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注浆堵漏施工方案.doc
《隧道注浆堵漏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注浆堵漏施工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2.1施工概况12.2水文地质12.2.1 基岩裂隙水12.2.2 松散层孔隙水12.2.3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三、施工方案23.1渗漏水区段统计23.2施工准备23.3阻水注浆施工23.3.1孔位布置23.3.2钻孔23.3.3 注浆方式33.3.4 压力的控制及浆液配比、浆液的变换33.3.5注浆结束标准43.3.6注浆工艺流程43.4 水泥-水玻璃浆液配比试验43.4.1注浆材料性能特点:53.4.2材料基本成份、性能、适用范围参数表:53.4.3注浆材料浓度表:53.4.4注浆浆液配置:5四、资源配置64.1 人员配置64.2 设备配置6五、施
2、工进度计划7六、质量控制措施7七、安全控制措施8八、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8一、编制依据(1)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区间隧道设计蓝图;(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隧道施工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区间隧道初支过后渗漏水情况及2020年3月4日“区间隧道二衬前涌水问题的解决方案”会议纪要;(5)我公司类似的施工经验。二、工程概况2.1施工概况TBM区间隧道左右线掘进完毕后,将转入二衬施工,由于区间隧道局部节理发育、岩体松散不完整,导致区间隧道渗水较多,局部有较大出水点,掘进期间出现的涌水情况在初支过后仍然无法控制。为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铺设防水板之前须对渗漏及出水点及
3、时进行注浆堵漏处理。2.2水文地质区间隧道沿线经过丘堡、沟谷相隔,无统一地下水位。局部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在于风化裂隙中,地下水源于大气降水以XX市给排水管网渗漏水补给,填土厚度小的地段水量有限,填土厚度较大段水量相对较大,而且随季节有所变化。雨季松散层孔隙水量相对较大。地下水主要以潜水形式存在。区间隧道围岩级别为IV级,岩性为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岩体整体性较好,呈大块状砌体结构。2.2.1 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主要由砂岩层组成。基岩中地下水主要集中在砂岩或砂质泥岩的裂隙中,由于岩层中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接受补给,基岩中地下水水量有限,呈
4、脉状分布。由于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明显。2.2.2 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由于沿线经过地段丘陵与沟谷相见,土层中无统一地下水位。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有条件的切割区排泄。2.2.3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通过勘查中钻孔取水样并进行水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统计,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根据重庆地区经验,土层对混凝土类建筑材料无腐蚀性。三、施工方案3.1渗漏水区段统计首先对各区间洞室内的各渗漏水区段进行仔细统计,然后将现场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归类,进行合理分段来进行处理。渗
5、漏水区段统计见附表。3.2施工准备在进行施工前,作好注浆设备、材料、人员进场,以及详细的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3.3阻水注浆施工3.3.1孔位布置布孔依据地下水情况、岩层裂隙状态、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注浆孔密度和偏斜率等条件具体而定。根据各渗漏水区段围岩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情况,为能有效的堵水防漏,施工时注浆孔主要布置于边、拱出水附近,孔位等距进行布设。对于出水部位面域较大时,可视现场情况适当进行加密注浆孔。径向布孔参数:级围岩阻水灌浆孔排距2米,梅花型布置,深入围岩3.5米,孔径42mm;其他各级围岩灌浆的位置根据出水点的分布随机确定。3.3.2钻孔径向加固注浆钻孔结合本工程中的机具等设备
6、施工中采用40mm合金钻头。径向注浆钻孔采用等长钻孔,钻孔时宜垂直岩壁司钻,眼深3.5m/孔。钻孔时严格按照孔眼方向、结构布置要求进行,严禁造成钻孔的过大偏斜而影响注浆质量。为防止串浆,钻进时司钻者须保证孔与孔之间的平行性。(1)钻孔结构标准:钻孔结构要力求简单、不过多改变钻孔直径。钻孔时易尽可能使孔径大些。因孔径越大,钻孔与岩层接触面大,揭露岩石裂隙的机率也越多,对注浆越有利。(2)钻孔技术要求:按照技术要求准确定出孔位,开孔时轻加压、慢速、大水量,防止把孔开斜,钻错方向。钻进,钻进一定深度,安装孔口管。钻孔时应防止压弯钻具甩打孔壁,造成塌孔或断杆事故。钻孔中如遇破碎带,可停止钻进,先行压
7、浆,再继续钻进。钻孔结束后进行钻孔冲洗,冲净孔内岩粉、杂质。灌浆前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压力大于1MPa时,采用1MPa。3.3.3 注浆方式本工程注浆施工,结合目前机具设备及钻孔涌水情况、裂隙发育程度及岩石破碎程度等,注浆施工采用分段下行式注浆:注浆孔钻进一段压一段,由外向里反复交替,直至全深。另外,为防止浆液串孔影响注浆效果,在注浆顺序上按照隔孔灌浆的方式逐次施作。分段下行式注浆优点是上段注浆后,下段注浆获得复压,堵水效果较好。尤其是在岩层破碎或裂隙极发育的条件下采用。3.3.4 压力的控制及浆液配比、浆液的变换注浆过程中,合理地选择与控制注
8、浆压力,选用合宜的浆液,适时地变换浆液配合比,并使它们之间很好地配合,是保证注浆质量的重要因素。(1)压力的控制注浆压力大小影响注浆效果,其大小决定于涌水压力(开挖工作面静水压力、突水的动压力)、裂隙大小和粗糙程度、浆液的性质和浓度、要求的扩散半径等。一般压力越高,浆液充填饱满,结石体强度高、不透水性好,并能增大扩散半径以减少注浆孔数。但压力过高,会使裂缝扩大,浆液流失过远以及工作面冒浆等。根据目前隧道内已揭露的围岩,洞内出水点部位多是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注浆时采用分级升压法较为适宜。注浆时,将压力分为几个阶段,逐级升到最终规定值。施工时先使用最低一级的压力压注,初始压力采用0.5Mpa。随
9、着浆液的不断注入,单位吸浆量减少到一定限度(下限),则将压力升高一级,当单位吸浆量又减少到下限,再升高一级压力;如此直到在规定压力下,终压确定为1.5Mpa。压至单位吸浆量减少到结束标准时即结束注浆。另外施工中具体注浆压力大小可依据实际岩层裂隙大小而定:(2)浆液浓度的变换由于各孔段裂隙大小、分布情况和疏密程度都不一样,每一注浆段中各种宽度的隙裂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为适应大小不同的裂隙,灌浆浆液按由稀到浓的原则,逐级改变。一般是先压稀浆后压浓浆。先将较细的裂隙压注密实。浆液浓度的变换,是在同一浓度下注浆持续30min后,或压入量达到300L以上,而注浆压力、吸浆量均无显著改变时,即可加浓一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堵漏 施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