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四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docx
《重庆市“十四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十四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十四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2021年7月第一章发展背景7一、发展基础7(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就7(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问题14二、发展趋势18(一)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是舆论阵地建设的核心任务18(二)内容创新能力建设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19(三)深化融合成为全市广电文旅行业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19(四)智慧广电是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20(五)大数据、智能化是行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20(六)科学管理是广电视听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21第二章发展思路21一、指导思想21二、基本原则22三、发展目标23(一)总体目标23(二)
2、主要目标24(三)主要指标26第三章主要任务及发展项目27一、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28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推动精品建设和品牌创新建设.32三、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升级34四、持续推动广电和网络视听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39五、强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全市广电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44六、强化新技术应用,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技术体系创新发展.49第四章保障措施57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落实58(一)完善领导机制58(二)强化责任机制58(三)健全监督机制58二、深化机制创新,推动科学发展58(一)创新媒体
3、建设管理机制59(二)创新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导机制59(三)创新行业主体效能评估机制59三、强化政策引导,确保优质发展60(一)制定实施深化文旅广电融合发展的指导政策60(二)制定实施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转型发展政策60(三)制定实施传媒机构深化改革指导政策61(四)制定实施广电产业转型发展政策61(五)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政策62(六)创新完善媒体管理和技术管理政策62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62(一)创新人才管理理念62(二)创新人才成长机制63(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63五、完善法制体系,坚持依法行政64(一)推进行业地方管理法规建设64(二)整合规章标准健全执行机制6
4、4-XX.刖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两地”“两高”“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布局,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实现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重庆市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深化融合发展,实现全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5、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就舆论传播引导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流媒体坚持新闻立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重庆卫视、重庆之声、华龙网等为龙头、以市级和区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平台为骨干,着力构建主流舆论矩阵。通过媒体融合发展和内容创新,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庆祝国庆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实施“双晒”等系列重大文旅宣传活动,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重庆卫视覆盖人口达11.06亿,同比增长0.24亿。重庆卫视、华龙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各省市同类媒体中上游,传播力、引导力
6、影响力、公信力显著增强。舆论阵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媒体融合取得突出成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和媒体集群化改革,组建重庆卫视集群、融媒体新闻集群、现代广播媒体集群、影视制作集群、生活服务集群、新媒体数字内容集群等媒体集群;“第1眼”“逗听FM”“视界网”为龙头的移动端融媒体平台和PC端融媒体播出平台建成投用。“逗听FM”“巴渝和事佬”等入驻“第1眼”,形成以“第1眼”为核心的新媒体矩阵。截至2020年9月底,“第1眼”APP下载量达到800万,“第1眼”矩阵粉丝3000万,全网点击量30亿。“逗听FM”实现市级6个频率的移动互联网音频同步直播,下载量和注册用户均超过20万;
7、以视界网为主体的PC端融媒体平台和互联网生态圈,日均访问者人数超80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近700万,同比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基本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市级新型媒体矩阵。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潼南融媒体中心获“影响中国传媒年度创新机构”,中宣部对其经验予以肯定推广。全市39个区县融媒体中心基本完成组建,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主流网络视听媒体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各类网络视听节目网站达到97家,各类主流媒体和党政信息平台的视听类移动客户端(APP)达到208个、微信公众号196个、微博140个(其中,广电系统开办网站60个,移动客户(APP)端98个,微信公众号135个,微博账号9
8、6个,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帐号4个),基本形成主流网络视听媒体集群。三是文旅融合信息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中国广电重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有线”)“巴渝文旅云”全新上线;“全域重庆”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文旅广电云”和“重庆影视拍摄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为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信息平台支持。内容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市广播电视机构按照精品化、专业化要求,持续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新创优扶持工作,内容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年均制作播出广播节目20.1142万小时、电视节目31.513万小时,同比增长19.75%和6.60%o截至2020年6月底,审查发行
9、电视剧29部966集,动画片9部2454分钟。备案的原创网络视听节目、栏目2143个,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年均增速超过IoOOO%。“十三五”期间,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栏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中央领导、市委领导批示表扬,并在中央电视台展播。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绝命后卫师等5部广播电视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毛泽东等7部电视剧分获“飞天奖”和“金鹰奖”,各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累计获国家级奖81项,同比增长32.1%o获重庆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作品172部,扶持资金5379万元。37个优秀栏目获重庆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扶持,扶持资金375万元,35件公益广告作品获国家广电总局公益广告扶
10、持,共获扶持资金160万元。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17个区县建成应急广播系统,19个实施建设。在50座发射台实施12套中央及3套重庆本地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陕施50座高山无线发射台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持续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98.93万套,为300多万偏远地区农村群众免费提供100余套广播电视节目。14个贫困区县完成广播电视制播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42%,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51%,同比分别增长0.56%和0.34%,增长率高于
11、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606.32万,高清和超高清用户接近400万,智能终端用户199.44万,同比增长22.16%。有线双向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407.02万,同比大幅增长231.12%,高清超高清视频点播用户248.34万。全市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471.82万。广电产业转型初见成效。2019年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实际创收54.1487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7.02%。其中,广告收入10.40亿元,同比负增长7.94%。新媒体业务,智慧广电业务、三网融合业务等有线电视增值服务等新业态收入12.9616亿元,同比增长19.6%;内容服务、文创服务等新广电服务业
12、创收16.90亿元同比增长58.23%。新业态创收能力增强,成为广电产业新增长点。媒体服务业加快转型,“媒体+服务”“节目+服务的媒体业态融合初见成效,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都市、文体娱乐、公共农村、交通广播、都市广播、经济广播等频率频道,以及56%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立了与节目平台联动的移动端APP电商服务平台;万州、潼南、永川、泉江、荣昌等播出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线下媒体服务平台,部分建立了服务品牌,开展媒体电商、媒体活动、媒体文创、媒体会展、媒体培训等多种线上线下媒体服务,促进了媒体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并在2019年2020年期间和“双晒”活动及抗疫助农,直播带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重庆有线为主体
13、的传输服务业,以“智慧广电”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生活、智慧文旅等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输服务产业由内容提供为主向综合信息运营服务为主转型。2019年重庆有线TV+信息与服务等新业态收入13亿元,同比“十二五”末增长约65%(2015年TV+信息与服务营收4.5亿元),年增长率达13%o2020年,重庆有线与中国广电发起并组建中国广电重庆公司,高质量完成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内容产业不断发展。“十三五”期间影视节目销售收入11.50亿元,同比增长53.19%。风云年代特勤精英等27部电视剧分别登陆央视或省级卫视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连续举办4届西部动漫节开展五大
14、类160余项主题活动,吸引IoOO余家国际国内知名动漫企业、院校、科创企业、衍生品企业和动漫机构参展参会,累计观展人次100余万,累计签约285.3亿元,展期累计销售收入1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动漫节展。内容产业主体不断壮大,重视传媒影视内容生产基地、渝北两江影视城、江津白沙重庆影视城、荣昌万灵、武隆仙女山、黔江濯水古镇等重庆特色影视基地初具规模。影视拍摄服务产业开始兴起,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火锅英雄时空来电少年的你玫瑰行者迷雾追踪刺杀小说家通天塔等数百部影视作品在渝拍摄,使重庆成为全国重要影视取景地的同时,拉动了影视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效拉动了重庆城市旅游,提升了重庆城市的知名度、关注度、美誉度。技
15、术建设提档升级。一是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两江云”融合媒体云平台建成投用,并获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度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等奖。初步实现重庆广电媒体资源统筹管理和流通运营,形成一云”(两江云)“两网”(有线无线、互联物联网)“三用”(政用、商用、民用)的大规模、高并发、跨地域的平台服务能力和“媒体+服务”的业态融合技术能力。38%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启动实施“融媒体采编制播系统”建设69%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成新媒体架构下的互动传播系统。二是重大技术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工建设全市各类无线转播发射台达60座。重庆有线”广播电视有线无线
16、卫星一体化融合网络试验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改造市级有线电视光纤干线4632公里,建设完成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分组传输网(PTNX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等主流技术的基础网络,全市光纤干线总长达到6602.40公里。主城干线波分系统承载能力达到3T,市级骨干网波分系统承载能力达到3.6T;有线网络双向化率达到95%;三是智慧广电建设加速推进,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重庆有线智慧广电数据中心启动建设,重庆成为中国广电5G实验的16个城市之一,重庆有线开展700M5G网络实验和物联网平台建设,为全面实施智慧广电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高清电视建设迈上新台阶。重
17、庆广电集团(总台)11个公共电视频道全部实现高清播出,全面超额完成“十三五”高清建设计划;重庆卫视高清频道覆盖人口达4.66亿,同比增长L97亿。重庆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平台传输标清、高清及4K电视、数字音频广播227套,直播频道高清率达到36%o32个区县电视台(新闻中心)制作系统实现高清化,7个区县自办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播,重庆卫视高清频道登陆全国直播卫星平台。2019年4月,市经济信息委、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联合出台重庆市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启动4K超高清电视频道建设,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部分频道节目实现4K拍摄、制作。管理指导不断深化。一是管理机制不
18、断完善。完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立法研究,建立并试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率频道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及评价机制;建立应急广播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和抗洪救灾中发挥重大作用。二是引导扶持更加科学。完善重庆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机制,制定重庆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引导扶持办法重庆市繁荣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指导意见,建立优秀新闻节目月评推荐制度;持续组织开展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栏目评选扶持,公益广告评选扶持,视听作品大赛(微视频大赛),以及各类专业研讨和培训活动80余项。三是指导服务更加精准。建立“重庆市广播电视和重点网络影视剧服务办
19、公室”,筹建“重庆市影视拍摄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完善影视服务能力,优化影视服务营商环境,整合发挥文化旅游影视资源优势,助力文化旅游影视深度融合。四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举办全市广播电视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在全国率先取得获奖选手职称评定优惠政策,技术人才成长渠道更加宽广。参加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获得一等奖等重大突破,创下重庆参赛25届以来最好成绩。全市广电行业专业技术人员9222人,增长16%,中高级占比23%。新增广电领军人物25人,青年创新人才50人。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安全播出态势持续向好,全市共发生449起停播事故,总停播时长425.18小时,其中,重大停播事故
20、23起,安全播出事件1起,同比十二五”末,总停播次数、总停播时长、重大停播次数、安全播出事件次数分别下降77.71%、93.41%、91.79%、99.08%,“十三五”期间,各年度事故次数、重大事故次数、事件次数均在较小范围浮动,已连续8年实现安全播出主要指标持续下降。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庆祝国庆70周年”等254天重保期保障任务,全市广播电视重要节目、重点时段、重要频道全面实现安全优质播出,市文化旅游委先后两次被国家广电总局通报表彰。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高清电视信号监测系统;新建覆盖全市95个播出传输发射台(站),涵盖有线数字电视、调频、中波、开路电视、卫星广播电视、地
21、面数字电视和播控信号源的4000余套广播电视节目监测系统,广播电视广告智能监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39个区县文化旅游委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网,实现市区(县)两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互联互通。(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同类地区平均水平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优质发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舆论引导水平与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引导方式的变革要求不相适应。一是融合媒体建设水平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二是舆论引导模式与互联网时代舆论传导即时、互动、多元、精准的要求不相适
22、应。传播理念、引导机制、审查监管方式僵化,时效性、针对性差。三是是主流融合媒体舆论平台建设滞后。广电新媒体平台内容制作、服务功能、应用终端开发不足,用户体验差,对用户的吸附能力较弱。四是传播引导方式和话语体系陈旧,内容形态呆板,传播姿态居高临下,宣传报道方式生硬,缺乏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内容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与融合媒体内容创新的总要求存在差距。一是内容生产方式与融合媒体内容创新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媒体机构融合后,媒体业务融合滞后,融合媒体内容创新未形成规模,全市广电媒体80%以上的节目模式依然较为陈旧,融媒体的“新瓶”装传统媒体“旧酒”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融媒体内容精品创作生产能力与不断增
23、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跟不上受众需求步伐。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媒体和栏目节目。三是播出机构媒体平台顶层设计不足,内容体系与媒体定位脱节;区县融媒体中心受上级媒体机构条块分割和行政化布局的影响,新媒体矩阵重复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四是融合媒体的内容形态创新与业态融合亟待深化,媒体在线服务渠道建设滞后,媒体内容与服务渠道和传播渠道融合度低,内容与服务“两张皮”问题突出,影响媒体产业转型升级。媒体融合水平和发展方式与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存在差距。一是融媒体机构管理体制与国家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媒体运行规律不相适应。人事、薪酬等关键管理机制缺乏制度性创新,管理机制僵化,媒体融合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十四 广播电视 网络 视听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