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的诊断与预防.ppt
《学业不良的诊断与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不良的诊断与预防.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业不良的诊断与预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马和民目录一、从若干现象说起二、学习成绩研究是一个复杂问题三、如何分析学业不良问题?四、在学校层面如何改变学业不良?一、从若干现象说起一、从若干现象说起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案例1:学习成绩差竟成“残疾人”广东省韶关市新丰某村小学,因两学生成绩不好,为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升学、教师年度考核,以学校名义出具材料,瞒着学生及家长,办理了残疾人证。人民法院报7/4/2004案例案例2:中国有:中国有5000万差生万差生2001年6月,全国少工委的一项抽样调查,推断出一个骇人的结论:大致每六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意味着:在全国近3亿学生中,
2、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可能将达到5000万人。问题是:谁是“差生”?差生的“标签”是谁界定的?他们有权界定“差生”吗?真有那么多“差生”?-案例案例3: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疾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疾病秦某,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秦某父亲是一名装卸工,一心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对秦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可秦某贪玩好动,成绩平平,经常遭父亲打骂。冬天,秦父为惩罚儿子,竟然让秦某身穿单衣站在冰天雪地之中持续3小时以上。秦某因精神长期处于恐慌中,又经常吃不饱饭,从1997年初开始生病,秦父认为是小孩子装相,迟迟不给治疗,直到1997年4月,秦某的病情出现危急情况时,才被送到医院。案例
3、案例4:初三女生因调座位而自杀:初三女生因调座位而自杀15岁的林林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在某中学快班,近期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就将林林从教室前排调到最后一排。想不通的林林跑回家中找出剧毒农药甲胺磷喝下10毫升,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口吐白沫等症状,被家人发现急呼120送往中南医院抢救。经过三天的抢救,林林脱离了危险。调座位本是老师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以致孩子走极端。对现象的反思一个基本事实:“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论英雄”业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常规,“竞争性的学校制度”无法彻底改变。进入学龄期后,每个儿童都会受到各种评价,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学业成绩,同时也是评价学校
4、和教师的最重要尺度。必须研究影响学业成绩的原因但,这是一个复杂问题!二、学业成绩研究是一复杂问题二、学业成绩研究是一复杂问题学习发生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知、情、意、行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复杂问题域;就其结果言同样复杂,表现为外显的或内隐的变化。人类的“系统学习”发生于学校教育情境中,故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学得怎样?等问题就构成了一个庞杂的问题域。这里我们进入了一个相对具体的问题:如何进行学习评估?1、学习评估的内容、学习评估的内容学习评估也叫“学力评估”,表示“个体在学识上达到的程度,反映个体所获得的实际知识与能力的水平”。对学力的理解不同,影响到对学习结果的判
5、定。较流行的是分类评估:1.认知领域(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能力)、2.技能领域(语言、操作、运动、作品、音乐等)3.情感领域(态度、兴趣、习惯、鉴赏)等。学习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学习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如何评估学习的结果?主要有两大类指标:(1)成绩:反映学校中“系统学习”的结果。历史最久、影响最广。其评估方法主要有二:评分(定量的)、评语(定性的)考试、考查、测验(2)智商:反映个体的智力高低。其评估方法主要是:智力测验。“多元智能”。(3)还有其他的如“情商”反映个体的社会生存技能,涉及态度、情感、自我控制与调节等方面。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勒维成绩评估的分类成绩评估的分类以成绩为标准的分类是
6、最广泛的。大致流行以下几种分类标准:1.优生与差生2.学业成绩优良、中等与不良3.学业成功与学业失败4.也有一些其他分类(1)优生与差生)优生与差生这是使用率最高,同时又是最富歧义的分类标准。有广、狭两义。以“差生”的广义界定为例,可从不同层面分析:行为角度:偏差、不良、越轨、违法犯罪等性质角度:特殊、问题、学业困难学生等表现角度:后进生、难教生、无能生等特征角度:单差生、双差生等。广义的“差生”实际上涉及三类:1.“成绩差生”2.“品德差生”3.“纪律差生”狭义的“差生”是指“学业不良”,也分三类:1.智能发展迟缓所致的学业不良2.一般性学业不良3.暂时性学业不良(2)成绩优良、中等与不良)
7、成绩优良、中等与不良这是用于一般描述学习成绩表现的术语,在国内外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两者间还存在“学业成绩中等”的类别。巴班斯基的界定“学业不良学业不良”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经常回避难题,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和不善于逻辑思维等。国内心理学界的界定国内心理学界的界定还在讨论。常用的界定: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他说,在某门或某几门课程
8、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而这种特殊能力的或技能上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UNESCO的界定学业不良的征候:1.缺乏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2.对较难的学习任务持消极态度3.不愿评价自己的成绩4.不能掌握概念和规则等5.在性格上表现为退缩等(3)学业成功与学业失败)学业成功与学业失败这也是一对充满歧义的概念。原因在于“成功”与“失败”涉及多种主、客观标准例如:学生个体的预期目标、教师的工作目标、学校的期望目标、社会文化目标(如
9、同“学历=成功”、“考试落第=学业失败”)、家长的心理目标(依据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而变化)等这意味着“学习成败”的判断,同样缺乏一种共通的标准。此外,还有“学业障碍”、“学业困难”、“学习落后”等 小小 结结关于成绩评估的分类,尽管存在多种标准,但使用“优良”、“中等”与“不良”的分类比较客观,也符合国际通用的规则。必须明确的是:很难找到一种十分客观、公正、符合个体事实的成绩判断标准。尤其是很难找到一种能够测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标准。其原因除了测量工具本身问题等之外,还与学业成绩的特性有关。学业成绩的特性学业成绩的特性1.“累积性”:长期评价的后续反映。2.“相对性”:既见于个体的纵向
10、比较、也见于横向比较、更见于国际比较。3.“可逆性”:期望效应、标签论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4.“社会性”:“文化差异论”、“文化剥夺论”等。应认识到成绩评价中存在的若干疑问应认识到成绩评价中存在的若干疑问难以识别显性、隐性;或真性、假性的学业成绩,尤其在界说“学业不良”或“学业失败”时更应谨慎。关注成绩预报的准确性问题,“高分低能”现象、“女生优势”现象,或许也是对现行判断标准的批判。难以测定实际的教育结果:考试内容大多为认知性,而对那些创造性、建设性、批判性的精神与才能,社会认识、分析与解读能力等教育结果比较难以测定。难以测定个体的潜在能力或发展趋向:个体认知与才能的多样性、个体认知与才能发
11、展的阶段性等特征,往往是现行标准所难以判别的。结论:对学业不良的表现、原因、对策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均应持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三、如何分析学业不良问题?三、如何分析学业不良问题?学业不良研究的三个方向学业不良的诊断需要多维视野改变学业差异的策略也往往是不同的(一)学业成绩的心理学研究(一)学业成绩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中标准化测验运动的发展,尤其是IQ测验、学业成绩测验、学术能力倾向测验的兴起,意味着学业不良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学术问题。19世纪以来,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学业不良问题主要关注学生、教师的个体特征(1)学生个体特征与学业成绩)学生个体特征与学业成绩分析变量主要涉及:智力差异、认知结构
12、人格特征。智力差异与学业成绩的关系:1950年代之前,智力差异构成了学业不良的主要解释。智力差异又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到绵延一个多世纪的“遗传论”与“环境论”之争,尚未达成共识。智力差异的成因1、遗传决定说:(英)高尔顿(早期代表)的孪生儿研究(英)伯特(1966)孪生儿研究80%(美)詹森(1969)孪生儿研究80%2、环境决定说:(美)华生(1920年代):“给我一打健康儿童,让我可以在完全控制的环境中去培养,我能使任何一个儿童变成任何一种人物。”3、UNESCO的结论是智力的遗传性在40-70%间小结:关于智力差异的成因小结:关于智力差异的成因总体而论,以下观点是可以被接受的:1.遗传
13、与环境在智力差异成因中共同起作用2.遗传与环境各自贡献率的大小,主要是在孪生儿研究中得出,缺乏全面性3.尽管某些心理特征的遗传性很强,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因素不能改变之4.智力的群体差异研究,所证明的更多是环境因素的重要性。5.更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怎样的环境因素导致了智力差异!智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智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1950年代,盛行的是关于IQ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问题。结论是:IQ并不代表学业成绩IQ仅与学业成绩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这意味着IQ只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因素,绝非唯一因素,也非主要因素。随之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强调了认知、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影响成绩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影响成绩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1
14、95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对学业成绩作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影响成绩的因素涉及两大类:认知因素: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水平非认知因素:动机、人格特征、教师特征、班级集体特征等。主要成果1、“认知结构”(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因。同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学业成绩的研究领域动机与学业成绩动机与学业成绩心理学特别强调直接指向学业成绩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一般围绕三个问题研究学习动机:引发某种行为的起因?引发目的的起因?引发持续追求行为的起因?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有: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麦克勒伦等人的“成就动机”论:区分了追求成功的需要;避免失败的需要。两者均与成绩有关3、奥苏伯尔的成就动
15、机论:他强调了激发学习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趋力、自我提高内趋力、附属内趋力。并认为:这三种内趋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随年龄、性别、家庭、人格特征等不同。在不同个体、个体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内趋力是不同的例如:即使同为“附属内趋力”,儿童期以“父母或教师”的赞许为重;青少年期“同伴赞许”构成一种重要的附属内趋力。(2)教师特征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教师特征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主要包括:A、教师认知特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B、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C、教师期望水平对学生成绩的影响A、教师的认知特征与教学效果教师的认知特征与教学效果教师认知能力最最突出的指标之一,一度被教师认知能力最最突出的指标
16、之一,一度被认为是认为是IQ。但是关于教师的但是关于教师的IQ与成绩的关系,与成绩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表明,一方面,教师的智力与教大多数研究表明,一方面,教师的智力与教学效果之间并不存在高相关;另一方面,也学效果之间并不存在高相关;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学工作要有一定的表明,教学工作要有一定的IQ水平。水平。这说明,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复杂劳动,这说明,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复杂劳动,教师认知因素中还有其他特征起到了比较大教师认知因素中还有其他特征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的作用。教师的知识准备与教学效果教师的知识准备与教学效果根据常识,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根据常识,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17、但但1950年代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年代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无显著正相关。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无显著正相关。关于教师知识准备程度及质量,与其教学效关于教师知识准备程度及质量,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只有较低正相关。果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只有较低正相关。结论是:与教师的结论是:与教师的IQ一样,教师的知识准备一样,教师的知识准备也存在一个最低的临界线问题。也存在一个最低的临界线问题。那么,还有哪些认知特征影响教师的教学效那么,还有哪些认知特征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果?l教师专业的特殊能力教师专业的特殊能力新新近近的的研研究究表表明明,教教学学工工作作需
18、需要要一一些些特特殊殊能能力力,主主要要是是:教教师师的的表表达达能能力力、组组织织能能力力、诊诊断断学学生生学学习习困困难难的的能能力力、思思维维的的条条理理性性、系系统统性性、合合理理性性与与教教学学效效果果、学学生生成成绩绩之之间间有有比比较较高高的的正相关。正相关。启启示示:在在教教师师最最重重要要的的专专业业知知识识中中,实实际际上上是是思思维维的的条条理理性性、逻逻辑辑性性以以及及口口头头表表达达能能力力、组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为重要。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为重要。B、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效果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教师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教师人格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业 不良 诊断 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