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题目中的数学归纳法共21页.doc
《物理题目中的数学归纳法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题目中的数学归纳法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物理学的中数学归纳法1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落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从听到第一滴水击盘声到第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则(D)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m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m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解析:此题目相对简单,几乎没有数学归纳的意思,但能向学生说明数学归纳无处不在,树水归纳的意识。此可做一变化:若空中还
2、有一个(或几个)水滴,再求重力加速度。归纳:102t32tn(n-1)t=tt=h=得(D)2(05江苏)一个质量为M的雪橇静止在水平雪地上,一条质量为m的爱斯基摩狗站在该雪橇上。狗向雪橇的正后方跳下,随后又追赶并向前跳上雪橇;其后狗又反复地跳下、追赶并跳上雪橇,狗与雪橇始终沿一条直线运动。若狗跳离雪橇时雪橇的速度为V,则此时狗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u(其中u为狗相对于雪橇的速度,V+u为代数和。若以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为正值,u为负值)。设狗总以速度v追赶和跳上雪橇,雪橇与雪地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已知v的大小为5m/s,u的大小为4m/s,M=30kg,m=10kg.(1)求狗第一次跳
3、上雪橇后两者的共同速度的大小。(2)求雪橇最终速度的大小和狗最多能跳上雪橇的次数。(供使用但不一定用到的对数值:lg2=0.301,lg3=0.477)此题完全可以一次次往下算,不见得非要走捷径解法(二):一次次算设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狗第i次跳下雪橇后,雪橇的速度为Vi,狗的速度为Vi+u;狗第i次跳上雪橇后,雪橇和狗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第一次跳下雪橇:MV1+m(V1+u)=0V1=第一次跳上雪橇:MV1+mv=(M+m)V1第二次跳下雪橇:(M+m)V1=MV2+m(V2+u)V2=3m/s第二次跳上雪橇:=3.5m/s第三次跳下雪橇:第三次跳上雪橇:(M+m)V3=
4、V3=185/4m/s=4.625m/s第四次跳下雪橇:(M+m)V3=MV4+m(V4+u)此时雪橇的速度已大于狗追赶的速度,狗将不可能追上雪橇。因此,狗最多能跳上雪橇3次。雪橇最终的速度大小为5.625m/s.解:(1)设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狗第1次跳下雪橇后雪橇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狗第1次跳上雪橇时,雪橇与狗的共同速度V1满足 可解得 将代入,得V1=2m/s(2)解法(一)设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狗第(n1)次跳下雪橇后雪橇的速度为Vn1,则狗第(n1)次跳上雪橇后的速度Vn-1满足这样,狗n次跳下雪橇后,雪橇的速度为Vn满足解得 狗追不上雪橇的条件是 Vnv可化
5、为 最后可求得 代入数据,得 狗最多能跳上雪橇3次雪橇最终的速度大小为 V4=5.625m/s(08四川)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01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0.09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当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返回。重力加速度g10 m/s2。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多少?25(20分)解法三:一次次计算,得到结果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小物块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小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依牛顿第二定律得 得
6、设小物块碰撞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依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小物块第一次下滑到最低点时 得 小物块第一次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距离为 小物块第二次下滑到最低点时 得 小物块第二次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距离为小物块第三次下滑到最低点时 得 小物块第三次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距离为小物块第四次下滑到最低点时 得 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为 总冲量为 代入数据:I得 Ns 解法一:动能定理求速度,然后数学归纳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由功能关系得 v=4m/s 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
7、给小物块的冲量 设碰撞后小物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则 同理,有 式中,v为小物块再次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I为再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由式得 式中 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 总冲量为 由 得 代入数据得 Ns 解法二:运动学公式求速度,然后数学归纳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小物块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小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依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则 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为 由式得 设小物块碰撞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依牛
8、顿第二定律有 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 由式得 式中 同理,小物块再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 由式得 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 总冲量为 由 得 代入数据得 Ns 07(全国一)Mm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利用数列知识求通项公式解:设第n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vn-1,
9、碰撞后绝缘球速度为vn,金属球速度为Vn,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为正,有由、式及M=19m解得绝缘球m从60位置摆到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绝缘球m从最低点摆回到45位置,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由、式得=0.77v0当vnv即:0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为m=14千克,x0M-(n+1)m0,vn0即M+3m-nm0M+3m-(n+1)m0 或:n(M+3m)m=9n(M+3m)m1=88n9n=8时,车停止滑行,即在x0,Vn0M-(n+1)m0 代入数字,得:nM/m=48/14n(M/m)-1=34/14n应为整数,故n=3,即车上堆积3个沙袋后车就反向滑行(2)车自反向
10、滑行直到接近x0,Vn0即M+3m-nm0M+3m-(n+1)m0 或:n(M+3m)m=9n(M+3m)m1=88n9n=8时,车停止滑行,即在x0一侧第8个沙袋扔到车上后车就停住.故车上最终共有大小沙袋3+8=11个07(广东)如图所示,质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木板在水平拉力F50N作用下以v0=5m/s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质量均为m=1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m时。又无初速地在木板最右端放上第二个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在木板最右端无初速放一铁块。求:(1)第一个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lm时,木板的速度多大?F(
11、2)最终有几个铁块能留在木板上?(3)最后一个铁块与木板右端距离多大?(g=10m/s2)解:木板匀速运动时,F=Mg第一个铁块放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第二个铁块放上后第n个铁块放上后各式两边分别相加得得:木板停下时vn=0,得n=6.6,所以最终有7个铁块能留在木板上 (3)当第7块铁块放上后,距木板右端距离为d,由第二问得: 解得代入数据得07重庆卷如题25图,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m(为待定系数)。A球从工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题目 中的 数学 归纳法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