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施工方案完整版.doc
《避雷针施工方案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雷针施工方案完整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0m 独立避雷针的安装施工方案独立避雷针是保证变电站和人身、设备免受雷击灾害所必须采取的重要 技术措施。变电站建设时根据所需保护的建筑、构架以及设备分布情况进行 避雷针防雷保护。一、根据设计单位计算,黄金埠 35kV 变电站新建工程将安装 2 根 24 米和 1 根 30 米高的独立避雷针, 由于 30 米高的独立避雷针高度较高, 重量 大( 1.515 T ),且靠近构架和带电线路,因此,作业难度较大,特制定本施 工方案。二、施工时间此项工程总体时间计划:2008 年 02 月 15 日至 2008 年 03 月 16 日构件现场验收:2008 年 02 月 16 日 -02 月 22 日
2、构件二次运输:2008 年 02 月 23 日 -02 月 29 日构件组装:2008 年 03 月 03 日 -03 月 08 日构件吊装:2008 年 03 日 10 日 -03 月 16 日三、施工内容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一)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I)图纸会检: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的要求做好图纸会检工作,主要有下列几项:a. 施工图纸与设备、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b. 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需要;C.施工图之间和总分图之间、总分尺寸之间有无矛盾;d.设计采用的四新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2)技术交底:应按照导则规定,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分级进
3、行施工技 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 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2)机具准备。按照施工措施要求的工器具进行准备和检查,详细见 附表一。( 3)构件进场、验收及堆放。I)构件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构件安装说明、螺栓清单等出厂资料,以及构件的防腐质量、碰伤、变形情况,镀锌层不得有黄锈、锌瘤、 毛刺及漏锌现象。2 )堆放时用道木垫起,构件不允许与地面直接接触,钢管堆放不得超过三层。3)构件验收的质量标准:对单节钢管弯曲矢高偏差控制在 L/1500 ,且5mm ;单个构件长度偏差3mm。( 4)作业人员组织。总负责人 :梁敏技术负责人:刘杰安全
4、负责人:徐亚平施工负责人:何强吊装负责人 :陈刚测量负责人:毛贤德构件组装 : 技工 4 人,焊工 2 人, 辅工 4 人。吊装:指挥 1人, 吊车司机 1 人, 测工 2 人,登高 2 人。 缆风固定:8人,溜绳控制 : 2人,柱就位:4人,辅工: 4人 最终校正:测工:2人,技工: 4人, 缆风纠偏:4 人。(2) 基础及地脚螺栓复测(l)复核避雷针的基础轴线、标高、地脚螺栓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顶面的支承面、地脚螺栓位置的质量标准应符合:1) 支承面的标高偏差:w3.0mm ;2) 支承面的平整度偏差:w 5mm ;3) 相邻螺栓中心偏移:w 2.0mm。(3) 构件排杆、
5、组装(I)根据图纸轴线和厂家构件安装说明,制定“构件平面排杆图”。( 2)构件运输、卸车排放时组装场地应平整、坚实,按照“构件平面排 杆图”一次就近堆放,尽量减少场内二次倒运。( 3)排杆时应将构件垫平、排直,每段钢柱应保证不少于两个支点垫实。( 4)避雷针组装。1) 组装时用道木将其垫平、排直,每段钢柱两端保证两根道木垫实, 道木应保证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应检查和处理钢管接触面上的锌瘤或其他影 响节点接触的附着物。组装后,对柱身长度、柱的弯曲矢高进行测量。2) 上下两节钢管插入深度要求:必须满足大于外套入段最大内径 1.5 倍。杆段插接压力40KN(d V 300)、压力60KN (300 W
6、lv 500)、压力 80KN(500wdw700)。3) 钢柱组装后控制标准。a .对镀锌组合钢柱弯曲矢高偏差w H/1000 ,且不大于35mm ;b .钢管柱长度偏差:士 5mm ;(4) 独立避雷针的吊装(I)根据场地条件和构件重量及起吊高度,拟选择16-30吨汽车吊(16 吨汽车吊吊装能力见附表二),严格按照吊装平面布置图进行停放,确保起吊 时幅度不超过14m ,起吊后幅度不超过10m (起吊时起吊重量理论计算见附 表三)吊点的选择应根据以下三点综合考虑:a、根据避雷针管材质量分布的特点,吊点位置应在第一节与第二节连接 处下方附近;b、应根据起重机的技术性能合理设置吊点; c、最佳吊
7、点由 现场试吊后确定。2)吊点确定后,根据避雷针的材质和使用的吊绳材质,为防止起吊 破坏构件锌层,对吊点进行保护,如绑扎橡胶皮或麻布片,千斤绳采用橡胶 或尼龙千斤。(3)起吊过程中的稳定1、采用缆风绳固定架体的,缆风绳必须采用直径大于 32mm的圆股钢丝绳,提升高度在 24M 时设一组 (四根)。2、缆风绳应在架体四角同一水平面上对称设置,与地面夹角在45度60度,其下端应采用与钢丝绳拉力相适应的花篮螺丝 与地锚拉紧连接,不得拴在树木、电杆等其他物体上。3、地锚应采用不少于2根钢管(48 53)并排设置联合桩(与钢丝绳受力方向垂直 ),间距不小于 0.5M ,打入深度不小于1.7M ,桩顶部应
8、有缆风绳防滑措施。4、 缆风绳不得有接头。端部应设置保险环并用不少于3 个与绳 径匹配的绳卡固定,绳卡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6 倍,绳 卡滑鞍应放在受力绳一侧,不得正反交错设置绳卡。(4)当避雷针完全吊起后,插入地脚螺栓后将螺栓临时紧固,同时收紧四周的缆风绳,确认缆风绳全部固定并使立柱基本垂直、螺栓紧固后, 才能松大钩。(5)避雷针就位后应立即做好临时接地。(6) 独立避雷针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距离小于3m 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裸石或沥青地面。(五)独立避雷针的调整、校正平面校正应根据基础轴线进行根部的调整,立体校正用两台经纬仪同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检测,校正最好在早晚进行,避免日照
9、影响。(六)缆风绳的拆除 调整校正结束,将杆件和地脚螺栓全部紧固后,方可拆除缆风绳。(七)质量验收按照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 1 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 第 10.5 条进行验收,主要检查项目如下。(I)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 2)构件防腐。(3) 中心线位移w 20.0mm。(4) 与基准点标高偏差:-10+5mm。(5) 垂直度偏差:w H/1000 (H指柱高度),且不大于35mm。(6) 侧向弯曲偏差:w H/1000 ,且不大于20 mm。四、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1) 危 险 点:工器具以小代大或使用有缺陷的工器具控制措施: 严格按作业指导书
10、要求配制, 对主要施工工器具应符合技术检 验标准,并附有许用负荷载标志,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不合格者严禁使用,并不得以小代大。2) 危 险 点:各种起重工器具有缺陷 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检测、试验和检查,确保现场所有工器具合格有效。3) 危 险 点:千斤绳端部用绳卡连接错误控制措施: 千斤绳端部用绳卡固定连接时, 绳卡压板应在千斤绳主要受力 的一边,且绳卡不得正反交叉设置; 绳卡间距不应小于千斤绳 直径的 6 倍;绳卡应符合规定。4) 危 险 点:人力搬运、组装控制措施:人力抬运时,应绑扎牢靠,两侧搬运人员应做到同肩、同起、同落5)危 险 点:组装时,用手指找孔控制措施:组装时, 应用尖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避雷针 施工 方案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