是由于这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县蔬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4、市场流通。目前蔬菜交易市场2个,年交易能力1万吨。其中大型市场2个,集散贸易县场5个,全县共有贮藏鲜库12个,贮藏保鲜能力2500吨,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格局。全县主栽品种有番茄、菜豆、黄瓜、辣椒、西葫芦等,分别占到全年蔬菜总播面积的80%、总产量的90%、总产值的90%。产品在本地销量占总产量的100%。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型批发市场及其销售流通体系,仍以“自足自己”本地县场为主,市场销售半径很短,没有形成“大生
18、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5、基地建设。1994年的15棚12亩,发展到年的232棚232亩;年总产值由5万元增加到350万元;蔬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由0.3%增加到1%。 这些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建成蔬菜基地村5个,面积约260亩。二、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发展蔬菜生产,我县具有以下五大优势。首先,在自然气候上,我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各类瓜菜,品质优、耐贮运、色泽鲜,特别是在7、8、9三个月全县蔬菜上县的高峰期,正值南方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次,在区位上,横穿我县的G312和银武高速,
19、当前建设的西平铁路,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网络通讯发达。第三,在技术上,我县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蔬菜生产方面培养了一批高中级技术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第四,在生产环境上,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无公害生产的条件。第五,在生产成本和效益上,由于我县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我县的蔬菜产品在价格上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据测算,种一亩露地蔬菜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种一亩设施菜的效益是种露地菜的20倍
20、虽然我县蔬菜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与全市先进地县如泾阳、三原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1、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蔬菜贮藏、营销、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链条短,发展滞后,蔬菜产业化经营层次低,对结构调整的牵动力不强。企业与基地与农户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蔬菜加工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民种菜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外销没有稳定的市场,蔬菜从产出到进入市场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品牌优势。2、流通服务体系滞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近几年,我们加大力度发展了一批蔬菜专
21、业批发市场但还没有真正形成通畅的流通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或少有集中性、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只有初级产品商场,没有或少有中、高等级的生产要素市场。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我县目前蔬菜生产信息服务滞后,主要表现在:不能为市场、流通组织、加工企业提供国内外蔬菜供求信息,不能为外来商贩提供全面的产地信息和蔬菜收购服务。4、农民的观念淡薄,认识不足。我县的蔬菜生产是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小农意识强,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且不对称,在市场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大多数菜农的素质不高,缺乏竞争意识、
22、质量意识、科技意识,在生产经营中带有极大地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蔬菜产品的“卖难”和“买难”交替出现。三、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县蔬菜产业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发挥区域优势,突出规模经营,走蔬菜生产、贮藏加工市场建设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立足高起点,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扩大规模,创新品牌,提高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发展目标是:到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0.5万亩,其中大中小拱棚0.1万亩,日光温室0.4万亩,实现总产15万吨,总产值10.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
23、5元。到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在中小拱棚面积7万亩,日光温室3.5万亩,总产量达到112万吨,总产值11.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300元。发展规模是: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全县重点建设三大蔬菜生产基地,自然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建立蔬菜大型批发县市场3个,二级批发市场5个,各种集散市场若干个,建设蔬菜贮藏保鲜库5个,建立蔬菜加工企业4个。四、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对策与建议产业要发展,认识是基础,规划是关键,安全是重点,投入是保障,市场是根本。因此,要抓好蔬菜产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高
24、思想认识,扩大发展规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到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支出比重35%。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对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更是青睐有加。同时,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既是增加农民就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渠道,更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县能源工业迅速崛起,厂矿、企业占地普遍,特别是占用交通便利的土地现象日趋严重,不少菜地圈成了厂区,菜地日渐减少,因此要发展蔬菜生产,政府必须出台政策,保护现有蔬菜耕地面积不再减少,以充分保证我县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无公害蔬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蔬菜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