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三年级上册音乐简谱备课.doc
《鲁教三年级上册音乐简谱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三年级上册音乐简谱备课.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本单元建议分五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唱歌快乐的do re mi教学内容唱歌快乐的do re mi教学目标1.学会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2.掌握i音的演唱口型。 3.认识do、re、mi。教学过程1.导入( 1)老师弹奏do、re、mi三个音,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弹的是哪三个音? (2)老师带领学生随琴唱一唱do、re、mi三个音。 2.学唱歌曲 (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这首歌曲唱了什么?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re、mi。 (3)学生手打节拍、用哒口读歌曲节奏,注意休止符、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4)学生手打节拍,按歌
2、曲节奏读歌词,注意吐字、咬字要清晰。 (5)学生画拍演唱歌谱,注意5 - 3, 5 - 1的音准,以及休止符处的及时停顿。 (6)老师提问:切分音应该怎么唱?顿音应该怎么唱? (7)老师采用对比的方式范唱切分音和顿音。 (8)学生画拍演唱歌谱,注意切分音和顿音的唱法。 (9)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注意口腔要打开,演唱姿势要端正。 (10)老师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与歌谱之间有什么特点? (11)老师讲解并示范发i音的口型,学生练习歌曲中含有i音的字的发音。 (12)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13)老师提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这首歌曲? (14)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跟着老师的歌声
3、手画旋律线。 (15)学生跟琴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演唱的力度要随着手画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 (16)老师提问:歌词中的衬词部分要如何演唱才能表现出小鸟的清脆美妙的歌声? (17)学生用有弹性的、跳跃的声音跟琴演唱衬词部分。 (18)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旋律的起伏。 (19)学生为歌曲设计律动进行表演唱。 一一一第二课时欣赏哆来眯、小小作曲家一一一教学内容1.欣赏哆来咪2.小小作曲家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电影插曲哆来咪、随录音哼唱旋律、听记旋律等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do、re、mi三个音的记忆。 教学过程1.导入(1)学生听老师弹琴,填上空缺的音。 (2)学生随钢琴唱一
4、唱这两个乐句。 2.欣赏歌曲 (1)老师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这首歌曲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随钢琴唱一唱do、re、mi、fa、sol、la、ti、 do (3)学生随音乐轻声跟唱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4)老师分别弹奏do、re、mi、fa、sol、la、ti七个音的乐句,学生看词学唱。 (5)学生分成七组接唱do、re、mi、fa、sol、la、ti七个音的乐句。(6)学生根据歌词为do、re、mi、fa、sol、la、ti七个音设计舞蹈动作。(7)学生分成七组随音乐边接唱歌曲边表演。 (8)学生讨论:这七个乐句的旋律有什么联系?如何演唱才能表现出歌曲欢快
5、的情绪?(9)师生接唱歌曲:老师演唱第一乐段,学生接唱第二乐段(边唱边表演)。 (10)学生观看影片音乐之声中的哆来咪片段,老师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11)拓展欣赏:聆听音乐之声中的歌曲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3.小小作曲家 (1)老师弹奏一个乐句,提问:这个乐句中有哪几个音? (2)学生随老师的钢琴唱一唱这个乐句。 (3)老师提问:这个乐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4)老师弹奏另一个乐句,提问:这个乐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5)学生随老师的钢琴唱一唱这个乐句。 (6)老师提问:为什么这两个乐句会表现不同的情景呢? (7)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将do、re、mi三个音任
6、意组合创编四小节乐句表现一个情景。一一一第三课时唱歌爱唱歌的小杜鹊一一一教学内容唱歌爱唱歌的小杜鹊教学目标1.学会用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爱唱歌的小杜鹊。2.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3.了解演唱的正确姿势和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1.聆听歌曲范唱,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学生边听歌曲边打拍子。 (3)老师讲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和读法。 (4)学生手打节拍,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读法读节奏: (5)学生手打节拍,按歌曲的节奏念歌词。 2.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看谱聆听并思考:这首歌曲
7、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老师范唱歌曲的第一乐句,提问咕咕模仿了什么声音?应该怎样演唱? (3)师生接唱歌曲,学生用有弹性、跳跃的声音演唱咕咕。 (4)老师分句教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5)老师带领学生做呼吸练习:要求自然呼吸,吸气时全身放松,肩膀不要抬起,像闻花一样。(6)学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注意呼吸。 (7)老师讲解歌谱最后的反复跳越记号。 (8)学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9)老师提问: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10)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的两段歌词,注意反复跳记号。 一一一第四课时活动你来唱歌我来和、小小演奏家一一教学内容1.活动你来
8、唱歌我来和2.小小演奏家我会弹琴了 教学目标1.在节奏轮奏练习的基础上试着演唱轮唱歌曲嘹亮歌声,为第二单元学习和曲做准备。2.认识口风琴、了解口风琴的演奏姿势和演奏手型,学会吹奏歌曲我会弹琴了。 3.认识do、re、mi在键盘上的位置。 教学过程1.导入(1)复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2)学生手打节拍,口读节奏: 2.节奏轮奏练习 (1)学生于打节拍,口读节奏,注意休止符。 (2)学生脚踏节拍,手打节奏,注意四二拍的节奏重音。(3)学生观察节奏谱,看一看,两个声部的节奏有什么联系?(4)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轮奏练习,注意第二声部进入要及时准确,以及两个声部的节奏重音。(5)老师提问:两个声
9、部的节奏练习与单声部的节奏练习有什么不同的音响效果? (6)学生分成两组,试着拍击下列节奏谱,注意节奏要稳定。 (7)老师提问:如何能把这条节奏拍击出此起彼伏的效果呢? (8)学生再次拍击这条节奏,注意两个声部的节奏重音。 3.唱歌嚎亮歌声 (1)老师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这首歌曲有几个声部? (2)学生边聆听歌曲边观察乐谱,分析两个声部的旋律、节奏特点。 (3)老师分乐句教唱第一声部,指导学生注意声音要连贯、长音要唱满。 (4)学生完整演唱第一声部,边唱边用手画出旋律线。 (5)老师提问:应该设计怎样的力度演唱才能符合歌曲旋律线的进行特点呢? (6)老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第一声部,注意唱出力度
10、变化。 (7)学生试着演唱第二声部,最后一个乐句由老师带唱。 (8)学生随琴演唱第二声部最后一个乐句。 (9)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合唱下面的乐句。 (10)学生分成两个声部,用啊演唱最后一个乐句的歌谱。 (1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填词演唱最后一个乐句。 (12)学生分组,试着完整演唱歌曲。演唱之前,想一想:第二声部如何准确进入? ( 13)老师提问: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 (14)学生随伴奏用优美抒情的声音、中速演唱歌曲。 4.小小演奏家我会弹琴了 (1)老师用口风琴范奏歌曲我会弹琴了,并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件乐器吗?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2)老师介绍口风琴的构造和正确的演奏方法
11、姿势,以及演奏手型。 (3)老师提问:这首歌曲由几个音组成? (4)学生随老师的钢琴唱歌谱。 (5)老师讲解do、re、mi这三个音在口风琴键盘上的位置和弹奏指法。 (6)老师清唱歌谱,学生在琴上不出声练指法。 (7)学生演奏歌谱,注意手型、指法要正确。 (8)学生填词演唱歌曲。 (9)老师提问:口风琴在为唱歌伴奏时,怎么做才能衬托出歌声呢? (10)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奏口风琴,一组唱歌。 一一一第五课时唱歌快乐宝贝一一一教学内容唱歌快乐宝贝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快乐宝贝,感受和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2.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
12、唱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它的演唱形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2)学生边听歌曲范唱边打拍子。 (3)老师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4)按照歌曲的节奏,手打节拍,师生接读前四乐句歌词(师领生齐读)。 (5)师生接唱歌曲前四乐句(师领生齐读)。 (6)跟着录音,学生试着领唱歌曲前四乐句。 (7)老师提问:这四乐句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才能表现出开心、快乐的心情? (8)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领唱,一组说,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前四乐句。 (9)老师范唱歌曲的第五、六乐句并提问:这两乐句的演唱与前四乐句有什么不同? (10)老师分乐句教唱第五、六乐句,提示学生唱准切分节奏,以及要用连
13、贯的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抒情性。(11)老师分乐句教唱第七、八乐句,提示学生吐字要清晰、长音时值要饱满。 (12)学生跟着录音完整演唱歌曲,说的部分由老师完成。注意要正确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13)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领唱,一组说。 2.创编(1)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创编律动,并随歌曲表演。(2)学生根据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用do、re、mi三个音创编一个乐句表现“快乐宝贝”,并演唱。第二单元一一第一课时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一一教学内容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目标1.听赏歌曲,体会山歌特点,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2.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声势练习等体验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听唱不同演唱形式的
14、太阳出来喜洋洋,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奇妙变化及带来的不同感受。4.了解、认识、掌握波音记号和跨小节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1.对比欣赏,导入课题。(1)播放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师:听两个音乐片段,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分别是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两首歌曲都是民歌中的山歌体裁,具有高亢嚓亮的特点,长音很长,在户外演唱,节奏自由。今天我们就听一首来自重庆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2.初听太阳出来喜洋洋,初步了解歌曲情绪。 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条,并说一说想法。 (1)教师:重庆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
15、实。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2)带问题聆听:歌曲有何特点? 4.新歌教学,寓教于乐 (1)让学生讨论并且说一说如何学唱这首歌曲。 (2)鼓励学生跟琴轻声模唱,要求咬字清晰。 (3)师生接龙唱。 (4)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中波音的唱法。通过手指的摆动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波音的唱法。(5)介绍跨小节的连音线、波音记号。 (6)集体唱一遍,感受连音线。 (7)学唱歌谱。 5.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由学生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情绪要乐观爽朗。(2)师范
16、唱第一和第五段,让学生从词入手理解歌曲情绪变化。 (3)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感受不同的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效果。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分组进行表演。 6.拓宽视野,聆听民歌。 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对比,把自己心里的感受用颜色或线条涂画在课本上。7.课堂小结。劳动可以带给人幸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劳动来充实自己,成为热爱生活、收获快乐的人。一一一第二课时欣赏老爷爷赶鹅教学内容歌曲老爷爷赶鹅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a的口型。2.认识二分音符,并能在演唱中唱准时值。 3.初步知道并能分辨轮唱的演唱形式,积极参与轮唱。 教学过程1.听音导
17、入。(1)老师弹奏,请同学们听辨括号中的音。 (2)老师提问:如果刚才弹奏的乐句的第一个音升高到3,后面应该怎样唱?(引导学生唱出)(3)老师弹奏,学生听唱(4)完整听唱歌曲前两乐句的旋律,引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爷爷赶鹅的主要旋律。2.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老师演唱或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具有欢快的情绪。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齐唱)(2)学唱前四乐句。 出示歌谱,完整视唱前四乐句的歌谱。可采用单个学生视唱、师生接唱或生生接唱的方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视唱。先按齐唱形式加入歌词演唱。二分音符是本课的知识点,要让学生认识并唱准时值。另外注意a的口型,
18、声音要控制,不能喊着唱。练习轮唱时要提示学生准时进入演唱,两个声部的声音不能攀比,要互相让位。当一个声部进入的时候,另一个声部的声音要弱一些。轮唱的两个声部要轮流担任,使学生都能体验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在基本练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两人一组演唱,或两组学生演唱。(3)学唱第五、六乐句。 齐唱部分的节奏比较复杂,也是本课的难点,可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出这两个乐句的节奏。指导学生画拍读节奏,提示前十六后八和前八后十六的节奏,以及前八分休止符的空拍。带有后八分休止符的音要唱得短而轻巧。先用慢速唱,唱熟之后再回原速。注意嘎中a的口型。3.表现歌曲。 (1)完整演唱前提出要求:轮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19、听前奏准时进入,第二声部要在两拍之后准时进入。齐唱部分的节奏虽然比较密集,但要唱得平稳、不要赶。(2)在表演歌曲时应鼓励学生两人一组,或小组演唱,提示音准、表情以及小组的合作精神。一一第三课时欣赏森林水车一一一教学内容欣赏森林水车教学目标1.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2.能哼唱A主题和C主题,体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并联想、水车车轮滚动的形象。 3.能分辨乐曲引子ABAC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1)播放水车的视频,简单介绍水车的形状与用途。 (2)有许多音乐作品都表现了欢快的水车形象。老师范唱或播放日本歌曲森林水车,引导学生听出形容水车车轮转动的象声词是咕噜咕噜咕隆,并唱一唱
20、3)老师小结:这首歌曲前奏的旋律就是从管弦乐曲森林水车中借鉴来的。 2.初听乐曲。 (1)森林水车和钟表店森林中的铁匠是世界上三首最著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从森林水车中我们好像就听到了水车车轮咕噜咕噜咕隆转动的声音。(2)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中表现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 3.分段欣赏。 (1)引子。 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和弦乐器的音色中感受引子优美、安静的情绪,从声效模仿中分辨鸟叫和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联想到安静、优美的森林早晨景象。复听乐曲,引导学生随音乐八六拍的韵律轻轻晃动身体。(注意:八六拍要按二拍子的韵律晃动身体)(2)水车主题(A)。 播放第一主题。引导学生听辨
21、出水车主题,通过轻快活泼、跳进的旋律,以及连音与顿音的结合使人联想起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用la哼唱水车主题。(3)第一插部(B)。 播放第一插部(B),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是由长笛演奏的。复听,引导学生听辨节奏更加紧密好像水车车轮越转越快。(4)第二插部(C)。 播放第二插部(C),引导学生听辨音乐的节奏型是,以及随着音乐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更加热烈。师生共同哼唱第二插部(C),老师弹奏,学生唱,进一步感受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以及人们欢快的情绪。4.完整欣赏。 (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分辨水车主题出现的次数。(三次) (2)复听乐曲,引导学生用字母卡片随音乐排序。(引子ABA
22、CA尾声) 5.表演小结 老师可引导学生为水车主题编创律动,并在老师指导下随水车主题做律动表演。插部一和插部二的旋律可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表现。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一一一第四课时欣赏打枣一一一教学内容欣赏打枣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风趣的情绪,并能联想爷爷和小孙女打枣的情景、特别是乐曲结尾处模仿的笑声。2.能分辨主题出现的次数。 3.认识琐呐,能初步分辨琐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1)老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音乐除了声乐演唱形式外还有器乐的演奏形式,器乐 演奏形式就是指用各种乐器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你们都知道哪些乐器,以及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呢?(2)老师小结:我们以前听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音乐 简谱 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