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完整章节胡宴如PPT课件.pptx
《高频电子线路完整章节胡宴如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线路完整章节胡宴如PPT课件.pptx(2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 论v无线通信发展简史v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v无线电波的基本特点v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v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主要内容:第1页/共233页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1837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创造莫尔斯电码,开创通信的新纪元;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创造莫尔斯电码,开创通信的新纪元;1864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推断电磁波能在空间和媒质中传播,为后来的无线电发明和发展推断电磁波能在空间和媒质中传播,为后来的无线电发明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876187
2、6年贝尔发明电话,能够直接将语言信号变为电信号沿导线年贝尔发明电话,能够直接将语言信号变为电信号沿导线传送;传送;第2页/共233页188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以卓越的实验技巧证实了电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以卓越的实验技巧证实了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磁波是客观存在的;18951895年马可尼首次在几百米的距离实现电磁波通信,年马可尼首次在几百米的距离实现电磁波通信,19011901年年首次完成横渡大西洋的通信;首次完成横渡大西洋的通信;19041904年,弗莱明发明电子二极管,进入无线电电子学时年,弗莱明发明电子二极管,进入无线电电子学时代;代;1907 1907年李年李德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
3、三极管,用它可组成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三极管,用它可组成多种重要功能的电子线路;多种重要功能的电子线路;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第3页/共233页19481948年肖克莱等人发明了晶体三极管,它在许多方面已取代了电年肖克莱等人发明了晶体三极管,它在许多方面已取代了电子管的传统地位;子管的传统地位;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开始出现将年代开始出现将“管管”、“路路”结合起来的集成电路。结合起来的集成电路。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第4页/共233页1.1、通信与通信系统l通信系统: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号的系统 称为通信系统,也称电信系统。l通信系统的组成:一般通信系统
4、由输入、输出变换器,发 送、接收设备和信道等组成。第5页/共233页1.1、通信与通信系统l无线通信系统组成框图第6页/共233页各部分作用1)信息源:提供需要传送的信息;2)输入变换器:将信息源(图像、声音等)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把该信号称为基带信号;3)发射机:将基带信号进行某种处理,并以足够的功率送入信道,以实现有效的传送,其中最主要的处理为调制,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或已调波;1.1、通信与通信系统第7页/共233页4)信道:信息的传送通道,又称传输媒介。信道可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两大类;5)接收机:把由信道传送过来的已调信号取出并进行处理,得到与发送相对应的原基带信号,把这一过
5、程称为解调;6)输出变换器:把基带信号恢复成原来形式的信息。1.1、通信与通信系统第8页/共233页通信系统按传输的基带信号不同,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两大类。1)模拟通信系统: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即基带信号为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典型的模拟通信系统的发送设备的组成框图和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调幅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图3为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组成框图。2)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数字信号(即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1.1、通信与通信系统第9页/共233页典型调幅发送设备的组成框图1.1、通信与通信系统第10页/共233页1.1、
6、通信与通信系统 调幅发射机各部分的作用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电振荡信号,这种高频电波是用来运载基带信号,称为载波,或载频。倍频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整数倍的电路,称为倍频器。作用提高高频振荡频率。高频放大器:把振荡器产生的高频振荡放大到一定的幅度。第11页/共233页1.1、通信与通信系统 调幅发射机各部分的作用高频功率放大器与调幅器:作用是将输入的高频载波信号和低频调制信号 变换成高频已调信号,并以足够大的功率输送 到天线,然后辐射到空间;话筒(拾音器):输入变换器,它的作用是把声音信源转变成电信号,称为音频信号,即基带信号或调制信号;低频放大器:把话筒变换的音频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度
7、以实现一定的调制度。第12页/共233页调制1)什么是调制?把待传送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装载”到高频 振荡信号上去的过程。2)三种信号 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已调信号3)三种调制方式 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1.1、通信与通信系统 调幅发射机各部分的作用第13页/共233页1.1、通信与通信系统为什么要调制 因为信号源直接发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天线尺寸 天线尺寸与被辐射信号的波长相比拟时(波长的1/101),信号才能被天线有效的辐射出去。对于音频范围20Hz20kHz来说,这样的天线不可能实现。2)信号选择 如果直接发射,多家电台的发射信号频率范围大致相同,接收
8、机无法区分。第14页/共233页三种调制方式 用待传送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一参量,就可以实现调制。振幅调制:用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振荡信号的振幅,则称为振幅调制,简称调幅;频率调制:用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振荡信号的频率,则称为频率调制,简称调频;相位调制:用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振荡信号的相位,则称为相位调制,简称调相。1.1、通信与通信系统 调幅发射机各部分的作用第15页/共233页典型超外差调幅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1.1、通信与通信系统第16页/共233页1.1、通信与通信系统超外差接收机1)什么是超外差接收机?为了提高接收机的性能,目前广泛采用超外 差接收方式,超外差接收机的结构特点是具
9、 有混频器。接收机将天线接收的高频已调信 号的载波信号经高频放大器进行初步的选择 和放大,并抑制其它无用信号。高频放大器 输出的载频为已调信号 和本地振荡器所提 供的频率为 的高频等幅信号同时输入混频第17页/共233页1.1、通信与通信系统 器,在其输出端就可获得载频频率固定的信 号 ,通常取 ,把此频率称为 中频信号,此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到 足够值,然后经解调器解调,可恢复出原基 带信号,经低频放大后输出。2)混频器的作用 混频的作用是将接收的已调信号的载频频率 变为一固定中频信号。超外差接收机的结构 特点是具有混频器。第18页/共233页1.1、通信与通信系统解调信号的“卸载”1)
10、什么是解调?从高频已调波信号中“取出”调制信号的过程。2)解调的三种方式 对调幅波的解调检波 对调频波的解调鉴频 对调相波的解调鉴相第19页/共233页1.2、无线电波的基本特点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且有=c/f。无线电波具有直射、绕射、反射与折射等现象。无线电波的三种传播途径(如图):第20页/共233页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表:1.2、无线电波的基本特点波段名称波段名称波长范围波长范围频段名称频段名称频率范围频率范围主要用途主要用途长波长波LW103104m低频低频(LF)30300kHz长距离点与点通信长距离点与点通信中波中波MW102103m中频中频(MF)30030
11、00kHz广播、船舶、飞行通信广播、船舶、飞行通信短波短波SW10102m高频高频(HF)330kHz短波广播、军事通信短波广播、军事通信米波米波110m甚高频甚高频(VHF)30300MHz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电视、调频广播、雷达分米波分米波110dm特高频特高频(UHF)3003000MHz电视、雷达、移动通信电视、雷达、移动通信厘米波厘米波110cm超高频超高频(SHF)330GHz雷达、中继、卫星通信雷达、中继、卫星通信毫米波毫米波110mm极高频极高频(EHF)30300GHz射电天文、卫星、雷达射电天文、卫星、雷达第21页/共233页1.3、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非线性元器件 电子元
12、器件按工作特性分为线性元器件和非线性元器件两种。非线性元器件和线性元器件主要差别在于其工作特性是非线性的,它的参数不是一个常数,它的参数和外加电压或通过的电流大小有关。各种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器件都是非线性器件,而常见的电阻器、平板电容和空心电感线圈等都是线性器件。图为线性与非线性电阻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从图可见线性电阻器件的伏安特性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流过电阻器的电流i与加在电阻器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而非线性电阻器件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即流过非线性电阻器的电流i与加在电阻器两端的电压u不成正比。第22页/共233页1.3、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线性电路 全部由线性或处于线性工作状态的元
13、器件组成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 电路中只要含有一个元器件是非线性的或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称为非线性电路。但是当作用在非线性器件上的信号很小、工作点取得适当时非线性器件近似处于线性工作状态,可当作线性器件。例如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晶体三级管放大器,在小信号作用下,在直流工作点Q处可近似作为线性器件,微变等效分析法,就是基于这一点为基础的。第23页/共233页1.3、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电路的基本特点1)非线性电路能够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具有频率 变换作用;2)非线性电路分析上不适用叠加定理;3)当作用信号很小、工作点取得适当时,非线性电路可近似按线性电路进行分析。第24页/共233页
14、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通信系统中共用的基本单元电路,其内容包括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电路、混频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等。除了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为线性电路,其余都属于非线性电子线路。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非线性电子线路分析的复杂性;2)非线性电子线路种类和电路形式的多样性;3)非线性电子线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25页/共233页 小 结高频电子线路的典型应用是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发射设备、接收设备和传输媒介三部分组成;电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的关键是调制与解调;高放、混频、本振、调制、解调等相关知识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无线电信号所具有的基
15、本特点是必备的基本知识。第26页/共233页 课堂练习一 1.如果广播电台发射的信号频率为 =936KHz,接收机中频=455KHz,问接收机本振频率问多少?解:936KHz455KHz1391KHz答:接收机本振频率为1391KHz。第27页/共233页 课堂练习二2.如果高频载波频率为150MHZ,问/4天线应长?解:频率等于光速C除以波长,即 C,则:C,3 150 2(米),/4240.5(米)答:/4天线应0.5米长。第28页/共233页 课堂练习三3.中波广播波段的波长范围为187560米,问其波率范围为?解:频率 等于光速C除以波长,即 C ,则:560米时,3 560536 K
16、Hz 187米时,3 1871604 KHz 答:波率范围为536 KHz 1604 KHz。第29页/共233页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概述 在高频电路中,调谐放大器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电路形式。它是高频放大器的一种。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由调谐回路与晶体管相结合而成,其突出优点是增益高,有明显的选频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接收设备中。接收天线所感应的电台的高频信号是很微弱的,一般只有几微伏到几毫伏,而接收 设备内解调器的输入电压,最好能达到 1 伏 左右,这就要求接收机对高频信号的放大能 力要达到几千倍到10万倍左右。第30页/共233页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概述 另外接收机天线所感
17、应的信号,除了有要接收的电台信号外,还有许多不需要的信号(称干扰信号)显然如果采用没有选择性的放大器进行放大,势必使要接收的信号被淹没在其它电台的干扰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在放大器中接入选频网络。这样构成调谐放大器,不仅具有放大作用,而且有选频能力。选频网络可以用 LC 谐振回路组成,也可以由集中选频滤波器构成。由集中选频滤波器和宽带放大器构成的集中选频放大器,它具有选择性好、性能稳定、不需调整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第31页/共233页 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LC谐振回路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集中选频放大器主要内容:第32页/共233页 2.1 LC谐振回路概述 LC 谐振
18、回路是高频电路里最常用的无源选频网络,包括并联回路和串联回路两种结构类型。利用LC谐振回路的幅(度)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不仅可以进行选频,即从输入信号中选择出有用频率分量而抑制掉无用频率分量或噪声(例如在选频放大器和正弦波振荡器中),而且还可以第33页/共233页2.1 LC谐振回路概述 进行信号的频幅转换和频相转换(例如在斜率鉴频和相位鉴频电路里)。另外,用L、C元件还可以组成各种形式的阻抗变换电路和匹配电路。所以,LC谐振回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高频电路里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书所介绍的各种功能的高频电路单元里几乎都离不开它。因此本章先介绍LC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
19、性。第34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谐振回路 谐振回路由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组成,它具有选择信号及阻抗变换作用。LC并联谐振回路 图是电感L、电容C和外加信号源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r是电感L的等效损耗电阻,电容的损耗一般可以忽略。为电流源,为并联回路两端输出电压。根据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可以直接给出LC并联谐振回路的某些主要参数及其表达式:第35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频率特性图并联谐振回路 第36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1)并联谐振回路的等效阻抗Z:通常r很小,当rL,Z可用下式表示:第37页/共233
20、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2)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的等效阻抗,简称谐振电阻 当 时,称并联回路谐振,此时并联谐振回路谐振的等效阻抗为纯电阻且最大,从式可得:第38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3)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 当 时,称并联回路谐振,此时并联谐振回路谐振的谐振频率 :或第39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4)品质因数Q,简称Q值 在LC谐振回路中,为了评价谐振回路损耗的大小,引入了品质因数Q,通常称为Q值.Q值的定义:谐振回路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与回路等效损耗电阻r之比,即 将式代入式则得 第40页/共
21、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品质因数Q与并联谐振电阻 的关系 一般LC谐振回路的Q值在几十到几百范围内,Q值越大,回路的损耗越小,其选频特性就越好。将式代入(2.1.3)可得 第41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5)并联谐振回路阻抗频率特性 将式、代入可得并联谐振回路阻抗频率特性电性:第42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6)并联回路阻抗频率特性和相频特性 通常,谐振回路主要研究谐振频率 附近特性。由于 十分接近 ,故可以近似认为 ,并令 ,则式可写成 第43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
22、频特性 则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频率特性和相频特性可分别为:阻抗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 第44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根据式和式可作出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a)和相频特性曲线(b)图并联谐振回路特性曲线图并联谐振回路特性曲线 第45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由图可见,并联谐振回当 ,即谐振时回路阻抗最大且为纯电阻,相移 。时,阻抗下降,相移增大。当 时,回路呈容性,相移 为负值,最大趋于负90;当 时,回路呈感性,相移为正值,最大趋于90。取不同的 值,可以作出不同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并且,值大,就
23、大,阻抗频率特性曲线更尖锐,相移曲线在谐振频率附近变化更陡峭。第46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通频带和选择性 1、电压谐振曲线 当维持信号源 的幅值不变时,只改变其频率,并联回路两端电压 变化规律与回路阻抗频率特性相同。则第47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1)输出电压的幅频特性 2)输出电压的相频特性 )第48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3)电压谐振曲线 图图并联谐振回路输出电压调谐曲线并联谐振回路输出电压调谐曲线 (a a)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b b)相频特性)相频特性 第49页/
24、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2、通频带 1)通频带的定义 当占有一定频带宽度的信号在并联回路中传输时,由于幅频特性曲线的不均匀性,输出电压便不可避免产生频率失真,为了限制谐振回路频率失真的大小而规定了谐振回路的通频 带。当 值由最大值 1 下降到 0.707 时,所占有的频带宽度 就是回路的通频 带,用 表示。第50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2)通频带的表达式 式说明,回路Q值越高,幅频特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回路谐振频率越高,通频带越宽。第51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3、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回
25、路从含有各种不同频率信号总和中选出有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的能力。回路的谐振曲线越尖锐,对无用信号的抑制能力就越强,选择性就越好。一般谐振回路工作在所需信号的中心频率上。选择性可用通频带以外无用信号的输出电压 与谐振时输出电压 之比来表示,越小,说明谐振回路抑制无用信号的能力越强,选择性越好。第52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1)20dB选择性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 性常用谐振回路输出信 号 下降到输出电压 的0.1倍,即下降 20dB的通带,用 来表示,如图所示。越小,回路的选 择性就越好。图第53页/共233页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2)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频 电子线路 完整 章节 胡宴如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