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良性狭窄的介入治疗.ppt
《胆道良性狭窄的介入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道良性狭窄的介入治疗.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阻塞性黄疸:胆道良性病变的介入治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郑 州 大 学 介 入 治 疗 研 究 所胆道良性狭窄(BBS)概念:非肿瘤原因所致的胆管管腔的狭小,胆汁排泄受阻,引起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等表现。狭窄长期存在可引起胆石、胆汁性肝硬化等严重后果约占临床胆道疾病的10-20,而且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胡冰,规范胆管良性狭窄的内镜治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5):231-232常见病因手术(医源性)胆囊切除、肝移植(4%17%)、胆管重建、肝脏手术慢性炎症 慢性胰腺炎(30%)、硬化性胆管炎、Mirizzi综合征、类肉瘤样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感染 肝吸虫、HIV、结核、组织
2、包浆菌病损伤 外伤、缺血性损伤、放化疗、冻伤其它(胰胆管合流异常、SOD、胆管囊肿)病理学改变胆道狭窄、淤胆、感染,互相促进恶化;促进胆色素结石及胆栓形成,肝小叶和胆管周围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门脉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狭窄若位于一侧肝管或二级以上肝胆管,可无黄疸,日久则导致病侧肝萎缩,出现“萎缩-肥大综合征”陈孝平,陈汉.肝胆外科学.临床表现轻度胆道狭窄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可出现波动性黄疸,伴有发热、寒战、腹痛等症状;胆道完全梗阻时可有白陶土样便,皮肤瘙痒等ALP和r-GT是较敏感的指标,黄疸尚未出现时已有升高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影像治疗方法内科:药物治疗疗效甚微,仅对于急性胆管
3、炎有效;解除梗阻是治疗关键外科手术:为传统方法:切除狭窄胆道整形、胆肠吻合;多为二次手术,创伤大、难度大,术后并发症高达25%,术后狭窄复发率可达10-40%内镜治疗:发展迅速,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反复实施、耗时短等优点;包括纤维胆道镜、腹腔镜、治疗性ERCP等技术,逐步替代良性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应以消除或基本消除胆管狭窄为目标,及时解除胆道梗阻,尽快消除局部狭窄,尽可能避免再手术,提高远期疗效内镜治疗方法:球囊扩张、塑料支架支架支撑期一般需612个月以上,定期检查,确认支架在位、通畅系统规范的内镜处理可使大约55-88的损伤性胆管狭窄得到基本缓解,免除了再手术;狭窄复发率在20%左右,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胆道 良性 狭窄 介入 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