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纪、知纪、明纪、守纪.docx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纪、知纪、明纪、守纪.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纪、知纪、B月纪、守纪求是杂志评论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党的纪律建设看得很重、抓得很紧。根据党中央部署,自今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次党纪学习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今年1月8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1月31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和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2、的意见时,要求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全党组织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3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4月在重庆考察时,进一步要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努力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有新进步新提升,确保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3、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党的28年革命斗争经验时谈到,我们党有三件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第一件就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周恩来同志解释说,毛泽东同志特别把有纪律放在最前面,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是决定党能否坚持革命、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920年,蔡和森给毛泽东同志写信探讨建立中国共产党时,就提出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从党的二大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专门将纪律”作为单独一章,到党的五大设立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
4、委员会;从井冈山时期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时期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从中国革命胜利在望之际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到党中央进京赶考前提出两个务必、定下六条规矩”正是铁的纪律,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了坚实根基,为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个问题,我是婆婆嘴反复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纪律规矩,给党员干部讲道理、敲警钟、划红线。谈纪律规矩的重要性,强调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谈纪律建设的内容,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分别提出具体要
5、求,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谈党纪与国法的关系,明确提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把纪律挺在前面;谈遵规守纪,谆谆告诫“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谈严格执纪,强调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一摆设,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等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用严明纪律管党治党,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对党员干部来说,纪律是紧箍咒,也是安全带。只有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才能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
6、对党组织来说,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只有把纪律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政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深入领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必要性。2023年七一前夕,中央组织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体现了对党面临严峻复杂考验的清醒认识、对深化党的纪律建设的坚定决心。从党面临的形势任务看,加强纪律建设是统一全党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纪 明纪 守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