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等高线PPT课件.ppt
《高考等高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等高线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几个概念、几个概念海拔(也称海拔(也称绝对高度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也称)和相对高度(也称高差、高差、两地的垂直距离两地的垂直距离)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二、等高线地形图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 1)同线等高)同线等高(2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高度差度差)(3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为闭合曲线(4 4)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有可能重合。)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有可能重合。(陡崖)陡崖)(5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2、6 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 0米、米、200200米、米、500500米、米、(7)(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根据根据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判断地形判断地形丘陵;丘陵;山地;山地;高原高原平原;平原;()判断地形()判断地形大地形大地形海拔海拔200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海拔海拔500500米以下,米以下,相对高度在相对高度在200200米以下米以下,等高线,等高线稀疏,较和缓稀疏,较和缓 海拔海拔500500米以上,米以上,相相 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度大,在海拔高度大,在500500
3、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山顶山顶鞍部鞍部山脊山脊陡坡陡坡缓坡缓坡山谷山谷山山体体的的不不同同部部位位小地形:小地形:A山地山地400600500AB盆地盆地B100C200300300D200100C山谷山谷(集水线)(集水线)D山脊山脊(分水线)(分水线)、等高线图的、等高线图的判读判读 判断判断地形地形地形的部位(小地形)地形的部位(小地形)判断河流及流向判断河流及流向()判断地形()判断地形大地形大地形E EYX XN NM100300300200200100400400图2100300200米米10
4、0300200米400XYXYMNMNE鞍部鞍部500G1000河流河流FF陡坡、陡坡、G缓坡缓坡H陡崖陡崖H100400300200山谷处的陡崖有瀑布山谷处的陡崖有瀑布H峡谷峡谷H H200200800800河流、等高线图的、等高线图的判读判读()判断()判断地形地形地形部位地形部位(见地图册(见地图册P5)图中各条实线是图中各条实线是 的点的连线,即的点的连线,即等高线。其中等高线。其中A A处表示处表示 ,B B处表示处表示 ,C C处处表示表示 ,D D处表示陡崖,处表示陡崖,E E、F F相比,相比,E E表示表示_ 部位,部位,F F表示表示 部位,部位,G G处表示处表示 。鞍部
5、鞍部海拔相等海拔相等山谷山谷山顶山顶山脊山脊缓坡缓坡陡坡陡坡(2011汕头统考汕头统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简述图中地形特点:简述图中地形特点:。(4(4分分)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1)推算等高线的值,计算相对高度:)推算等高线的值,计算相对高度:(2)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垂直相对高度垂直相对高度tan坡度角坡度角=
6、水平距离水平距离(3)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4)透视性问题:)透视性问题: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两等高线之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间的数值差为0 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知道任一条知道任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1 1、推算等高线的值:、推算等高线的值:200400K ab(1)判断)判断a、b两条等高线两条等高线 的海拔高度的海拔高度 a:800米米 b:600米米(2)山顶)山顶K的海拔高度范围:的海拔
7、高度范围:8001000米米之间之间C(3)计算山顶和)计算山顶和C处的高差:处的高差:400hHA100米;米;B B:50米米HB0米。米。图中等高线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的数值可能分别是(等高距为(等高距为200m)A100、10 B100、500 C500、250 D500、350C2 2、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崖的、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崖的计算计算:陡陡崖崖顶顶部部和和底底部部绝绝对对高高度度(海海拔拔)的的计计算算:假假设设重重叠叠于于某某断断崖崖处处的的等等高高线线中中,最最大大值值为为a a,最最小小值值为为b b,等等高高距距为为h h。则:。则:aa顶
8、部顶部绝对高度(海拔)绝对高度(海拔)a+ha+hb-hb-h底部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绝对高度(海拔)b bH1004003002006506506006005005004004003003002002002、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高度的计算如右图:如右图:顶部:顶部:底部:底部:崖高:崖高:200 200 400400500 500 A A600600200 200 B B 300300h(1)h(1)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有n n条,等高距为条,等高距为h h。则:。则:巩固练习:读图回答。巩固练习:读图回答。(1)M
9、点的海拔范围:点的海拔范围:(2)N点的海拔范围:点的海拔范围:(3)M、N两点的相对高度:两点的相对高度:(4 4)陡崖顶部海拔高度:)陡崖顶部海拔高度:)陡崖顶部海拔高度:)陡崖顶部海拔高度:(5 5)陡崖底部海拔高度:)陡崖底部海拔高度:)陡崖底部海拔高度:)陡崖底部海拔高度:(6 6)陡崖高度:)陡崖高度:)陡崖高度:)陡崖高度:80H9060H7010H3070米米H80米米40米米H50米米20米米H40米米 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后回答:(1)C点温度是点温度是 ,D点海拔是点海拔是 ,C、D间的相对高度间的相对高度是是 ,C、D两地的温差是
10、两地的温差是 。(2)若站在)若站在C点,能否直接看到点,能否直接看到D点?点?因为因为 。C D连线通过一道山脊,阻挡了视线连线通过一道山脊,阻挡了视线 6.6C900米300米1.8C否否温度的计算:温度的计算:等高线等高线 。坡陡的坡陡的地方地方坡缓的坡缓的地方地方等高线等高线 。密集密集稀疏稀疏山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坡度 同一图幅看等高线的疏密,等高线同一图幅看等高线的疏密,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反之越小。越密集坡度越大,反之越小。利用公式法,在带有比例尺的等高利用公式法,在带有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大小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大小:坡度等高距坡度等高距比例尺
11、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如如:下面两幅图坡度大小比较所示:下面两幅图坡度大小比较所示:甲图:等高距为甲图:等高距为200200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图上距离图上距离)设为设为a a,比例尺为,比例尺为1/100001/10000,坡度可表示为:,坡度可表示为:乙图:等高距为乙图:等高距为5050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约为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约为0.5a0.5a,比例尺为,比例尺为1/400001/40000,坡度可表示为:,坡度可表示为:由此可得知:甲图的坡度大于乙图。由此可得知:甲图的坡度大于乙图。坡度等高距坡度等高距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影响因素:
12、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l比例尺、等高距相同:比例尺、等高距相同:l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判断坡度陡缓:判断坡度陡缓:规规 律律等高线越密等高线越密坡越陡;坡越陡;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坡越陡;坡越陡;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是 。B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l比例尺、等高距相同:比例尺、等高距相同:l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判断坡度陡缓:判断坡度陡缓:规规 律律等高线
13、越密等高线越密坡越陡;坡越陡;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坡越陡;坡越陡;l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等高距越大等高距越大坡越陡;坡越陡;例、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例、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是。200220A280200D260200C240200BD 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凸形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凸形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凹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凹形坡凹形坡 可见可见凸形坡凸形坡 不可见不可见高高 低低 高高 低低 E.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凸坡;高密低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等高线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