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掘进工程重难点及对策.doc
《盾构区间掘进工程重难点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区间掘进工程重难点及对策.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盾构区间掘进工程重难点及对策一、广州杨-珠区间1、广州杨-珠区间盾构工程杨箕至五羊新城区间起于中山一路杨箕村(地铁一号线杨箕站),向南穿过广铁共和村密集建筑物区、东山区检察院,在金桥大厦后拐弯,沿寺右新马路向东延伸,穿过过街楼,到达五羊邨站。寺右新马路宽度约30m,两边楼房密布,主要有住宅楼、商业楼和写字楼等。该区间隧道近南北向穿越杨箕村,杨箕村居民楼房密集,多为29层的住宅楼;其中里程ZCK14+155ZCK14+450范围基本与杨箕涌重合,两边主要是一些居民区和商业楼或写字楼等,如西边为军区干休所,东边为铁路集团党校、金山阁等。总体上看本区间线路的地面条件较复杂。五羊新城至珠江新城区间主要
2、位于广州大道与花城大道的交叉口的东侧,本区间从五羊邨站出发,向西下穿广州大道后,沿花城大道东行,止于华穗路口。花城大道宽度约30m。在区间两边主要是一些高层商住楼等。2、175#建筑物桩基托换工程区间隧道在线路左线里程约ZDK14+790.0ZDK14+850.0、线路右线里程约YDK14+810.0YDK14+870.0间下穿五羊邨过街楼。五羊邨过街楼部分桩基侵入区间隧道开挖面,地下暗挖隧洞主动托换。五羊邨过街楼跨寺右新马路修建,整体为四层框架结构。地面一层现状为寺右新马路行车道;五羊邨过街楼下方有构筑物五羊邨绿岛加压站,桩基托换临时施工竖井设置于五羊邨绿岛加压站西侧约13m处的绿化带内;采
3、用1条托换主洞和6条托换支洞,对五羊邨过街楼6#、17#、25#、26#、31#、39#桩基进行桩基托换作业。托换竖井井身内径空尺寸为35m,井深19.05m。隧道断面尺寸为34m,拱顶为弧形,主通道约85m,支通道约88m。图1: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本标段沿线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7.50-8.73m左右,线路沿线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密集。沿线构造属于天河向斜的南翼,岩层东西走向并向东尖灭,是直接影响本区间的构造。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的两组地层:白垩系上统大塱山组三元里段(K2d1)的砾岩、含砾砂岩、粉砂质及泥质粉砂岩,白垩系上统三水组西濠段(K2S2b)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
4、泥岩夹含砾粗砂岩和砂岩。本区间未发现有断裂通过,也没有发现风化深槽。(1)地层特性工程沿线穿越的地层总体上为二元类型,即上部为新生界冲洪积和风化残积地层,下部为白垩系陆相沉积的以红色为主的泥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等组成的基岩层。区内地层从新到老大致可分为9个大层,地层性状描述见表地层特性表。地层特性表序号地层编号时代成因地层类别地层厚度地层性状描述1Q4ml人工填土平均2.58m全部为杂填土,厚度变化较大,呈黄褐、灰黄等色,结构松散稍压实,由碎石、砼块、砖块、砂土、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较高。2Q4mc淤 泥 层平均2.40m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状态,以粘粒为主组成,局部含少量粉砂,为
5、海陆交互相沉积成因。本层强度低,压缩性高。3Q4mc淤泥质土平均2.40m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状态,以粘粒为主组成,含少量粉砂或薄层粉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成因。本层强度低,压缩性高。4Q4mc淤泥质砂平均1.60m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状态,以粘粒为主组成,含较多粉砂或夹薄层粉砂,含腐植物,以透镜体状分布,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成因。本层强度低,压缩性高。5Q4+3al+pl粉细砂平均2.80m灰白、灰黄等色,饱和,呈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状,主要为粉细砂,局部含中砂较多,含少量粘粒,局部含较多粘粒。多呈尖灭状或透镜体分布。6Q4+3al+pl中粗砂层平均3.950m灰白、灰黄色,呈饱和,松散稍
6、密状,局部中密状,主要为中粗砂,含少量粘粒,局部含粉细砂。7Q3al+pl冲洪积粘性土平均2.65m灰黄、灰白、黄红等色,以冲洪积作用而形成的粉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局部为粉土或含粉细砂,呈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坚硬状)。本层强度较低,压缩性中偏高。8Q3al淤泥质土平均2.35m深灰灰黑色,饱和,呈流塑状态,以粘粒为主,含少量腐植质及粉细砂。河湖相沉积成因,强度低压缩性高。9Qel可塑粉质粘土平均4.68m紫红、褐红或棕红色,由红色陆相沉积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等)风化残积形成,以粘粒为主,呈湿,可塑状。本层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偏高。10Qel硬塑粉质粘土平均4.43m暗紫红色、褐红色,
7、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局部为粘土,含少量风化残留岩石碎屑,呈湿,硬塑坚硬状态。本层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11K岩石全风化带平均5.75m由紫红、红褐、棕色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原岩已风化成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辩认,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岩芯呈密实土状或坚硬状,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本层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12K岩石强风化带平均5.10m主要由紫红色、棕红色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泥质和粉砂质结构为主,泥、钙质胶结,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清晰辩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或片状。本层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13K岩石中风化
8、带平均8.30m主要由红褐色泥质粉砂岩和砾岩组成,粉粒结构为主,泥、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份发生变化,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或柱状,岩质稍硬。本层强度较高,压缩性低。14K岩石微风化带主要由红褐色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砾岩组成,粉粒结构为主,泥、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及矿物成份基本未变,有少量风化裂隙,岩芯呈柱状,岩质较硬硬。(2)、 水文地质条件本标段内地下水水位埋深1.02.5m总体变化较小。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珠江、河涌)是主要补给源,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明显。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上层
9、滞水主要在上部的杂填土层中,富水性一般,总的储量不大。2)孔隙潜水或微承压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地层中的松散砂层中,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强,直接或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受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因此水位不仅与季节性降雨量有关,还受河涌潮汐动态水的影响。3)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地层之下的白垩系陆相沉积的破碎的基岩裂隙中,水量的大小受基岩的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的连通性制约及与裂隙水的补给有关。第四系砂层是典型的强透水层,直接或间接的大气降水补给,同时受附近河涌或其他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的补给主要是上覆第四系地层的渗透补给和连通性裂隙的侧向补给, 区间盾构隧道在该地段埋深约20m,隧道主要穿越
10、层。桩基托换竖井主要穿越地层为及层,竖井底部位于层;桩基托换主洞拱顶处于、层,隧洞主要穿越地层为、层,隧洞底部主要地层为、层。托换支洞及作业导洞主要穿越地层为、层。4、施工计划区间盾构掘进计划见表2-盾构掘进计划。计划平均每80环更换刀具一次。每掘进50环时检查一次刀具,再掘进30环时根据掘进参数检查刀具一次,根据当时的地层情况及前方的地层情况决定刀具是否更换。盾构掘进计划月份2005年10月2005年11月2005年12月2006年1月2006年2月2006年3月2006年4月总计左线(环)/601801802102401321002右线(环)60180180210240131/1001合
11、计(环)602403603904503711322003桩基托换施工计划见桩基托换施工进度横道图。5、施工重难点及措施5.1工程特点:本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本段包含两个盾构区间,从珠江新城站始发,珠江新城站五羊邨站区间773.3单线延米,盾构过五羊邨站进入杨箕站五羊邨站区间,该区间1969.1单线延米。隧道最大坡度为28.297,最小曲线半径为300米。(2)、五羊邨站施工为“先隧后站”,盾构须掘进2124.2m通过五羊邨站;盾构到达杨箕站(调出井)后调出。(3)、盾构隧道位于城市交通干道下方,部分段位于密集建筑群下方。隧道顶板覆土厚度:【杨箕站五羊邨站区间】为17.924.3m,在34
12、倍洞径左右;【五羊邨站珠江新城站区间】为17.418.7m,在3倍洞径左右。(4)、隧道穿过地层地质为二元类型,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地层分布不均性明显,在隧道横断面上表现为上软下硬,在纵剖面上表现为软硬相间。地层整体上硬度较小天然抗压强度平均仅18.8MPa,但最大达到73.3MPa。这种软硬不均地层的存在,将对盾构掘进造成一定困难。(5)、隧道穿越地层基本为、地层,稳定性较好。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大小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的连通性制约。(6)、【杨箕站五羊邨站区间】线路在YCK14+200YCK14+475段位于杨箕涌下,涌宽约25m,深约3.5m。隧道大该段穿越、地层,且隧顶岩层
13、较厚。(7)、【杨箕站五羊邨站区间】线路在YCK14+825处下穿175建筑物,175建筑物桩基侵入隧道净空,须进行桩基托换,175#建筑物采用竖井、横通道进行地下托换施工。(8)、【五羊邨站珠江新城站区间】线路在YCK15100处下穿广州大道中路隧道,两隧道净距约7m,地质为、地层,施工中须注意加强同步注浆和二次补充注浆,保证既有隧道的安全。(9)、沿线建筑物多,周边环境复杂,管线桩基情况不明,需要进一步详细调查。5.2工程技术难点(1)、盾构在红层中的掘进两个区间地质分布有大量中风化和微风化红层,岩石硬度相对较小,但局部最高强度达到73.3MPa。虽然岩石的硬度并不足以对盾构刀具的破岩和磨
14、损形成严重影响,盾构在这种地层中掘进时碴土不容易流动,掘进阻力大,会导致碴土发热甚至出现刀盘结泥饼的情况,从而导致掘进困难,是区间掘进的主要难题。(2)、盾构在软硬不均地层中的掘进由于岩石组成物质不均匀、裂隙发育的差别以及地下水的作用等,使各岩层风化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风化。红层中由于岩屑成份变化或砾质含量变化,岩性从细砂岩至砾岩过渡,致使局部岩石风化程度亦产生强弱相间的不均匀现象。两区间地层岩性变化较大,上软下硬地层多,软硬不均现象明显,局部存在不均匀风化夹层,对盾构施工影响主要体现在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和预防刀口折断,同时也对地层不断产生扰动,很容易产生地表变形。(3)、建筑物桩基托换施工
15、本区间隧道多处穿越既有建筑物,175#过街楼楼房桩基需进行桩基托换处理。因为无地面托换场地,因此采用地下托换施工,新打入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施工难度大,桩基托换施工,必须确保既有建筑物安全,是本工程施工安全的重点。(4)、曲线始发及小半径曲线段施工本区间隧道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00m,接近盾构机的最小设计转弯半径,属小半径隧道。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掘进具有以下施工难点:一是小半径区间段掘进易产生管片错台和裂缝;二是小半径曲线隧道轴线比较难于控制;三是隧道整体因侧向分力向弧线外侧偏移;四是盾构掘进时,纠偏量较大,对土体扰动的增加易发生较大沉降量。因此,小半径曲线段盾构掘进施工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
16、5)、接口协调盾构始发井场地占用珠江新城站场地,仅为37m,而盾构机主机连接桥1号拖车总长为35m,2、3、4、5号拖车要放到既有暗挖隧道内,需要车站施工单位配合。5.3工程的重点(1)、进度控制重点本标段从2005年10月1日进场,2006年9月1日前竣工交验,历时11个月,根据施工总体进度安排,平均掘进速度达5环/天,工期紧张,因此本标段工期保证的关键是,在对环境、地质条件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组织,稳产高产,周密计划,不出意外。(2)、质量控制重点预先控制影响管片安装后的变形、管片错台破损等缺陷的因素,对结构受力、防水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影响隧道成型质量的关键。(3)、安全控制
17、重点由于轮轨运输的特殊性,目前的盾构隧道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跟水平运输有关,加之隧道纵坡的影响,水平运输防溜车、防止溜车时人员和设备损失是本标段的安全控制重点。同时,桩基托换施工安全是本工程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4)、地表沉降控制本标段所处位置,建筑物、管线复杂,交通繁忙;碴土排放、污水排放、地表变形、噪声等环节都成是影响周边环境的因素,而地表变形沉降直接影响交通和建筑物安全,对环境影响最大,所以地表变形的控制是本标段环境保护的重点。6、解决工程重难点的应对措施本工程特点和重难点,我部详细制订工程重难点对策一览表。工程重难点对策一览表序号工程重难点对 策1进度控制 成立专家顾问组,为项目提供
18、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项目组织更为严密、科学、经济、实用; 贯彻ISO标准和HSE标准,使管理程序化,通过强有力的管理保持生产持续高产稳产,防止大起大落; 抓工程统筹、网络计划,抓工序管理,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可控; 建立健全盾构机维修保养体系,做好备件储备,使之保持良好状态,提高设备利用率; 施工前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补充地质钻探,做到对影响施工的任何环节都了若指掌,并提前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2质量控制 严格管片进出场的检验,有效防止缺陷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正确选择管片型号,控制掘进时盾尾间隙和油缸行程差; 抓好同步注浆,及时进行二次补强注浆,有效防止管片
19、上浮,阻止管片后期变形; 控制盾构掘进姿态,防止管片局部受力过大; 严格止水条和防碰撞材料的粘贴、防护及检查,防止止水条在施工过程中损坏,损坏的及时更换。3红层掘进 确保泡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适当改善泡沫装置的防堵塞性能,合理添加泡沫剂、膨润土等,使之和碴土充分混合,改善碴土性状,减小掘进阻力; 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加大推进力,以保证刀具的正常滚动,防止滚刀偏磨; 在控制地层沉降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敞开式或者半敞开式掘进模式,及时清理刀盘、更换和维护刀具,防止刀盘堵塞、碴土发热而形成泥饼; 及时检修盾构尾刷和铰接密封,防止同步注浆泄漏,造成衬砌背后注浆不饱满,以至产生管片上浮、变形的质量问题。
20、4软硬不均地层掘进 做好地质补充勘察工作,对地层变化较大地段、长距离地段、拟更换盾构机刀具处的地质补充勘察,准确掌握洞身地层工程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为选择合适的盾构机类型及掘进模式及掘进参数提供可靠的基础技术资料。 对出土量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土仓压力,当发生偏位时可有效阻止盾构姿态的进一步恶化; 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控制地表变形;放慢推进速度,严格控制油缸的分区推力,实时调整盾构姿态,防止刀具异常损坏;做好掘进施工筹划,加强刀具计划管理,a 根据各段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掘进模式和掘进参数b根据各段的地质情况及以往的类似地层的施工经验,合理选择与配置刀具。C有计划的选择盾构机
21、刀具的更换位置,施工过程中结合既定换刀计划进行控制。D掘进施工过程中根据掘进参数变化、渣土性质、温度及时分析掌握刀具情况,确保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的刀具磨损情况始终处于可控状况。E做好掘进施工过程控制,防止盾构机抬头,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F为保证软硬不均匀地段、全断面岩层地段管片安装质量和管片背后空隙的回填质量,采用同步二次注浆,在地下水量较大地段,二次同步注浆,确保背后回填效果,加强管片拼装质量和防水材料粘贴质量的检查,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管片的安装精度,并进行管片的姿态监测,确保盾构隧道的线形和质量。5安全控制 建立健全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和考核机制,使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能有效规避施工中的
22、危险。运输采用两列车编组,减小列车载重量; 采用性能良好的车辆和运输设备,保证设备的安全装备每天都得到有效检查和正确的养护,使制动装置有效,并由安全部门定期进行制动试验; 设专职轨道养护人员,每天对轨道进行有效的检查和养护; 在盾构机后配套内、轨道上均设置有效的阻车器,并配设相应的信号传递系统,以便有效的通知人员,做好人员及设备的防护。6地表沉降控 制 控制掘进中盾构的姿态,尽可能减小对地层的扰动; 针对不同地质,合理选取掘进参数,保持掌子面稳定,防止或减少地层失水; “掘进与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及时填充环形间隙,必要时进行二次补强注浆; 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分析反馈,指导施工。 地表沉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盾构 区间 掘进 工程 难点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