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榔坪河流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doc
《长阳榔坪河流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阳榔坪河流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doc(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长阳流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工程设计证书等 级: 丙 级编 号:173208-sb宜昌清江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二四年六月项目组成员名单院 长:聂海勇总 工:廖全锡项目经理:肖发新项目总工:刘光佐编 写:张光华 向槐声 廖全锡 肖发新 聂海勇 郑 维 谭仕春 造 价:肖发新(证号:SL030270097)制 图:肖发新 郑 维24目 录1基本情况11.1 流域概况11.2 地形地质21.2.1 区域地质21.2.2 地形地貌31.2.3 地层岩性31.2.4 地质构造71.2.5水文地质条件71.2.6岩溶91.2.7 土壤91.3 自然资源101.3.1 生物资源101.3.2 矿藏资源10
2、1.4 生态环境101.4.1 水土流失101.4.2 水质污染111.5 社会经济状况112. 水文气象142.1 水文气象资料142.1.1 水文气象站网142.1.2气象资料152.2 山洪资料172.2.1暴雨时空强度分布172.2.2 山洪特性192.3 设计山洪202.3.1 资料依据202.3.2 计算方法272.3.3 洪水计算273小流域治理任务和规模303.1 山洪灾害及治水历史303.2 山洪灾害特点及成因313.3 防灾现状及形势333.4治理的必要性343.5 治理原则及标准363.5.1 治理原则363.5.2 防治标准374总体规划384.1 河道整治规划384.
3、2 泥石流规划394.3 滑坡防治规划405山洪灾害防治工程设计425.1 河道设计425.2 河道疏浚工程435.3 堤坊设计445.4 水土保持规划475.4.1 水土流失475.4.2 水土保持分区515.4.3 预防监督规划555.4.4 水土保持治理规划595.4.5 预防监督体系建设746泥石流防治规划776.1 现状调查776.2 泥石流的形成与危害776.3 总体规划786.3.1非工程措施786.3.2 工程措施787.滑坡防治规划807.1 区域滑坡现状807.2 滑坡成因及其危害817.3 防治对策827.3.1 防治的基本原则827.3.2 综合防治原则837.3.3
4、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837.3.4 土滑的防治对策868防灾预案888.1 灾害风险图888.1.1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888.1.2 泥石流灾害风险区划图898.1.3 滑坡灾害风险区划图898.2 预警系统规划908.2.1 规划原则908.2.2 预警系统规划908.3 紧急避灾预警程序918.3.1 组织机构及职责918.3.2预警程序938.3.3 人员转移安置959环境影响评价989.1 流域环境概况989.1.1 概述989.1.2 自然环境989.1.3 社会环境1019.1.4 生态环境1019.2 流域环境规划目标1029.3 环境影响识别、预估和总体评价1039.3.1 流
5、域环境影响识别10313.3.2 环境影响预估1039.3.3 环境影响评价1049.3.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710.投资与效益10910.1 编制依据和原则10910.1.1 编制依据10910.1.2基础单价10910.1.3设备费11010.1.4 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11010.2 工程估算成果11211效益分析1151基本情况1.1 流域概况落家河和干溪河小流域位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榔坪镇,地跨北纬30343046,东经1102611039,属清江一级支流招徕河的上游。西接恩施自治洲巴东县泗渡河流域,北接秭归县九湾溪流域,东接长阳丹水流域,南接干河沟流域,该流域面积为31
6、8.39km2。两个流域处于川东鄂西陆地交通咽喉地带,318国道、忠武天然气管道、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等一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东西向纵贯全境,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水布垭水电枢纽对外交通榔水公路讫点,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落家河小流域位于榔坪镇西北部,北与秭归接壤,西与巴东县接壤,东南与干溪河流域接壤,流域面积181.17km2。流域名称因流域内的支流龙潭河在桃子山以上称落家河而得名。流域内的干流与支流走向大致由北向南。流域内比较大的支流有3条,分别为龙潭河、花桥河和小叶溪河。落家河和干溪河小流域的出口汇合处在蒋家湾水电站取水坝址,多年平均流量6.53m3/s。干溪河小流
7、域发源于堰长湾(高程1150m),于渔泉洞处(高程494m)注入榔坪河, 流域面积137.22km2。 至渔泉洞处长度12.7km,高差1342m,平均纵坡97.74。主河道全长33.8km,总高差1763.6m,河道加权平均坡降30。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mm,至渔泉洞处多年平均流量0.90m3/s。落家河小流域和干溪河小流域在榔坪河下游的蒋家湾电站取水坝汇合,形成榔坪河小流域。本规划报告将落家河和干溪河小流域称为榔坪河流域。1.2 地形地质榔坪河流域系清江北岸一级支流招徕河的中上游,本次规划收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有:湖北省地质矿产调查所于1984年重编的1/20万五峰幅区域地质图、湖北省水文
8、地质大队于1977年编制的1/20万五峰幅综合水文地质图。榔坪河流域位于该图幅的北部,全流域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大格局比较明确。同时还收集了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1999年编绘的1/20万宜昌市地质矿产图。1.2.1 区域地质在区域构造格局中,榔坪河流域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鄂西隆褶带,长江中游东西向构造带西带,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砥柱长阳背斜北部接近盾地部位。次级构造轴向60度,东梨树坪向斜的南东翼,区内构造形迹以小规模层间挤压破碎带及小型褶皱为主,未见大规模断裂构造。近期地震地质研究成果表明,在区域构造环境中属弱震环境,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强度较小。根据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及中国地震烈度划图(1990
9、使用说明该区为弱震区,基本烈度为VI度。区域地质图见图1-3-1。 1.2.2 地形地貌本地区地处鄂西南褶皱山地,地势险峻,悬崖峭壁随处可见,奇异山峰比比皆是。高程在1700m以上的丛山峻岭,展布在西南至东北一线,本流域海拔高程最高为2041m(云台荒),最低海拔345m(县境内蒋家湾水电站),地势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河谷形态大多为峡谷,宽谷较短且少,仅榔坪集镇和318国道沿线一带。本区地貌的基本轮廓定型于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山川展布均受这一构造骨架控制,尤其在挽近构造运动作用下,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隆起,形成了完好的多层地貌。故本流域的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溶蚀中高山峡谷地貌。1.2.3
10、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区内地层属于黄陵八面山分区的黄陵小区, 均为沉积岩,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和页岩志留系的砂、页岩。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崩坡积成因的碎块石土及冲洪积成因的卵石土,基岩主要出露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中上统D2+3,石炭系中统黄龙群C2hn,二迭系下统栖霞组灰岩段P1q2和马鞍段P1q1、二迭系上统P2,三迭系下统大冶群T1d等。主要地层特征分述如下:寒武系()。(1)下统(1)。石牌组(1sp):黄绿色页岩及钙质粉砂岩,夹石灰岩,上部夹鲕状灰岩,厚度2030m。长丰水电站库区主要为该套地层。库区所见为该组上部鲕状灰岩,夹页岩。石龙洞组(1shl):深至
11、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深灰色泥质灰岩,黄绿色页岩。厚度80100m。(2)中统(2)。覃家庙群(2qn):深灰色灰白色薄层夹中厚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部夹薄层页岩,厚度400480m。图1-3-1 榔坪河流域区域地质图奥陶系(O)。分布于各工程区。(1)下统(O1)。南津关组 (Oln):灰色中厚厚层状微灰岩、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 50m 。分乡组(Olf):灰色中厚层生物屑亮晶灰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厚54m 。红花园组(Olh):灰色中厚厚层亮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砂质亮晶灰岩。厚23m。大湾组(O1d):灰绿紫红色泥质瘤状灰岩,底部夹少量含炭质页岩。厚 54m。牯牛潭组(Ol
12、g):青灰、紫灰色中厚层瘤状结晶灰岩,厚32m。(2)中统(O2)。庙坡组(02m):灰黑色页岩与薄层含炭质灰岩互层。厚5m。宝塔组(02b):灰色、肉红色中厚层龟裂纹状含生物屑微晶灰岩,上部常具瘤状构造,厚25m。(3)上统(03)。临湘组(031):由灰、灰绿色,时带紫灰色层泥质灰岩、泥质扁豆状灰岩组成,厚20m。志留系(S)。区内分布广泛,上统缺失,与下伏奥陶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为工程区的主要地层。(1)下统(S1)。龙马溪组 (S11):灰绿色黄绿色页岩、粉砂页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底部为黑色粉砂质、炭质页岩,以水云母粘土与临湘组分界,具水平微细层理,常见星点状黄铁矿。厚46561Om。
13、为建坝地层。罗惹坪组 (S1lr): 下段(S1lr1) 为灰绿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夹页岩, 顶部厚8m左右的含炭质、铁质泥灰岩,水平层理发育,厚度为248m。上段(S1lr2)为灰绿黄绿色泥质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夹页岩,水平层理及波痕发育。厚565m。为建坝地层。(2)中统(S2)。纱帽组 (S2S ):黄绿灰绿色中厚层石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下部夹紫红色粉砂岩。厚 235280m。泥盆系(D)。区内发育不完全,仅出露中、上统地层,面积小但厚度变化大,出露于工程区西北部,与下伏志留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1)中统(D2)。云台观组(D2y):灰白色、浅黄色厚层状石英岩状砂岩,顶、底部
14、夹紫红色含铁粉砂质泥岩和页岩。厚26m。(2)上统 (D3 )。黄家磴组(D3h):灰色、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及细粒石英砂岩,夹鲕状赤铁矿层。厚 1530m。写经寺组(D3X):浅灰色、灰黄色泥质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钙质泥岩及鲕状赤铁矿。厚5Om。石炭系(C)。区内出露不全,仅发育石炭系上统黄龙组,与下伏泥盆系地层呈整合接触,出露工程区西北部。上统黄龙组(C2h):浅灰色中厚层重结晶灰岩,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含生物屑灰岩。厚24m。二叠系(P)。出露工程区西北部,与下伏石炭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1)下统(P1)。栖霞组(Plq):马鞍段(P1mn)为深灰色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粉砂
15、质页岩、粘土岩及煤层,厚6m。灰岩段(Plq)下部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厚层含燧石微晶灰岩、生物屑灰岩,夹钙质泥岩、碳质泥岩,厚141m。茅口组(Plm):下部为深灰灰黑色厚层瘤状含生物屑亮晶微晶灰岩, 含泥微晶生物屑灰岩;中部深灰色厚巨厚层微晶生物屑灰岩,含燧石结核及硅质条带,上部为黑色硅质岩、含碳质泥岩。厚70l00m。第四系(Q)。冲积物(Qal):河流冲积形成,以漂石、卵石为主,充填砂或粘土,具磨圆,有分选。分布于河床及河谷两岸,一般厚15m。在阶地上局部具二元结构,上部粘土层可见厚度为12m。残积物(Qel):原岩风化形成, 以碎石为主,充填粘土。全区普遍为布,厚度为15m。坡积物(Q
16、dl):残积物经过暂时性流水搬运形成,以碎石土为主,全区普遍分布,厚度为11Om。洪积物(Qpl):洪流搬运形成,常与冲积物伴生。成份混杂,为卵石土、块石土、碎石土夹大块石等,呈扇形,具分带性。一般厚5lOm。1.2.4 地质构造本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北东面毗连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砥柱黄陵背斜及其盾地部分。构造形迹主要是紧密线形和宽缓褶皱,断裂不发育。这些褶皱方向性强,为近东西向相间平行排列的线性背、向斜长阳背斜、中间的向斜峰区,五峰背斜,六里荒向斜,泉坪背斜,本流域均位于长阳背斜北翼。长阳背斜轴线自郑家榜至冷槽坪在榔坪急转南下,轴线走向7080度西,区域上出露长度60km。区内见有明显
17、五级夷平面,高程分别为级I级17002000m,级12501550m,级 950100m,级750900m,级250550m。1.2.5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性和透水介质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三类: (1)碎屑岩岩类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志留纪、泥盆纪砂页岩的强弱风化岩体中,分布较广泛,具有一定的贯通性和贮水能力。在岩体中的纵张裂隙带中裂隙水也相对丰富。裂隙水的流量小于1L/s,受大气降雨影响明显。(2)碳酸盐岩岩类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奥陶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溶化的瘤状灰岩和微晶灰岩中。在奥陶纪下统、二叠纪下统中岩溶水以溶洞水为主,在其余地层中以溶隙水为主。岩溶水分布不均匀,流量较大。(3)松散岩岩类孔隙水主要
18、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中,岩性漂石土、卵石土和碎块石土,零散分布于河谷两岸及各级剥夷面上。卵砾石和松散堆积体透水性好;但在砂岩区的其它堆积中,由于岩石泥质含量较高,风化后表层的粘土透水性较差。孔隙泉水流量一般小于1L/s, 受大气降雨影响,其有明显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常年性水流较少。从区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类型来看,碳酸盐岩地层为主要的含水层,而砂页岩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另外,在碳酸盐岩区内有些地层(如奥陶系分乡组)中的页岩、硅质岩等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据各取水点河水水质分析,河水类型属HCO3Ca型,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环境水无腐蚀性。1.2.6岩溶本
19、区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有利的地形、构造等因素,都给碳酸盐类地层的溶蚀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使之成为鄂西南岩溶发育完好的地区之一。工程区位于中等岩溶化区,岩性不纯,多含硅质、泥质、炭质和白云质。其面积岩溶率k值为0.11%。1.2.7 土壤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立体多变的气候因素,形成各种土壤类型,流域内土壤均由石灰岩、页岩、硅质白云岩,第四纪坡积物发育而成,以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高山区,其次是页岩,分布于半高山区。流域内共有6个土类,36个土种。土类是棕壤、黄棕壤、黄壤、石灰(岩)土、潮土、水稻土。主要土种有山地灰包土、灰马肝土、山地糯黄土、山地扁砂泥土、灰棕泥土等。流域内土壤
20、理化性状是 :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在1.014.0%之间;氮含量在0.0510.2%之间;速磷含量在3.110.0ppm之间,速钾含量在200ppm以上,土壤酸碱适中,PH值一般在5.67.51之间,但由于成土母质和熟化程度及海拔高度的影响,不同田块、不同海拔的理化性状相距很大。相比而言,流域内土壤有少氮、缺磷、钾高、酸碱适中等特点。1.3 自然资源1.3.1 生物资源榔坪流域由于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为各种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因此形成了丰富生物资源。低山区热量资源丰富,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料等农作物,植被为混交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锥栗、盐肤木、柏子、
21、泡桐等,盛产油桐、桃、柚、茶、木瓜、杜仲等多种经济林木。半高山区是流域内玉米主要产区,农作物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主要树种为枫、杉、松、栎等,经济林以木瓜、油茶、棕为主。高山区光照充足,农作物一年一熟,主产洋芋、玉米、烟叶,由于高山气温较低,农作物单产低,可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 1.3.2 矿藏资源流域内矿藏资源种类较多,分布相对集中,已开发和正在开发利用的有煤矿、石灰岩、重晶石等矿产资源。1.4 生态环境1.4.1 水土流失榔坪河流域水土流失分布较为广泛,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主要为中强度水土流失区。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人为无节制的毁林垦荒、采伐森林,给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阳榔坪 河流 山洪 灾害 防治 规划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