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鲜食甘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 1、任务由来及说明甘薯是重要的薯类作物,作为鲜食之用,甘薯味道甜美,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元素。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甘薯具有多种特殊的“药用价值”。首先,甘薯有抗癌作用。其次,甘薯块根中含有大量粘液蛋白、粘液多糖等,它们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能保持呼吸道、消化道、关节腔的润滑。另外,甘薯富含钾、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在世界甘薯产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作鲜食。在欠发达国家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发达国家甘薯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
2、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2012年生产甘薯7314万吨(FAO, 2012),占全世界甘薯总产量70%以上。在全部产出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用作鲜食甘薯。陕西是西北五省当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年总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17万吨,总产能的90%用作鲜食。但长期以来,陕西省的鲜食用甘薯生产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标准。基于此,编制陕西省适合甘薯产业发展的地方标准,可以规范行业对于产品的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促进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更好的使陕西的鲜食甘薯产品与全国甚至国际接轨,为鲜食甘薯产业与全国甚至国际接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产品的合同订立和产品交易提供技术支持。编制此标准,对于规范鲜食
3、甘薯市场,促进鲜食甘薯标准化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国内还没有鲜食甘薯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DB51/T10552010也仅对鲜食甘薯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作了标准化规定,而对决定商品性的形态特征和品质特性没有涉及。其他与甘薯相关的标准DB22/T 2143-2014 无公害农产品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DB13/T 1316-2010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等则与鲜食甘薯的相关性较小。另外,鲜食甘薯的分级标准由于受不同终端消费群体的影响而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因此,编制鲜食甘薯地方标准对于规范甘薯行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3、编制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5月开始,由
4、渭南市合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承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协作。本标准制定严格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从承担标准编制任务开始,标准编写人员就开始收集国内有关食用甘薯生产及与之相关的有关资料,同时召集陕西省同行业的专家、企业家、种植大户共同讨论,获取了关于食用甘薯生产的整套资料,并在认真听取了甘薯生产领域相关专家建议后,参照相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确定了本标准中的各项指标。随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广泛查阅了陕西近年来审定(鉴定)的食用甘薯品种的详细资料后,对在陕
5、西甘薯主栽区种植的食用甘薯品种进行了样品的随机筛选,并送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进行检验,在大量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中各项技术指标的初步定值工作。最后,在广泛征求各方专家和种植大户、营销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后,完成了鲜食甘薯标准初稿。3、起草组成员及承担任务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陈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陈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农残指标与国家现行标准接轨,甚至严于现行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感官指标和品质指标,并注重标准内容的可操作性。(1)科学性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采用文案调查法、专家座谈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鲜食 甘薯 地方 标准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