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1).docx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一、推进健康建设,奋进全民健康新征程6(一)发展基础6(二)发展形势9(三)指导思想IO(四)基本原则11(五)发展目标12二、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行动15(一)加快推进健康建设16(二)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17(三)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治和伤害预防干预18(四)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19(五)维护绿色环境与食品药品安全20(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1三、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处置能力24(一)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24(二)强化基层和医院公共卫生责任24(三)完善监测预警机制26(四)健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27(五)提
2、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28四、全周期保障生命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31(一)落实国家生育政策31(二)发屐饕幼儿照护服务32(三)保障妇女和儿童健康33(四)健全老龄健康支撑体系34(五)加强职业健康保护36(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残疾人健康服务37五、全过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38(一)建设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9(二)补齐重点领域和特殊类型地区短板40(三)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1六、发挥岭南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高水平中医药事业43(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43(二)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43(三)加快中医药传承与创新44(四)弘扬中医药文化44七、做优做强健康医
3、疗产业,增加高质量服务供给45(一)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45(二)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45(三)加快医药和健康用品制造业提质升级46(四)推进多元融合发展46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47(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47(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48(三)强化“三医联动”改革48(四)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50九、大力发展数字惠民应用,推动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51(一)基本实现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51(二)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52(三)推动数字健康新业态发展52十、健全支撑保障,夯实发展基础53(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53(二)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53(三)
4、提升依法治理水平553十一、落实健康优先发展,强化规划组织实施54(一)加强组织领导54(二)强化要素保障55(三)注重宣传引导55(四)强化监测评价55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面推进健康建设,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推进健康建设,奋进全民健康新征程(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
5、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健康建设,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健康水平指标实现新突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56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2()年分别为0、2.69%。、3.59,比2015年分别降低了12.57个十万分点、3.03个千分点、4.39个千分点,实现“一升一零两降”,位居全区前列,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 .健康建设格局加快形成。组建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15个专项行动工作组,健康建设推进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深入实施健康行动,制定健康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等15个专项行
6、动,加快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生产生活环境逐渐形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到91.65%,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巩固自治区卫生城市称号。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重大疾病防治能力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不断健全。2015年无甲类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3794例,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479.4793/10万;2020年无甲类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5841例,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718.02/10万,2020年报告肺结核发病率下降至31.4683/10万。截至2020年,重症地贫医学干预率为100%。卫生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卫生应急
7、队伍持续壮大。3 .健康扶贫取得全面胜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每镇有标准化卫生院,行政村有政府建设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消除乡村医生“空白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和家庭医生签约实现100%,应治尽治、应签尽签、应保尽保,建立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住院和门诊合规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2%、88%,大病救治率均达99.5%以上,为全面打嬴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保障。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医疗县城共同体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率达100%。常住人口、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41.33%、71
8、2%,县域内就诊率总体达92.29%,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二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参与率达100%,我市率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平均价格降幅52%,药占比下降至29.11%,全市三级、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占比分别为26.9%、39.3%、64.7%。综合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初见成效,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轴、两翼、三补齐、四组团、五结合”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框架初步形成。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全市三级医
9、院增加至1家,二级医院增加至5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128张,比2015年2626张增加1502张,增幅36.39%。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5.70张、2.15人和2.91人,比2015年分别增长36.39%、15.72%、36.50%;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0.85人,比2015年增长38.71%。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6日。农村居民在20分钟内、城市居民在10分钟内均可得到医疗保健服务。市人民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开展预约诊疗,搭建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市医学影像云平台,全面推广电子健康卡。6 .中医药特色
10、优势稳步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比2015年增长663%;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350张,与2015年持平。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数().36张,与2015年基本持平;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389人,增长11.50%,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增至0.53人。中医药基层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93%的镇(中心)卫生院建有中医馆,2018年市获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先进单位重命名。7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3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2个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面推行“22免1补”惠民政策,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系统
11、管理率为97.6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0.32%,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2.57%。婚前医学检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在99%以上。老龄人口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1.81%,93.7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提供老年人康复服务,市人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康养中心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职业健康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健康检查实现了“不出县”。落实生育政策配套措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项目资金发放率100%。大力宣传托育服务有关政策,利用宣传板报、宣传流动车、宣传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推行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办、民办幼儿
12、园开设托班,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08个。(二)发展形势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社会公众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为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注入强劲动力。数字时代的快速更迭,新技术新科学的加速渗透融合,为聚焦“互联网+健康医疗”“互联网+健康养老”建设提供有利条件。面临挑战。“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对卫生
13、健康事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高发且呈年轻化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育政策不断优化,康复、护理、婴幼儿照护、优生优育服务供给亟待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偏低、高层次医疗卫生能力欠强仍是突出的薄弱环节,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十四五”时期是迈进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阶段,国家、自治区、市层面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更高,需深刻认识新时期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抓机遇、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力争上游,奋力开创卫生健康现代化新局面。(三)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
14、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市、市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总体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健康发展目标,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力维护区域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打造新时代桂东南副中心城市和东大门桥头堡提供健康支持,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贡献力量。(四)基本原则
15、党建引领,全面发展。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卫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全面推进健康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健康优先,共建共享。立足实际,以居民健康需求和健康结果为导向,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优质均衡,创新发展。紧抓与国家和自治区相差悬殊的医疗资源型指标,加快医疗卫生资源补短补缺,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
16、展,强化政策、投入支撑,创新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系统整合,协同发展。以分级诊疗为主线,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密切上下协作,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机构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整体提升市公共卫生防控能力。中西并重,特色发展。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探索中医药可持续多元发展路径,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培育特色医药产业。深入挖掘岭南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顺应科学技术发展
17、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医疗高地和健康产业集聚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五)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建立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并重、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均衡、服务优质、创新引领的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育水平适当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人人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公平显
18、著改善,整体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居于市中上游。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居民卫生健康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卫生健康综合实力达到市中上游水平,中医药实现振兴发展,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民身心健康素质达到新水平,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健康预期寿命相应提高,主要健康指标持续高于市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2.具体目标深化健康建设,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健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民健康促进活动更加活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妇幼健康、环境指标优于市平均水平,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初步控制。艾滋
19、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持续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重点地方病危害,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协同整合进一步完善。市疾控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平急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明显提升。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建立健全中西医应急和综合救治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构筑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隔离墙、健康管理防护墙。夯实医疗发展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加合
20、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更加稳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内涵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内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服务,面向失能(含失智)老年人的医疗照护能力明显增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健康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卫生健康保障工程,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卫生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建立起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
21、结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新模式。初步实现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卫生健康综合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时期健康建设主要指标领城序指标2020年2025年2025年O性质水平1人均预期存命(岁79.56提高1岁提高1岁预期性2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同比例提商预期性3孕产妇死亡率(0万)014.314颈期性4婴儿死亡率()2.695.017.631515预期性7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3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191.591.5预期隹健康生活8居民健康烹养水平(%)19.342525想期性9径常以加体育嵌填人数比例(%42.34040预期性)(1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39085期性17
22、以乡储街道为单位,适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7.99090约束性18严重精种障碍管理率(%)91.029090的束性19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晏幼儿托住数个)1.084.5左右45左右预期性20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49.91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约束性21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57.146060预期性22国家卫生城市占比(%)100I(X)80预期性-r*1.保障23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思费用比IE(%)27左右27左右约束性24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旗范困内报销比例85%70%85%70%约束性注:1 .国家十四五规划新增指标,
23、2020年无效据的且无测算公式的.2025年值与囱治区保挣一致.2 .傅廉水平模块中,孕产妇死亡率.矍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自治区规划原则一致,即比上一级规划少0。3 .健康眼务模块中,(1)2020年的数值按普查常住人口(72.4万)计算,2025年按自治区测算的常住人口73.1万测算。二、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行动(一)加快推进健康建设深入实施健康行动。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城乡建设发展与居民健康保障紧密融合,健全健康重点任务制度体系,深入实施15个专项行动,构建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行动推进机制。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优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卫生 健康 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