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doc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用心作文认真做人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郑荣芳与此前学过的以探讨教育问题为主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不同,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一书,专门研究作文教学问题。在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发现各种教材和写作教学序列都乐意把观察、认识、思考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篇章。我称其为作文教学第一课.然而这样好的预想,却很少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践。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有感而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据观察,我校十多位老师的初一作文起始教学,真正去上,并花心思上好这作文教学第一课的,极少。究其原因,我也不难发现:一、以考代教现象,屡禁不止。初一阶段就拿中考作文题去训练学生,路径是出题
2、一般是中考或中考模考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评语有详略和高下之分)、反馈讲评、二次写作(时有时无)。这样的教学过程早被证明是低效的,也是被教育主管部门所明令禁止的。毕竟,它不是从写作素养的提高着手,而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学。其核心只是题:出题、审题、扣题、评价是否合题。而一旦放弃了作文指导过程,就意味着写作的固本,让位给了博功.可是,不知怎的,就是屡禁不止。在书中,王老师他也不止一次地高呼:这些功利性的作法,正在毁掉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二、对写作即生活,视而不见。听说读写,想最重要!这也是王老师在书中一再提及的。可是,作文教学中,多数老师缺的,还是如何让学生去想,即如何引导他们真正去关注生
3、活、体会生活、思考生活。再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教程为例。专题内容是有感而发,教材中给老师和学生的提示文字虽不短,但全是要有感这个说教。性质上,只是介绍了一个写作知识:你的感想要源于你自己的生活。可是,我左看右看,也看不见编者告诉学生如何(怎样)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甚至发现生活。我们老师中的多数,也不愿自己从材料中去发掘出一点什么,只会照本宣科。如上所言,有人甚至连本也不宣。我想从书中找到王老师的解惑之法,就迫不及待地往下赶着阅读的进度。还真被我找到了!不信,请看这一句:从本质上讲,作文就是做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也是一个立人的过程。1.帮学生树立善想、敢写的意识。想是什么
4、我以为当然是思考,是思想。一个不会思考,没有思想的学生,即使掌握再多、再好的写作技能,写作时,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时,每当看见此类学生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套话连篇;不是平庸浅薄,就是言之无物的所谓大作,我都哭笑不得。当然,也非常郁闷。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很大,引导他们评论时事,辨析信息,去伪存真,以公民的姿态看问题就其成长而言,我以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等一线教师都努力教学生去拥有看世界的眼睛,想世界的头脑,写世界的手,培养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敏感,我想他们的心智成长速度,一定是最快的,当然不会放缓,更不可能停滞。在问题出在不会思考一章中,王老师就直指:学生议论文写不好,多
5、数情况下不是表达技艺问题,而是不会思考,没有思想。他还强调,质疑精神可以这么来培养:事情真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有没有更合理的解说?这样的观点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接着,他又以学生关心大米多少钱一斤为例,强调他们若去顺藤摸瓜,就有可能了解中国农民,就能对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更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远比在文中空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词句,更真诚,也更有意义。本书第三辑中所选的几个作文教学课例,也都让我清楚地看到,王老师的作文课堂,是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想深度和广度的过程。当然,想的问题,不是几堂作文课就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语文课程所能解决的。这里,还牵涉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王栋生 作文 教学 笔记 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