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移植讲稿.ppt
《胰腺移植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腺移植讲稿.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胰腺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pancreas)主讲人:吕文文目录一、概况二、适应症三、术前治疗四、供胰植入术五、术式的选择六、术后处理七、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八、并发症一 胰腺移植概况 背景背景1966年12月7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Kelly和Lillehei完成临床上首例胰腺移植。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PTR)的资料显示,全球施行胰腺移植总数已达23000余例,我国自1982年开展首例胰腺移植的SPK以来,至今国内已有20多个单位施行SPK,移植病例达200余例。我国同济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所行的SPK,移植病人及移植物1年存活率已经超过95。一 胰
2、腺移植概况 目的目的胰腺移植是在有血管的器官移植中,唯一不用来挽救生命,而是起着稳定或防止因型糖尿病并发症破坏靶器官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分类分类按是否合并肾移植,可分为SPK,PAK,PTA三种类型。一 胰腺移植概况 胰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SPK是采用最广泛的术式,移植胰存活率高于其它两种术式。全世界迄今为止已实施的胰腺移植中约90采用该术式。优点优点 能阻止移植肾糖尿病肾病的复发,适用于患尿毒症或者是终末期前肾病 (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的糖尿病患者;同时纠正了糖代谢紊乱和尿毒症
3、胰肾取自同一供体,抗原单一;只需一次手术和一次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移植胰的早期排斥反应可通过移植肾来监测;胰肾免疫保护作用和移植成功率高。二 适应证 I I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下列情况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下列情况 (1)存在明确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2)糖尿病高度不稳定,胰岛素难以控制血糖或反复出现低血糖伴意识障碍、严重酮症酸中毒等;(3)难于脱敏的胰岛素过敏或出现抗皮下注射胰岛素状态。二 适应证存在明确的糖尿病并发症或药物难于控制血糖的II型糖尿病患者,但需相当谨慎。各种原因(如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损伤等)导致行全胰切除术后。目前因糖
4、尿病而接受胰腺移植占所有受体的98以上,只有不到2的受体因其它原因而接受胰腺移植。三 术前治疗透析治疗透析治疗:糖尿病并发或伴有终末期肾病,若出现明显水钠潴留和高钾血症等,应开始或加强透析治疗,消除水肿。控制血糖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胰岛素的需要量应个体化,根据血糖值进一步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的目标值是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餐后血糖11.2mmol/L(200mg/dl)以下。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改善贫血状况改善贫血状况。改善全身状况改善全身状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四 供胰植入术麻醉麻醉:可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
5、全麻。体位体位:平卧位。一般移植胰静脉血汇入体循环术式采用右下腹部腹直肌旁切口或下腹部正中切口,移植胰静脉汇入肝门静脉术式采用中腹部正中切口。进入右下腹腔,胰腺植入腹腔内,胰液膀胱引流术式,可进入髂窝部腹膜外间隙植入胰腺。术中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供胰的复温。供胰动脉重建供胰动脉重建 :供胰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或脾动脉)的Carrel片”Y”形髂血管与受者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四 供胰植入术供胰静脉重建有两种情况供胰静脉重建有两种情况:1、移植胰静脉汇入体循环术式:供胰肝门静脉(胰节段移植用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或髂总静脉行端-侧吻合。2、移植胰静脉汇入肝门静脉术式:供胰肝门静脉(胰节
6、段移植用脾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移植胰外分泌处理方式移植胰外分泌处理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为胰液肠引流术式(约80%以上),其次为膀胱引流术式。3、胰液肠引流:全胰十二指肠与受者空肠吻合。4、胰液膀胱引流:全胰十二指肠与受者膀胱吻合。放置引流管放置引流管:关腹前,胰周放置多根引流管。(为什么要放引流管?)五 术式的选择 移植胰的血管重建(内分泌的引流方式);移植胰的外分泌处理。五 术式的选择 内分泌引流内分泌引流 1、体循环引流(systemic venous drainage,SV)。优点优点:sv的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所以早期多采用SV,使胰岛素直接回流入体循环。缺点:缺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胰腺 移植 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