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品书名的含义及相关写作背景。2 .思维发展与提升:初步感知作品中少年红军及彭德怀的人物形象。3 .审美鉴赏与创造: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4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难点: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三、教学设想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
2、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一年多课堂学习活动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据此设置一些合作探究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纪实性作品,其中涉及到了大量中国革命史实及背景知识,虽然八年级学生开始在历史课中接触中国近现代史,对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但其中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还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且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和情感的联结。因此,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与认知结构的阅读驱动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四、教学方法:猜读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
3、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红星猜猜看(I)猜猜书名的含义。提问:这本书的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快速浏览目录,根据目录中各章节的小标题,猜猜书名的含义。明确:红星照耀中国,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中国红军的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镶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逐渐扩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猜猜创作意图提问: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你能猜猜这位外国的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吗?明确: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后,教师播放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斯诺为什么要写红
4、星照耀中国?。附微课文案:1928年,时年23岁的埃德加斯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多家美国报刊驻东南亚的记者,从此,就踏上了中国的土地。1935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为了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6月,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性墨水写的给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
5、两只照像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二在出发前,斯诺踌躇满志,给美国的出版商写信说道:“我明天将去红色中国会见毛泽东。我将旅行、拍照、写我喜欢写的东西。假如我达到目的,这将是一个世界头号新闻。”的确,埃德加斯诺根据实地采访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此后,这本书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猜读法去感知作品的内容以及本书写作的意图和背景,初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利用微课资源适时补充了作品的
6、相关创作背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了解纪实性作品这本书就是斯诺进行大量的采访后写成的,所以书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一类的作品就叫做纪实性作品,它不是凭空捏造的。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二、探寻红星之光1.在斯诺的采访对象中,有不少是同学们的同龄人,或者是讲述了他们在同学们这个年龄段所历经的故事。假如你是跟随斯诺一起进行采访的小记者,根据下列有关采访对象的关键词提示,你最想采访哪一个采访对象?请在智慧课堂的平板学习终端上完成老师发送的互动投票。【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原著内容,用简洁
7、而富有趣味的关键词对被斯诺采访的对象进行概括,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ForCIaSS智慧课堂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想采访的对象时形成阅读期待,为下一教学环节阅读原著并进行角色扮演预热。2.请每一个小组先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组采访对象,然后再根据老师给出的相应页码阅读原著内容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案上的一个采访任务,最后到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活动要求:1.小组展示时需要一名同学当斯诺,一名当随访小记者,14名当受访者;2.每个小组在进行采访手记总结时,需要在黑板上写下相应的关键词。三、阅读指导第一步:交流感知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出生于1905年美国,死后葬于
8、北京大学未名湖畔。2.作品介绍。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内容总括: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最早于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这是一部纪实性报道文学,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等。作品中还
9、收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描述了长征经过,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图片: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作品出版意义。(1)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是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2)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第二步:研读共品纪实作品的方法指导第一、利用序言、目录获得作品整体印象。1 .读目录: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12篇按“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分四部分:(1)对红军长征
10、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2 .边读边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关于长征:长征的起因、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路线、长征中面临的困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及长征的历史价值等。“飞夺泸定桥”概括:红军通过的泸定桥被敌人拆去了一半以上的桥板,桥头高地还有敌人的枪炮组成密集火力,22名勇士冒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牺牲多名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星照耀中国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名著 导读 红星 照耀 中国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