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共14篇).docx
《“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共1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共14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共14篇)目录篇一、“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3篇二、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睑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本寸7篇三、2024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1篇四、开展关于对“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发言材料13篇五、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29篇六、2024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周年心得体会发言稿38篇七、2024学习“千万工程”心得体会40篇八、2024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材料43篇九、2024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44篇十、2024年专题学习关于
2、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交流发言材料47篇十一、2024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54篇十二、2024年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56篇十三、2024年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的研讨交流材料58篇十四、2024年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61篇一、“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千村示范、
3、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面貌,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在主题教育中总结推广“千万工程”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1真正认识“千万工程”突出成效“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翻天覆地,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花”,从“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到“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二浙江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
4、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K,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省份。二是真金白银,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在成为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三是欣欣向荣,乡村各种产业蓬勃发展。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打造出“衢州农播”、丽水“农三师”等品牌,浙江建成风景线、特色精品村、美丽庭院,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
5、幅画、一线一风光”发展图景。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带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一半以上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四是健全机制,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党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干部有了威信,老百姓信得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各类村级组织互动合作的乡村治理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五是推陈出新,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物的新农村”逐步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民书屋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
6、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形成。六是美名远播,巨大示范效应蜚声中外。各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千万工程”不仅对全国起到了示范效应,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2018年9月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为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责献了中国方案。2全面总结“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四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关心厚爱和关怀指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一是人民至上,情怀真挚,补齐短板。只有心里真正装着农民,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
7、际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拥护。浙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变革理念,创新机制,振兴乡村。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思路清、方向明、着力准。浙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三是系统考虑,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只有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统一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促进作用。浙江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
8、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四是调研为基,实事求是,把脉问诊。只有学好练精调查研究基本功,才能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供良策。习近平总书记是大兴调查研究的典范,当年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后才作出“千万工程”重大决策;此后“千万工程”的每次深化,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的成果。五是党建引领,大抓基层,下沉资源。只有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于发动、依靠群众,才能把党的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浙江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
9、主任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六是狠抓落实,锚定目标,锲而不舍。只有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把更多心思和功夫花在狠抓落实上,才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出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止“新官不理旧账”。浙江始终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千万工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现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
10、和创造力,充分显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波澜壮阔社会实践中的巨大指导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切实把“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好、学习运用好,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主题教育措施安排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篇二、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揭晓仪式在这里举行。我谨代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向被推介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的村庄代表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反
11、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建设美丽乡村。一个破败凋敝的乡村,支撑不起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我们国家现在还有6亿多的农民常年生活在农村,未来还会有4亿多人,把他们生活环境改善了、建美了,他们的幸福指数就会大大提高,就能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同时,在我们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有乡愁有美景有新鲜农产品的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态
12、环境,就是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把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加大投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拉动发展,更具特殊意义。乡村要美,首先人居环境要美;乡村生态要振兴,首先人居环境要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2018年2月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随后,
1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专门安排一章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不久前,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认真领会,积极推进;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下
14、一步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一是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推动工作的“牛鼻子二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哪里切入,如何尽快打开局面,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起步,后来不断延伸拓展整治范围、内涵,最终造就了千万个美丽乡村。当前,我们就是要从农村改厕、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理、河塘沟渠清淤、生活污水处理、不良卫生习惯改变等出发,以建成美丽乡村为目标进行系统谋划,以突破重点问题来带动全局。二是规划引领。谋定而后动,整治村庄应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需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扎实
15、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没有规划或规划不统一的乡村建设,会在后续暴露出许多问题,浪费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建设的头一条,就是要借鉴规划先行的经验。在修编规划时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要素,力求保持乡土风貌,方便居民生活,留住乡情乡愁。今年农业农村部把加强村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指导多地修编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绘制蓝图。三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应充分尊重亿万农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他们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时刻要注意:再美
16、丽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只有农民真正参与并主导,美丽乡村才实至名归。离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工作要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要么是事倍功半、虎头蛇尾。只有依靠农民群众,发动农民群众,才能汇聚建成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美丽乡村的内生力量。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调动农民群众,所以才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四是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乡村建设核心要义就是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涵养自然,把绿色
17、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有效挖掘开发乡村生态的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建设,实现生态美与经济强的有机统一。浙江“千万工程”将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环境美了起来,产业也跟了上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五是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是长远的事业,绝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韩长赋部长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表示,农村环境整治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够干完的事,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浙江“千万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一直抓在手上,一任接着一任干,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千万不
18、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力、,一年接着一年干,虽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要有这种泽被后人的使命精神和历史担当。今天揭晓的美丽乡村百佳范例,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型代表。希望大家互学互进,永葆先进,带动更多乡村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从一处美延伸成为处处美,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让广大乡村生态越来越美、经济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美。同时,也希望中国农村杂志社强化媒体担当,联合各界力量,把美丽乡村范例一个一个选出来,把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责献。篇三、2024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
19、体会发言材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千万工程”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强劲的号召力、雄伟的引领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引领浙江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从“千万工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力量、磅礴实践力量和习近平的伟大人格魅力,理解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秉持“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初心,学懂“千万工程”的“群众路线”。“千万工程”是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20、浙江实际相结合,回答浙江之问、解决浙江难题的生动实践。“千万工程”从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逐步实现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环境美向生活美的转型升级。这得益于党员干部主动干、精心干、扎实干,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在“千万工程”的背后,是心中有民、一心向党的使命感,是入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信念力量。党员干部应当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始终走群众路线,始终铭记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带动更多美丽乡村迭代升级,不负群众期盼。坚持“千锤万凿出深山”的信心,思通“千万工程”的“以民为本”。“千万工程”充分尊重百姓心声意愿、增进群众根本利益、
21、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做出了一项民生实事、民心实事。要深刻认识把握“千万工程”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以贯之彰显”为民要重在办事”“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等鲜明立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更加坚定地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持“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恒心,践行“千万工程”的“真抓实干“千万工程”体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
22、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走、真听、真研、真究,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要坚决防止违背规律、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急功近利、大干快上遗留“半拉子工程”,拍脑袋决策、不计成本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对实践、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作决策、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殷切嘱托变成现实图景。维持“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决心,悟透“千万工程”的“国之大者”。“千万工程”充分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国之大者二习近平告诫广大党员干部,“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
23、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习近平身体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干在实处、干出实绩,美好蓝图方能成为现实美景。篇四、开展关于对“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发言材料纵观国外乡村建设历程,在快速工业化时期,各国均出现了“城市大跃进”,农村发展则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然而,在工业化后期,农村的发展优势重新凸显,国外均纷纷开展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关注民生、人文生态、乡村复兴的过程。我国乡村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不同地区的建设水平也良莠不齐。为切实提升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24、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得乡村面貌发生巨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顺应广大农民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提出建设千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对万个行政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开创新农村建设先河。20n年,浙江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目标,至2020年底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2021年,浙江在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坚持数字化与村庄建设深度融合,聚焦“五化十场景”制定指导意见。同年,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万 工程 经验 学习心得 体会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