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doc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一、遵循课程建设内在规律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主要有三育:美育,通过审美对象的形象之美来感染受教育者;情育,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产生艺术评价并陶冶情操;悦育,使受教育者在自觉的享受中感受艺术、接受教育。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建立在对人的教育的基础上,其净化灵魂并塑造健康人格的作用显而易见,也是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内在规律在艺术素养教育上的体现。审美教育不应只是艺术技能的培养,而更应是一种美的精神的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艺术能养成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2事实上,审美的生发没有功利心,精神上的自由与人格都是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实现的。蔡元培先生举了两个例子,法国军人在
2、优美的审美教育中养成了临危不惧的品格,德国人在壮美的审美教育中养成了做事有气概的品格,说明审美教育对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即根植于“人”的教育过程伴随着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而完成。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其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恰恰是将教育的天平从失衡拉向平衡的回归。所谓素质,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事物本来的性质;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要求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着重点是在创新与实践上,受教育者能够在教育中完成继承前人成果与自我内化并升华的过程,既完善人格,又发展自己的能力。就实现目标
3、的过程与方式而言,艺术教育的目标在艺术课程的实施中完成,以艺术为媒介的教育课程本身便应该是艺术的。丰子恺先生在艺术教育中这样说:“艺术教育之主旨,在于潜移默化。所谓不赏而劝,不怒而威,不言而信。无为而成者,即潜移默化之最大效能也。”3在教育者、课堂、受教育者、艺术四个因素中,艺术集真、善、美于一身,受教育者在继承知识的同时也具有了健康的人格,教育者则是主导,把握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突出特性,以艺术为媒介在大学生身上实现教育的目标。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感情的教育对象,面对艺术课程他们会主动做出选择并投入到课程组织过程。所以,了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以达到提升艺术素养的目标亦需要
4、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从四个内容入手:艺术素养、艺术兴趣、艺术课程、艺术化人生。其间的关系见图1。图1艺术素养、艺术兴趣、艺术课程、艺术化人生四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艺术素养的过程是全面的过程,艺术兴趣是打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钥匙,艺术课程用恰当的方式使学生从简单的艺术兴趣进入具有理性与人文色彩的艺术素养形成阶段,从而提升艺术品位与精神境界,并将艺术理念逐步融入生活,学会艺术化的生活,拥有艺术化的人生。二、高校艺术课程建设应重视大学生的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高校学生会依据一定的兴趣选择公共艺术课程,因而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此兴趣保持并增强。艺术兴趣之所以重要,
5、不仅是因为艺术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使之敏感,也是因为感官的敏感能有效激发创造力。具体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艺术兴趣是我国艺术教育摆脱缺乏原创性引导、缺乏自由探索引导的关键。例如,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对其都寄予着厚望,因而各种艺术培训也令其应接不暇,但后来应有的艺术素养在他们身上却难以理想地展现。那么,学生所具有的天赋与创造力为什么没能得到有效开发?原因之关键是内在动力的缺乏。诚如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说:“小时候父母逼着孩子学的东西和小孩长大后要做的事情完全是两回事,尤其是当父母再也管不着孩子的时候。一般说来,那些长大后还继续保持其天
6、赋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以此为职业或者从这类活动中得到内心愉悦的学生。”4艺术兴趣绝不能被消极地调动,也不能靠监督保持,更不能靠强迫来增强,所以在课程开始时便需加大对其关注的力度,了解在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学生们的艺术兴趣是怎样的,以便在大学阶段重新调动起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其二,艺术兴趣是艺术思维生发的圆心,而艺术思维中的创造性思维与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此为切入点增加感觉器官的敏锐性,对艺术、科学都很重要。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说:“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则趣味弱。专从事诱发以刺激个人器官不使钝的有三种利器: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三
7、是美术。”5他将艺术最为直接的功用指向了使人的感觉器官敏锐,依然与艺术教育的本质相关联,审美便可调动各个感官在情感的陶冶中达到和谐,为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独立观察、敏锐觉知等人格素质的形成做好积淀,水到渠成地为创造力的开掘做出贡献。人内在的创造力一旦得到开发,艺术素养便得以提升,必然会对诸般技艺产生影响。我国科学家钱学森的卓越成就得益于艺术的熏陶,他曾这样赞誉夫人蒋筑英介绍给他的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8、6在课程中保持与增强学生艺术兴趣的过程是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艺术兴趣的火苗燃烧起来意味着艺术潜力已待萌发,把握这一机会可事半而功倍。大学生已具备抽象的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有了接受与掌握艺术知识、培养与提高艺术素养的基础条件。全方位、多形式的艺术课程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广阔,为提高智力,拥有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提供辅助作用。重视大学生的艺术兴趣作为高校艺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客观上尊重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美国学者布鲁纳说:“按照理想,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7大学生的兴趣广泛、相对稳定、多样化、带一定情绪色彩,因此更需要内在动力的支撑。这需要艺术课程保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公共 艺术 课程 建设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