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自然资源项目运营方案.docx
《长沙市自然资源项目运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自然资源项目运营方案.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泓域咨询/长沙市自然资源项目运营方案长沙市自然资源项目运营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十三五时期,紧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职责,奋力拼搏、积极进取,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资源和生态保护取得新成就,完成了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任务,坚决遏制违法侵占耕地乱象,形成强大震慑。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950万亩。2020年,全省现状耕地为5550万亩,即可恢复耕地为46821万亩。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妥善处置生态保护红线与矿业权和永久基本农田重叠问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21万平方公
2、里。开展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完成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工程、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江干流10公里范围内的545个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要素保障实现新突破,强化土地要素供给,持续推进用地审批放管服改革,累计批准新增建设用地12255万亩,供应土地17941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9998亿元。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69个72万亩,贫困地区通过节余指标交易增收24748亿元。实施地质勘查项目632个,基本完成80个矿种矿产资源国情调查,雪峰山幕阜山弧形构造带金矿找矿取得突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45处,矿产资源勘查增储进展顺利。资源利用效率再上新台阶,创新推进存量土地处置,完成
3、批而未供土地处置4679万亩,闲置土地处置262万亩,工作成效和经验在全国推介。实行园区周转用地政策,探索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圆满完成国家下达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任务。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主要矿种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大中型矿山主要矿种三率指标达标率达到91%。矿业转型发展形成新局面,推动出台114系列政策文件,制度设计基本形成。矿业转型发展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探索成果。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推进郴州、花垣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65家、省级绿色矿山124家。启动县级砂石
4、土矿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整顿矿业秩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矿业权数量由6994宗减少至3564宗,形成矿山整治三十六湾模式和花垣模式,矿山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改革创新增添新动能,全面完成自然资源机构改革,成立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建立省级自然资源督察制度,地勘单位改革和市县两级自然资源执法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机构、人员、职能深度融合。加大土地矿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测绘地理信息、地质灾害防治、存量土地处置、耕地占补平衡、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保障体系等工作举措,层层传导工作压力,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取得较好成效。完成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阶段性任务,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框架,持续深化多规合一多
5、测合一改革,协同审批效率显著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全面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核销地质灾害隐患5482处,1295万户4372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完成12000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湖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HNCORS)提质建设,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地理信息成果6413万幅27828TB,价值7695亿元。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应急测绘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十三五时期,我省从国土资源事业迈向自然资源
6、事业,资源管控力、工作执行力、管理支撑力明显增强。通过两年多平稳转换、继承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规律性认识。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93.6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4.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98%;建设期利息6.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流动资金343.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2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472.41万元,净利润607.9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4.80%,财务净现值1624.6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2.9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
7、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0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0二、 项目背景10三、 结论分析12主要经济指标一
8、览表13第二章 市场分析16一、 推动矿业转型发展16二、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全面转型升级19三、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23四、 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24五、 现实基础和发展形势26六、 组织市场的特点31七、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35八、 总体要求38九、 企业营销对策42十、 客户分类与客户分类管理43十一、 大数据与互联网营销46十二、 创建学习型企业61十三、 市场定位的步骤65第三章 公司成立方案68一、 公司经营宗旨68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8三、 公司组建方式69四、 公司管理体制69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70六、 核心人员介绍74七、 财务会计制度75第四章 运营模式7
9、9一、 公司经营宗旨7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80四、 财务会计制度83第五章 经营战略方案87一、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87二、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及特点94三、 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重点工作96四、 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103五、 融合战略的分类108六、 企业战略目标的构成及战略目标决策的内容110七、 融资战略决策遵循的原则113第六章 公司治理116一、 管理层的责任116二、 公司治理的定义117三、 董事会模式123四、 内部控制的种类128五、 股东大会的召集及议事程序133六、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34七、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13
10、8第七章 人力资源分析142一、 工作岗位分析142二、 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145三、 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146四、 人员招聘数量与质量评估147五、 员工福利管理148六、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149第八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53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0三、 偿债能力分析16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2第九章 投资计划164一、 建设投资估算164建设投资估算表165二、 建设
11、期利息16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6三、 流动资金167流动资金估算表167四、 项目总投资16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68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9第十章 财务管理方案171一、 存货成本171二、 资本成本172三、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81四、 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183五、 财务管理原则188六、 流动资金的概念192七、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93第十一章 项目综合评价195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长沙市自然资源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12、 项目背景1、十四五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加强,自然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显著提高,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应保尽保,优势矿种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采矿权数控制在3000宗以内,其中砂石土矿控制在1500宗以内。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更加完备,耕地占补平衡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生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国家下达目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42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9%,森林蓄积量不少于71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稳定在11%左右。高品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
13、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度明显提升,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地实施,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和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的模式和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到国家下达目标,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30%以上。自然资源资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基本摸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基本明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初步建立,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建立。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用地
14、全程一体化监管、自然资源监测保护及督察执法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获得感更加充实,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实现全覆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2、2035年远景目标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形成,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全面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充分彰显。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建立健全,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现代化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完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稳固,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广
15、泛形成。国土空间品质、生态保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93.6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4.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98%;建设期利息6.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流动资金343.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23%。(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93.6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538.06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255
16、58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3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472.4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07.9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4.8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2.9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744.90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
17、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793.641.1建设投资万元444.281.1.1工程费用万元321.231.1.2其他费用万元112.911.1.3预备费万元10.141.2建设期利息万元6.261.3流动资金万元343.102资金筹措万元793.642.1自筹资金万元538.062.2银行贷款万元255.583营业收入万元33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472.415利润总额万元810.546净利润万元607.917所得税万元202.638增值税万元142.149税金及附加万元17.0510纳税总额万元361.8211盈亏平衡点万元744.90产值12回收期年2.971
18、3内部收益率64.8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624.66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推动矿业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聚焦生态和安全两大主题,聚焦服务保障民生需求和优势矿种高附加值开发,推动绿色、安全、开放、协调的矿业转型新发展。第一节强化矿产资源源头管控完成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全面掌握80种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开发利用状态。动态调查评价资源禀赋较好、经济发展急需、产业基础良好的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编制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战略性矿产勘查专项规划、县级砂石土矿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国土空间管控和矿业转型发展要求。拟定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编制战略性矿
19、产勘查实施方案,推进战略性矿种勘查,适时更新和调整战略性矿产清单目录。严格规划审批、实施、修改程序,强化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控制,落实勘查开采规划分区管控,实施不同矿种差别化管理,从规划环节开始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向精深加工转变、向高附加值矿业产业经济转变。在做好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生态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等。按照自然资源部储量管理改革部署,做好新标准下矿产资源储量转换、动态监测、适时更新工作。第二节规范矿业权管理1、合理设置矿业权全面实行矿业管理、生态修复双负责制度,逐矿落实规划和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制度,统筹用矿、用地、用林审批。规范财政出资勘查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投放商业性
20、探矿权,地质勘查重点转向民生所需矿产、新兴能源和战略性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工作领域。优化采矿权结构,除国家战略矿种、附加值高、为产业配套以及保障民生需求情形外,不再新设采矿权,规范已设采矿权延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到2025年底全省采矿权数量控制在3000宗以内,其中砂石土矿采矿权数量不超过1500宗。2、严格矿业权管理全面推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和净矿出让,完善矿业权出让起始价定价机制。加快推进以砂石土矿为重点的露天开采矿山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分类处置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矿业权,按三十六湾模式或花垣模式持续整治整顿小、散、乱、污矿山,推动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21、利用。健全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实时发现、严厉打击超深越界等违法勘查开采行为。第三节加快绿色矿山建设1、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优化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完善配套激励政策,总结和推广矿业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生产矿山全部达到湖南省绿色矿山标准,基本形成环境友好、高效节约、管理科学、矿地和谐的矿山绿色发展新格局。推进郴州、花垣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荐一批省级示范矿山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2、规范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严格审查开采方法、选矿工艺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门槛。以柿竹园、七宝山、水口山、
22、瑶岗仙、香花岭、宝山等大中型矿山为重点,加强共伴生、低品位、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强三率指标考核。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鼓励矿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第四节推进优势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引导省内头部矿企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等方式,收购或控股一批勘查、开采、选冶加工企业,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针对不同的优势矿种,实施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培育一批我省优势矿种的特色矿企。建立优势矿产交易平台,提高全省矿业企业行业地位,实现从产品优势到市场优势的转型,提高湖南优势矿产话语权。二、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全面转型升级坚持需求引导、精准服务,深刻把握测绘地理
23、信息发展规律,深化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各行各业需求,高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节夯实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基础1、完善升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优化湖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HNCORS)布局,增强基准站网信号强度和有效定位范围。推进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软硬件国产化升级改造,兼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打造湖南省北斗应用技术研究创新高地。开展水准路线联测和组网平差,动态巡查维护测量标志,优化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推进平面、高程、重力控制网的三网深度融合,构建全省统一的三维、动态、高精度的现代测绘基准。2、多源联动获取遥感影像数据持续完善遥感影像统筹机制,提高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沙市 自然资源 项目 运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