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部分民俗与方言概况.doc
《万州部分民俗与方言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州部分民俗与方言概况.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万州部分民俗与方言概况摘要:我的家乡在重庆万州,这里山水尤美,地灵人杰。她的部分民俗反映了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同时也反映了一些语言特征,她的风俗很杂,但很传统,通过对这些风俗的研究可以窥见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化,使得这些文化能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她的语言风趣幽默,有些自己独特的地方。关键字:万州概况 万州历史 民俗重庆市万州区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总人口171.7万,在重庆40个区县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9.5万,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
2、大;动态移民26.3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在库区区县中移民任务最重。万州区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早在西周,其地属秦,置巴郡。秦一统天下后,分置三十六郡,川东始置县,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大溪文化”。这里的阳光雨露,造就了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历代忠烈战将,哺育了刘伯承、林铁、薛子正、彭咏梧等民族精英,养育了刘诗白、马识途、何其芳、刘淑芳等天赋学子;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诸葛亮、张飞、张献忠、李来享等曾在这里演出一幕幕悲壮剧。万州的民族风俗,因为跟四川、湖南
3、湖北部分地区交界,很多风俗跟周围的地区十分相似,甚至有的一模一样,我就举一些比较特殊的例子吧。捡柴:初一要去太白岩爬山捡柴, 相传太白岩是李白曾经去过的地方,太白岩也因此而得名,捡柴就是为了在新的一年初捡“财”。在周家坝、美食城、枇杷坪那边的人就去天子城捡,天子城相传是刘备而建,在当地很有名气。踩池子:在万州还有制作榨菜的传统,跟涪陵榨菜一样,在川东地区十分有名,其中“踩池子”是制做鱼泉榨菜一种必不可少的劳动。艰辛和智慧酿出了鱼泉榨菜那鲜、香、脆的独特风味,十多次加工、十多种工艺,唯有腌制时“踩池子”是最富有享受的劳动。腌制榨菜时, 在池内铺上一层菜头,拾在菜头上洒上一定比例的食盐,将菜和盐
4、踩得严严实实。一层一层地踩、一层一 层地叠高,直到池满,当地人叫做“踩池子”。“踩池子”又是一种极为风趣的劳动。口要喊、脚要踩, 需要所有的踩池人动作协调一致,齐心合力。一人领喊,众人附和,似川江号子。声音粗犷豪放,很气派; 言词丰富,娓婉动听;而且从不会有膛舌现象和语言障碍。“踩池子”不分男女老幼,自由组合,几人或 十几人踩一个池,池子通常一间屋子大小,用条石或水泥筑成,低于地面成方形或长方形。踩池人的动作 很好看,双手反背着,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有节奏有韵律地跟着指挥员的号子声调,用力地踏着脚,合拍地旋转着。口里喊着号子,脚上踩着拍子,人头攒动,高潮迭起。那声势、那气派,听来象是在赛歌,
5、看去又似跳着踢踏舞。真是风情浓浓,诗情浓浓,令人陶醉。抬箩轿:是万州的一个民间民俗的风俗,结婚的时候,都要抬箩轿。表示很吉利、吉祥。就要 问公公婆婆,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对媳妇落不落轿,那么公公一定要说落轿、落轿! 在四川方言中,“落教”一词就是说这个人做事、说话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着想,不使人难堪。在新娘子进门的时候,民俗抬箩轿不仅喜庆,而且公公婆婆还必须当众大声说落教,寓意在以后的生活中, 一家人和睦相处 。 按到公公,大家发问,(落不落轿?)落轿、落轿!婚嫁:姑娘们要出嫁时,只要婚期一定,姑娘就开始“哭嫁”,先是半月哭一次,近婚期前十天就隔夜哭,婚期前三天连夜哭,婚期头天晚上整夜哭。姑娘哭时
6、还要数落,说尽自己父母、兄嫂、长辈的好处, 还要表达不愿离家和到婆家后多有不习惯等情感偷青、偷灯笼、偷冬瓜: 一、 偷青:“偷青、偷灯笼、偷冬瓜”,是万州和梁平的民俗,并非道德败坏的那种。老年人说:元宵节“偷青、吃青,一年无灾星,越活越年轻。”“偷青”的民俗出自什么年代,有待 考证。“偷”什么呢?那是象征性的,青菜一棵两棵,其他菜也只能是一根几根。“偷”多了便不是“偷 青”,而是真正的小偷偷菜了。“偷”什么人的呢?专选家里女人比较“恶”,会骂人的,偷了让她骂, 就把“灾星”骂掉了。什么时候“偷”呢?多是正月十五晚上,在街上或其他地方看了花灯、花筒、狮子 之类回家时,按预先选定的目的地,“顺手牵
7、羊”偷了回来。这时多是深夜一两点钟,早已肚饿,便烧火 洗菜,和着元宵节吃剩的肉汤、酥肉、盘子菜之类,煮得烫烫的,闹闹热热地吃完才上床睡觉,这个年也 就快快乐乐过完了。 至于“偷青”遭人骂,却是很少有的事,因为大家都明白,“偷青”只不过是种乐趣。有时被偷家也 有人去偷别家的,他还骂什么!这一民俗盛行之时,多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时。 二、偷灯笼、偷冬瓜:“偷灯笼、偷冬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祈子嗣。“偷”以后,接着还要“送”,送给那结婚 几年无子嗣的年轻夫妇。这两项民俗既有喜庆意味,也有戏剧性乐趣。偷送之前一般以开玩笑的方式取得 “受家”同意。 如乡邻中有结婚几年还无子嗣的年轻夫妇, 在相聚
8、时, 有人说“你两口子也该生个儿子了! ” 有人在旁帮腔道“要不要,我们给你送个“灯笼儿”?(或“冬瓜儿”)如果年轻夫妇笑而不答,那就说 明他们愿意接受。于是说者来了劲,语言变成行动,几个人一商量,某某家儿孙满堂,福气好,就偷他家 的灯笼(或冬瓜)。偷灯笼、送灯笼,一般是偷送的人在冬腊月作出决定,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行 动。当年农村的习俗是“30 晚上的火,15 晚上的灯”。偷送者作好准备,等下半夜灯笼的主任熟睡以后, 由几个动作敏捷的年轻人, 偷偷把主人的灯笼摘下来, 贴上写有“早生贵子”的红纸, 然后找两个童男 (八 九岁的男孩)举着,后面跟着一群祝福的男女,喜气洋洋地给受家送去。有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州 部分 民俗 方言 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