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瑞安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安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瑞安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瑞安市气象发展现状及形势1(一)“十三五”期间气象发展成就11 .气象精密监测站网得到优化12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建立23 .行业气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34 .公共气象服务效益不断提商35 .气象党建人才工作明显提升4(二)“十四五”期间气象发展形势41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瑞安气象指明前进方向42 .新时期国家战略和人民企盼,对瑞安气象提出更高要求43 .数字技术转化为发展新动力,给瑞安气象带来更大机遇5(三)“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51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52 .监测预报预警支撑有待进一步增强53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待进
2、一步提升64 .人才保障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65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格局7(四)发展目标8三、主要任务10(一)锚定幸福瑞安目标,完善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101 .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应对机制102 .强化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研判103 .增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114 .加强科普宣传与气象文化建设11(二)加强数智气象建设,构凝精密智能气象业务体系115 构建高密度气象立体智能监测网116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气象预报能力127 .构建现代化气象业务平台体系128 .加强数据共享服务及安全防护12(三)聚焦核心战略需求,提升智慧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3、131 .构建“青春都市”智慧城市气象驾驶舱132 .构建“乡村振兴”智慧农业气象风向标133 .增强生杰“绿色”发展具气象保障能力134 .增强海洋“蓝色”发展具气象保障能力14(四)加强数字转型改革,优化现代气象发展治理环境141 .深化气象管理数字化改革142 .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153 .促进党要与业务深度融合154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15四、重点工程16(一)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16L建设灾害性天气雷达162 .优化自动气象监测站网163 .加强行业气象智能观测164 .细化预报预测颗粒度175 .提升预报智能化水平17(二)“幸福瑞安”气象服务保障工程171 .拓展气象
4、融媒体服务覆盖面172 .开展灾害风险调查与风险评估183 .提升乡村防灾减灾标准化水平184 .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再深化185 S)“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191 .建设农业气象智能监测站网192 .提升“智农”气象服务水平193 .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气象保障194 .创建瑞安特色生杰气候品牌19(四)海洋“蓝色”发展具气象保障工程201 .加强海雾监测识别预报能力202 .建设海洋气象航线预报系统203 .研发海洋旅游气象服务产品20(五)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提升工程201 .瑞安国家基本气象站改造202 .预警中心一体化平台改造213 .党建活动基地标准化建设214 .人工影响天
5、气作业基地建设21五、保障措施21(一)坚持党的统一领导21(二)发挥战略导向作用22(三)健全实施评估机制22(四)扩大协同开放合作22附:错误!未定义书签。瑞安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期重点工程投资计划表23瑞安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文件提出的第二阶段目标,开启气象现代化迈进更高水平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是瑞安市未来五年气象发展的蓝图和重要依据,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瑞安市气象发展“十
6、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办法浙江省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实施意见关于瑞安市融入温州市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进行编制。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瑞安市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对于未来五年瑞安市气象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瑞安市气象发展现状及形势(一)“十三五”期间气象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瑞安气象发展以习近平总
7、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为指导,围绕“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的战略目标,以提升核心业务能力、提高综合服务效益为主要目标,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气象局的战略部署,气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L气象精密监测站网得到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得到优化,新建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密度从5.3km提升至5.1km。完成相关区域气象自动站的更新升级,按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要求标准化改造气象观测场,改善了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探测环境,提升了自动化监测水平。对北糜中尺度站进行标准化改造,实现所有观测要素设备双备份。专业气象观测网得到优化,建成2个城
8、区内涝监测站、1个小流域水位监测站、2个清新空气监测站、1个海水温盐监测站、1个交通气象站、3个农田气候站、3个雪深站、1个船舶气象站、1套生态气候观测站及1座微波辐射计。强化与各部门合作共享气象监测与数据资源,与国土、农业、交通运输、海洋、教育、电力等部门共建10个气象监测设施,共享村村通应急广播3267个、环保空气质量监测站2个、水利水文监测站91个、公安和水利监控视频194个。依托温州市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建立了包含短时临近、短期、中期、延伸期和气候预测的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形成了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的综合气象业务体系。2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建立气象工作
9、有效融入防汛防台、基层综合治理体系,设立瑞安市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监测预警中心并实质化运作,实现多部门联合会商和风险研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每年公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开展监督检查。建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194个,覆盖率从2.8%提升到38.1%,其中马屿镇建成全国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纳入乡镇(街道)工作职责,马屿、高楼、湖岭三个气象灾害防御重点镇设立气象防汛员并印发瑞安市气象防汛员管理办法,信息员钉钉使用率稳步提升。颁布实施瑞安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极端天气灾害防御规则等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瑞安市气象防汛员考核办法瑞安市气象局关于
10、实施天气叫应制度(试行)的通知瑞安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职责,并与应急、资规、民防、水利、电视台、供销社、环保、公安、教育、旅游等18个部门签订了防灾减灾备忘录。3 .行业气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开展海洋气象、农业气象、生态气象,金融保险气象等专业气象服务。加强海洋气象监测,开展航线预报服务,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微信群,海洋气象服务列入政府购买服务。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设立小气候自动观测以及农作物生长状况实景观测。为1169户农业大户开展“精细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杨梅、软猴桃和清明早茶叶通过省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气象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安全生产考核,气象窗口进驻马屿为民服务中心。开展茶叶
11、西瓜、水稻、杨梅等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制定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实施细则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开展了城区清新空气监测,建立了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预警工作机制,发布环境气象服务产品。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2个,与林业部门联合成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4 .公共气象服务效益不断提高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属地化发布,通过广播(应急广播)、电视、钉钉推送、出租车和智慧社区显示屏、“瑞安新闻”APP弹窗等社会渠道发布,建立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机制。推出有主持人的气象影视节目,编制暴雨公式和开展城区热岛效应评估,完善了暴雨次生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升级改造
12、瑞安气象”公众微信平台和“瑞安天气网”,在“瑞安新闻”APP“瑞安号”版块中设置“瑞安气象”官方号版块。与宣传部、科协、教育等部门建立科普宣传合作机制,开展气象科普进文化礼堂、进校园等活动,利用有关科普宣传栏、显示屏、短信、公众微信号等媒介传播气象科普知识。气象日、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周等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编写瑞安市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创作文艺节目到村社区演出,有效提升了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和应变能力。建设曹村镇浙江省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立足乡村实际打造气象研学游基地。成功挂牌“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 .气象党建人才工作明显提升成立中共
13、瑞安市气象局党组,在党组领导下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活动。疫情期间成立瑞安市气象局疫情防控先锋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气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科技人才和管理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不断增强,大学本科以上及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达到72.7%18.2%,中级职称占比42.9%。发表科技论文3篇,完成3项业务课题研究。荣获浙江金蓝领奖1人、浙江省技术能手1人、浙江省气象行业技术能手1人、“瓯越工匠”称号1人、温州市技术能手1人、温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2人和温州市青年岗位能手2人。(一)“十四五”期间气象发展形势L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瑞安气象指明前进方向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
14、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定位、奋斗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是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全局和变局,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瑞安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体现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围绕“青春都市幸福瑞安”发展导向,在融入中更好服务,在服务中推动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水平和效益。2 .新时期国家战略和人民企盼,对瑞安气象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是瑞安打造温州大都市主中心南部新区、浙江城人产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
15、角南翼创新智造集聚区、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共同富裕美丽幸福标杆区的关键时期。在新发展阶段,瑞安气象发展必须紧密围绕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温瑞一体化发展,优化“一心两翼三带”市域空间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温州创建“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等重大需求,着力解决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重大问题。3 .数字技术转化为发展新动力,给瑞安气象带来更大机遇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成为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动力。瑞安气象发展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突出“气象+”理念,发
16、挥气象科技创新在防灾减灾救灾、城市精细化治理、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支撑驱动作用,强化数字赋能、创新引领,为打造“数智瑞安、创新之城”提供气象科技支撑。(三)“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近年来,瑞安气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省内先进县(市、区)仍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1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还不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够扎实,基层社区(村)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的覆盖率不够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未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分灾种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健全,应急响应启动时间较长,社会主动应急响应能力待提升。气象
17、科学普及率不高,社会公众主动获取、应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防灾避灾的能力有待提升。2 .监测预报预警支撑有待进一步增强气象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监测设施密度和监测要素的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支撑更加精细精准的网格化预警预报。一是现有的地面气象监测网覆盖不均匀,要素不齐全。二是垂直气象探测的覆盖度明显不足,对于极易发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中低层探测盲区较大。气象预报预测水平还不够高,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的应用和气象数据融合应用能力不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时效仍有待提升,本地化精细化产品难以满足公众和经济社会需要。3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不
18、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社会对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不够充分,需要着力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提高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实用性和便捷度,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和科技成果的行业应用,加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时效性,扩大覆盖面,不断加强气象服务的贡献率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力。4 .人才保障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的气象发展模式仍未建立,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和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综合型人才队伍紧缺,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比较薄弱,对一些复杂、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形成的机理认识有限,对各行各业应用气象科技的产品开发投入不足,气象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气象
19、创新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提出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落实“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温州市气象局和瑞安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全面增强气象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城市治理、重大活动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
20、的保障能力,高水平打造“青春都市幸福瑞安”。(一)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防线意识。紧紧围绕气象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始终把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气象的公益事业发展方向,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突出数字赋能引领,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不动摇,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坚持人才强业释放气象发展的强劲动能,通过创新驱动推进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3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整体效能。强化大平台、大系统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主动
21、把气象事业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提升气象工作的开放度、融合度、渗透度。按照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的思路,深化”+智慧气象”体系建设,促进气象数字化转型。4 .坚持改革开放,强化先行意识。加快构建温瑞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通过深化改革解决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增强先行意识,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为发挥好温州“全国防灾减灾示范区”的创新性和先导性作用作出瑞安贡献。(三)发展格局围绕“青春都市幸福瑞安”发展导向,全面推进温瑞一体化发展,加快气象融入“一心两翼三带”发展格局。实施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气象+”行动,实现瑞安都市区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
22、的公共气象服务智能化全覆盖;实施西部生态“绿色”发展翼“气象+”行动,提升绿色美丽经济发展气象服务能力;实施东部海洋“蓝色”发展翼“气象+”行动,强化蓝色海洋经济发展气象保障支撑。(四)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结构完善、需求适应、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气象工作整体水平达到浙江前列。1 .气象监测预报更加精准优化气象观测布局,观测站网密度达到5公里,加密高空气象监测,建设天气雷达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95%以上。预报颗粒度不断细化,网格预报水平空间分辨率精细到1公里,3天以内的网格预报时间分辨率
23、精细到1小时,短临预报细化到村(社区),强天气有效预警时间达到50分钟以上。突发气象灾害实现分区分类精准预警,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Q2 .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瑞安的气象灾害特点,建成自上而下、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精细化智能化评估及防御组织体系,部门间应急联动机制更加完善,气象风险预警体系基本建成。3 .公共气象服务更加优质。“互联网+气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智能化发展,气象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服务,气象服务产品更加多元化、精细化。海洋、农业、生态、金融保险等专业气象预报服务针对性、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公众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瑞安市 气象 发展 十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