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doc
《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doc(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首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截止2012年,黔东南州户籍人口459.2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黔东南
2、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 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别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
3、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别称。苗族的飞歌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侗族的歌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民族舞蹈主要有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踩鼓舞,有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凯里市一、概况凯里市位于贵州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东抵台江县,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县,南抵丹寨县,东南抵雷山县,北抵黄平县。凯里市原为炉山县,是一个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美称。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
4、州首府,是我国主要的民族风情旅游城市、贵州东线旅游中心、贵州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带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科技、教育、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二、民俗文化1、祭鼓节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2、苗族爬山节又称“爬坡节”,居住在凯里地区的
5、苗族人每年此时欢聚在香炉山上,对歌联欢,男女青年唱着歌沿着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最先达到山顶的被称为“爬山英雄”。3、 苗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年节是苗族祭祀祖宗和庆祝丰收的最隆重的节日。苗族以十月为“岁首”,“苗年”也是“辞旧迎新”的节日。“苗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或第二个卯日过,分三次,第一次称“小年”,第二次称“大年”,第三次称“尾巴年”。大年是苗年最热闹的节日,集会也集中在“大年”进行。“大年”持续三至五天,有的地区持续十来天。过苗年的前几天,苗民就杀猪烤酒,着手准备过年。“大年”这天,家家户户在祖先牌位、花树、岩妈等“神坛”面前摆上桌子,放上酒菜及糯米粑等物敬供,然后宾主举杯
6、欢饮共度佳节。入夜,合家围在一起谈古论今,吟唱古歌、酒歌,谓之“守年”。第二天,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苗年”里,有许多禁忌和礼仪,如杀年猪时已婚妇女不能在场;除夕日祭祖时用鱼肉、牛肉盛于木皮、牛皮、树叶上,祭师念古歌迎送祖先,曰“掐地下”;新年早上不扫地、不吹气、不煮生、不倒水出门,以求吉利;新年凌晨抢放鞭炮,示意开始准备饭菜;抢最早到井边挑水以示勤劳;同姓男女间不能唱情歌等。除夕日凌晨便开始杀鸡、杀鸭、杀鱼,准备年饭,一些苗寨在凌晨开始祭祖,而一些苗寨到下午才开始祭祖。年饭从天刚亮即开始。在家中畅饮之后,妇女们留在家中接待客人,而成年男子则开始到别家登门“踩年”(拜年),喝串寨酒。对寨
7、外的客人,各户会主动邀请吃“串寨饭”。老人们轮流宴请宾朋,寨内叔伯兄弟也吃“转转酒”,互叙亲情。宴中女主人及妯娌等唱歌敬酒,客人以歌作答,酒宴一直持续到半夜甚至次日天亮。苗年期间,各村寨均举行芦笙会,开展吹笙跳鼓、斗牛等活动。4、吃新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吃新节苗语称“努嘎西”,意为吃新米或“努莫”(意为吃卯),是苗族集祭祀和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有的在农历六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卯日,谓“吃卯”;有的在农历七月、八月的“丑”“亥”日,谓“努嘎西”。“努莫”以孕穗的秧苞为祭品,“努嘎西”以新产香糯为祭品。过节之前,姑娘们加紧绣制衣裙,小伙们修整和添置芦笙,男女老少都在为过节而
8、忙碌。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们穿上盛装,肩挑糯米饭、肉、鱼、鸡、鸭等礼品,赶着斗牛来到主人村寨过节。过节当天,主人以公鸡、鱼肉祭供祖先,主客饮酒庆贺,次日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家家包粽粑,几户联合杀一头猪或全寨宰一头牛分食,鸡鸭鱼各户自备。进餐前要用的祭品是从稻田中扯来7至9个秧苞(孕穗),置于饭上祭祀“花树”“岩妈”及祖宗神灵。对歌、赛歌、赛马,纪念苗族始祖“引否飞”和“莫否飞”,感谢天公赐福,预祝是年丰收。挂丁、排乐、凯棠还在这时赶热闹场,节日连续两夜三天,彻夜吹笙对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三、旅游景点(特色村寨)1、香炉山香炉山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15公里,四面石崖绝壁,形如香炉,故名。仅一线
9、小道盘旋而上,海拔1233.8米,方圆15公里,众山环列,若剑戟刺天,明清两代,苗族人民多次起义均以此为根据地。香炉山因其山形酷似香炉而得名,位于凯里市西北15公里处,是农历六月间苗汉各族举办“爬坡节”的地方。节日期间,香炉山镇边的大小山坡上,经常举办各种跳芦笙、对歌、斗牛等活动。香炉山一座苗民的风水山,一块一层不染的净土,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把她作为苗家的圣山,山上的生物仍其自然循环,也没有人敢上山砍柴割草,山上有天赐千吨巨大神香炉、七仙池、石海螺,还有仙女违犯天条受惩台,满山的巨石、怪石,怪石中长满了成林的百年古树,奇怪的是百岁老人也不知何年长出的树,自从有树那时起,年年岁岁如此,不见高、不
10、见大,不见矮,而且整座山形也象一个插满香火的神香炉,确是一奇。2、舟溪甘囊香芦笙堂“甘囊香”是苗语的音译,意思是河流下游神往之地。甘囊香芦笙堂就位于舟溪苗寨的河滩坝子上,距离凯里城约18公里,芦笙堂建于明代,长500余米,宽100余米,是苗族每年举办芦笙节的地方,也是是黔东南最大的芦笙堂之,这里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到正月二十,民间都会举行一个盛大芦笙会,就叫“甘囊香”芦笙会。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甘囊香”芦笙会现已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3、季刀苗寨位于巴拉河畔的季刀苗寨,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树参天,风景宜人,民族风俗淳朴、动人、浓郁。主要景点有百年粮仓、神仙洞、埋坛山、
11、牛马腌脚印、鼓藏场、风水树等。(1)百年粮仓季刀苗寨的百年粮仓,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当时,寨子人口少,住房分散,粮仓也随各户修建,由于社会治安差,盗贼抢劫和火灾时有发生,粮食遭受严重损失,人们为之惶恐不安。因山谷溪水从这里顺流而下,这里又是寨子的心脏地带,在村寨长老的建议下,人们都把粮仓搬到此地集中修建,在粮仓四周修建住房防守,并安了寨门。这样,既防火又防盗,粮食不再遭受损失,人们安居乐业,百年粮仓从此世世代代保存下来。(2)牛马脚印的来历关于牛马脚印的来历。传说在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炙烤着整个天地。大地上,岩石都被烧烤熔了,树木枯焦、水源绝继,天河也干涸了,人畜
12、都找不到水喝,人们艰难地在烈日和缺水下生活。这里还幸存一股小水源、长年不断。人们都从四面八方到这里取水喝。天上的仙人也拉着神牛神马到这里来饮水。由此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牛马脚印。(3)埋坛山的传说关于埋坛山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寨子经常发生火灾。人们经过大火洗劫后,都很重视防火工作,但火灾也还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长老们便请巫师来看,巫师看后说,寨子对面的山是个火把,对着寨子烧,您们必须在村背后大山顶上安放一个大坛,并择吉日良辰请巫师念佛咒经,请天上神灵保佑。从此,这座山就叫埋坛山,几百年来,寨子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尽管这段故事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但却反映了老百姓祈求平安的愿望。(4)鼓藏场的
13、故事关于鼓藏场的故事。相传本寨祖先,喜爱铜鼓和芦笙,逢年过节,吹芦笙、跳铜鼓,热闹非凡。后来,铜鼓场架鼓的木柱朽了,需要更换,寨老们上山反复挑选,最后选中了一根笔直较好的树子,在择好吉日上山去砍树时,发现有一人被老虎咬死在树脚下,长老们觉得不吉利,若要这根树子来架鼓,等于引狼入室,树也不砍了,回来后便把铜鼓埋了,并立下遗嘱:后代不得再搞铜鼓,从此,寨子的铜鼓便销声匿迹了。4、南花苗寨南花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南花村是一个依山傍水、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村寨。全村共四个
14、村民小组,187户,824人,其中田300亩,土地15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45亩,有林地面积2000亩,森林蓄积量为7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2%。 四、农副产品(特色饮食)1、凯里酸汤(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黔东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音lo cun,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酸汤类菜肴,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凯里市区最为典型。酸汤分白酸汤和红酸汤两类;白酸汤一般是用米汤或淘米水加无叶蔬菜存于水桶、竹筒、瓷缸或坛内放置在火塘边,每天煮饭时把米汤或淘米水放入其中,以后便自然发酵而成。红酸汤与苗族白酸汤的制作不同,酸汤以山地番茄、红辣椒为主
15、佐以花椒、木姜籽、薄荷叶等多种配料配制而成,盛于土坛瓦罐中待用。2、凯里水晶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凯里市大风洞镇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合水晶葡萄生长,且具有晚熟优势。据有关部门检测,“凯里水晶葡萄”具有糖度适中,酸度较低,风味独特,维生素C和铁元素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 台江县一、概况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辖4个镇、3个乡、2个街道、67个行政村(居、社区),385个自然寨。总人口16.8万,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
16、作重点县,2010年获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二、民俗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1、苗族姊妹节台江苗族姊妹节是一个爱情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堂,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姊妹节是以年轻女子为主体的传统婚恋的一种节日聚会方式,世人誉称为情人节。姊妹节在节日期间有以下几个独特环节:节前为姑娘准备的银饰盛装,节中的采摘姊妹花、蒸煮五彩糯米饭、捉鱼捞虾、讨姊妹饭,集体踩鼓等活动。苗族姊妹节有其历史价值,人类学研究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社会学价值和人类审美学价值,是最值得保护的民族文化遗产。2、反排木鼓舞反排木鼓舞是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
17、的传统祭祀性舞蹈,源于祭鼓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蹈的特点是踏二、四拍,用手、脚、胯于同一节拍空间进行,两手右高左低,右低左高反复交替摆动,要求头、肩、腰、臀各部间达到高度和谐和统一。头、手、脚开合度和摆动幅度较大。整个舞蹈粗犷、奔放、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积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苗族先民力尽千辛万苦,踏遍万水千山,披荆斩棘,战胜大自然的痕迹。该舞蹈于五十年代经发掘后,被搬上了舞台,多次在国内外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有“东方迪斯科”之称。3、施洞独木龙舟每年农历5月24日5月27日,台江施洞一带居住在清水江边的苗族人民都要举行独木龙舟竞渡。独木龙舟的龙头用水柳木精雕彩绘而成,形态鲜
18、明。龙身是由三根整木刳制绑扎一起的子母舟。施洞苗族每届龙舟赛事都必须在鼓主的主持下进行,舟上,三四十个桡手统一身着民族新装,头戴马尾丝编制的斗笠,斗笠后缀燕尾银片。划龙船时轮浆点水,口唱飞歌。是日,鼓头亲友都来鸣炮敬酒献牲礼,节日期间,当地苗族家家准备了待客的鸡鸭鹅和几百斤米,家家盛情接待八方来客,表现了苗族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风尚。该民俗是一项集苗族的竞技体育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歌舞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和节日集会,具有特定的仪式和程序,是属于清水江中游苗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极具保护价值。4、苗族多声部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是台江县方召乡方召村、反排村、巫梭村,南宫乡白帮村以及革
19、一乡的苗族村寨青年男女传唱的一种苗族原生态民歌,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节拍相对自由,曲调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感人,音乐和声跨度大,地方文化音乐语言中调的风格,根据歌手气息运转,旋律不变,唱词内容不断变化,唱腔风格难度十分巧妙,音色音质独具一绝,下滑音多用颤音。5、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全靠口传心记的苗族五言体押调苗歌,又称苗族史诗,叙述了从开天辟地到铸日造月,从万物繁衍到洪水滔天,从兄妹结婚到溯河西迁的自然世界与苗族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全歌分为“开天辟地”、“枫木歌”、“蝴蝶歌”、“洪水滔天”、“溯河西迁”五大组二十多首,有15000多行。集苗族宇宙观、宗教观、价值观、伦理观、社会观和编
20、年史为一体,故有“苗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古代苗族人民瑰丽的生活画卷”之称。6、台江苗族服饰台江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啊娜多姿,有方你、方秀、方白、方南、方纠等九种类型。苗家妇女根据传统的理念主题和少量蓝本,将自已的审美意向,表现在绣品的纹理图案中,用她们的想像与表现能力,以红、绿、青为主色,写实与写意,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大胆夸张变异,用独特的手法表现她们对于心灵艺术的追求和写照。7、台江苗族银饰台江苗族银饰工艺精湛,富丽堂皇。主要采取镂,刻,锤,缠等基本制银技艺,主要有银角、银冠、银花、项圈等。通身银妆重达二十余斤,在世界上诸民族实属罕见。台江苗族银饰造型在纹样和题材上不仅具有形式的美感
21、展示着基极丰富的社会内容,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展现了苗族人民在服饰上的特殊造诣。银饰现成为装饰品,美的标致、富有象征,她映照出台江苗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风、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8、台江苗族刺绣台江苗族刺绣具有非常强烈的装饰美术韵味,传统工艺和纹样,是多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苗族妇女们高超的美术创造才能。刺绣最具代表性的分属三个支系的三个类型,即施洞型、巴拉河型、革一型。刺绣纹样以动物和人物为中心,辅以植物花草、果实等等。其纹样突破单纯的图案化装饰,具有较强的绘画性表现特征。人物、动物都有很生动的神态。所有动物形象都是超现实的塑造,其除一般常见的变形、夸张
22、简化、程式化等变体方式外,尚有半人半兽;多动物合体;动物、人物与植物合体等特殊变体形式。9、台江苗族剪纸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孪生姊妹,是刺绣的花纹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刺绣加工后,其艺术性就在刺绣上表现出来。因此剪纸艺术是台江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剪纸因地区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类型。台江苗族剪纸图案丰富多彩,大自然的动植物以及苗族人民崇拜的对象在剪纸图案中都有体现。图案结构大方,形象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古朴典雅,独具特色。三、农副产品1、金秋梨金秋梨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果品2000万多公斤,取得了A级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证书和省优质果品称号。2、苦丁茶苦丁茶基地1
23、万多亩,并以年均增种500-700亩的速度递增。3、中药材主产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灵芝、黄柏等。四、特色饮食1、糯米饭2、炒香虫3、台江其他特色饮食:酸汤鱼、腌鱼、腌肉、冻鱼、酸菜等。五、著名旅游景点(特色村寨)1、红阳万亩草场红阳万亩草场,红阳万亩草场位于省级南宫森林公园红阳景区西南部,距台江县城17公里,台江至雷山西江旅游公路横穿而过,红阳草场旅游公路路基建设已经完成。草场面积近6万亩,最高海拔1760m,东西长10余公里。其集旅游观光、风力发电、养殖于一体。2、九摆苗寨九摆村位于排羊乡西南部5公里,距台江县城24公里,距320国道6公里,坐落在雷公山脚下,翁你河上游,排西公路穿寨而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南 各县 历史文化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