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哲学思想.doc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的哲学思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老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虽然老子是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一哲人,被誉为东方的思想巨人。老子仅有 5000 字的著作道德经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篇。 道德经通篇渗透了 天 人合一 的思想,是从 道的概念出发,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阐述的。道 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 。 道是难以言说的,能说清楚的就不是 常道 。道就是这样一种似无而有,似有实无的 东西。道 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 能化生万物。 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 当证明了天道自然, 天道就成为表示自然规律的概念, 老子认为天道是人
2、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 在研究社会现 象时,老子发现天道和人道的不同,要求人们应该效法天道。当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 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 就是纷纭变化的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 并且是一种 永恒现象,所以叫做 常 。认识了常,就能包容一切,处事公平,天下就会归从,也就能长 久。人们效法天道,做到虚受一切包容万物,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呈现天人合一 的状态。道德经中的“道”思想即为哲学思想。一、道德经的辩证观祸和福相互渗透,福中有祸,祸中有福既然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呢?老子告诉你, 它的根本原因就是矛盾。 老子认为矛盾的双方是相反相成的,他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3、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是老 子很有名的话,意思是说,当你这个人是美的时候,就是因为有不美的存在,这个人才美。 如果说这个人是善人,就意味着有恶人存在。难易相成,有难才有易。前后也一样,有前才 有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是相互渗透的。毛泽东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祸和福是相互渗透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老子告诉我们想问题,要辩 证不要形而上学。 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还观察到事物运动变化是量变到质变的 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哲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