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2024党纪学习教育集中研讨交流会的交流研讨材料(八篇).docx
《关于对2024党纪学习教育集中研讨交流会的交流研讨材料(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2024党纪学习教育集中研讨交流会的交流研讨材料(八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对2024年度党纪学习教育集中研讨交流会的交流研讨材料(八篇)研讨发言材料第一篇,共八篇克纪学习教言中的“时时”“事事”“处处”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念兹在兹,“事事”知行合一,“处处”严于律己,慎终如始,做到干净忠诚担当,扎扎实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见实见效。在时时念兹在兹中“内化,以深学细悟、潜心笃志,坚定“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如磐信念。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
2、的标准和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党纪学习教育不是一时一刻一阵子的事,而是要一以贯之、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广大党员干部要原原本本学,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补充、专题研讨和调查研究相融合,坚持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以案促学、以训助学。要深入领悟思想内涵,强化学思践悟,注重融入日常、抓住经常,不断提升自身免疫力、拒腐防变能力,真正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在事事知行合一中“转化,以学以践行、学以致用,站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
3、书记指出,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纪学习教育不是纸上谈兵、靖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要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把为民造福的事业向前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以“民之所需,我之所急”作为行动准则,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要为党和人民履职尽责,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既能“掏心窝子”和群众做朋友,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也能“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肯吃苦、担重任、打硬仗。在“处处”严于律己中“深化,以慎独慎微、廉洁奉公,擦亮
4、两袖清风朝天去的政治本色。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从“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到“深藏功与名,不改其本色”的革命老英雄张富清;从“任何时候不搞特殊化”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四有书记谷文昌,无不诠释着“清心为治本,直遒是身谋”的深刻道理。党纪学习教育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筑牢拒腐防变堤坝的过程,能够帮助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更要“做好”,时刻紧绷纪律这根弦,把好“小细节”、守好“小关节”、重视“小情节”,清私心、清权心、清利心。要正心明德、怀德自重,勤搏“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
5、心中贼”,慎初、慎微、慎独,立足于早、立足于严。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第二篇“精耕细作”让克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X月至X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地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提前做好谋划部署,精耕党纪学习“营养土”,精修干部成长“歪杈枝”,精育学习成效“高标果”,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蔚然成风。精,耕,学习沃土,用“显微镜见微知著学党纪。通知强调,党纪学习教育要注重
6、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灵魂,决定着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无数案例证明,党员干部“破法”始于“破纪”,只有坚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党纪成为红线,才能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知者行之始。各级党委(党组)要贯彻落实通知要求,精准聚焦解决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的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掀起学习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热潮。要充分运用多种学习载体,发挥典型案例作用,以案示警、以案明纪,用“活教材”教育片敲警钟,让广大党员干部绷紧纪律这根弦。要精准定位针对施策,面对不同层级、不同身份、不同领域的干部要分类采取学习教育手段,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7、年轻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等教育对象,把原原本本学同解读培训学结合起来,在学习内容上做“加法”,充分滋养党纪学习营养士。精“修成长枝叶,用戒律尺一量到底强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要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只有做到心有所戒才能行有所止。各级党委(党组)要严格明确纪律红线,扎牢制度的“铁笼子”,严防牛栏关猫,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
8、要贯通执纪执法一体化,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对涉嫌违纪违法的“极少数”施以高压,促进执纪执法同向发力、精准发力。要严防“破窗效应,面对违纪破纪”行为严惩不贷,将“害群之马”斩草除根,同时通过深刻剖析违纪案例,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精“育”高标果实,用“明灯塔”激励奋进立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关键少数”担负关键责任,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担当干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守纪律讲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方面要为广大党员干部立标杆、做表率。各级党委(党组)要抓
9、牢政治责任,重视领导干部抓党性党风党纪的重要作用,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要改进政绩考核方式,考核是地区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是领导干部政绩衡量的关键一环,采取合理的政绩考核,有助于“关键少数”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合理评价“绝对成绩”和“相对成绩”,推动查痕迹的材料考核向看实绩的成效考核转变。要发挥榜样作用,对各单位在党纪学习教育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广泛推广,对学习有热度、思考有深度、实践有力度的“标兵”进行扩面宣传,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在全党范围走深走实。研讨材料、心得体会第三篇纪律自律他律准则和条例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自律他律结合、立德立规并举,为全体党员
10、修身、立德、从政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纪律、自律、他律,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三大法宝。自律与他律统一于纪律之中,遵守纪律,离不开自律与他律。严于自律,体现修养;接受他律,反映境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严格自律,可以更好他律,加强他律,可以促进自律。纪律是自律和他律的依据,加强纪律有利于促进自律和他律,加强自律和他律有利于维护纪律。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敬畏纪律、克己自律、习惯他律,努力做“三律”的模范。一、敬畏纪律纪律就是要求大家必须遵守的规章、规矩、条文。党的纪律是指中国共产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雷要而确立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
11、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无规矩则废,党无规矩则乱。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标志。马克思深刻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是最早提出“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的革命导师,毛主席也曾有句名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十年“文革”浩劫惨痛教训时,明确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纪律极为重要,它的政治作用,就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的实现。”胡锦涛同志强调,“党面临
12、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领袖们的这些教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教训、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铁的纪律做保证,纪律严明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什么时候纪律松弛了,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以敬畏之心来看待纪律,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党的纪律和规矩为自己的政治生涯作主,自觉做严
13、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模范。敝畏纪律当尊崇党章。党章是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总规矩,集中体现着党的基本理论和政治主张,集中体现着党的集体意志和原则要求,浓缩着党的发展历史,凝结着党的理论创新,体现着党的实践成果,蕴藏着党的精神追求。把党章这个总规矩立起来了,其他纪律规矩也就容易立起来。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不学党章,淡忘党章,不拿党章当回事。如果党组织不把党章当回事,对党内生活敷衍了事,必然会导致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就容易出现执政风险、腐败风险,甚至导致政治生态恶化;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不把党章当回事,搞腐败特权,规避组织监督,那就容易滑向腐败深渊。我们既然是党员,就要牢记入
14、党誓言,按照党的要求说话办事;就要对党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努力为党分忧;就要自觉维护党的信誉、形象,努力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就要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同各种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作斗争;就要立志永远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敬畏纪律当坚守“高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准则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在长期执政和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实现依规管党治党,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体现了党章规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德行,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线”o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
15、底线”。“高线”和“底线”都是党员的安全线、警戒线。坚守“底线”的根基在于坚持“高线”,无“高线”即无“底线”,破“底线”首先是忘却了“高线”。“高线”是“灯塔”,具有引领和导航的作用;“底线”是“堤坝”,具有规制和防线的作用。在遵守党的纪律方面,党员干部坚守“高线”,便能成为好干部;党员干部突破了“底线”,便会成为“阶下囚”。由此说开来,每一名党员都是在“高线”和“底线”之间徘徊,坚守“高线”,也就能守住“底线”;反之,守不住“高线”,就有可能突破“底线”。敬畏纪律当严守“底线”。“底线”是主体依据自身利益、情感、道义、法律所设定的不可跨越的临界线,一旦跨越了,主体的态度、立场和决策就会发
16、生质的变化,从可以接受,变成不可以接受。换句话说,“底线”是指不可逾越的红线、警戒线、限制范围、约束框架。“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会出现行为主体无法接受的坏结果,甚至导致彻底失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底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临界值,量变突破“底线”,即达到质变的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修订的条例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6个方面,为党组织和党员划出了“底线”。这条“底线”的内涵是党员干部不能在政治纪律上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结束,政治生涯结束,之前所有的奋斗就归于零;党员干部不能在组织纪律上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意味着失去了组
17、织的信任,得不到信任是件痛苦的事;党员干部不能在廉洁纪律上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意味着名节不保,保不住名节,人生就失去了价值;党员干部不能在群众纪律上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意味着丢掉了靠山,没有靠山的人行走就有困难;党员干部不能在工作纪律上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意味着不胜任,不胜任是要被淘汰的;党员干部不能在生活纪律上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意味着遭人诟病,遭人诟病会抬不起头。二、克己自律律,本意是法则、规章,引申为约束。自律就是遵循法纪,约束自我。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都曾对自律有过精辟的表述。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在于人类精神的自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在现实
18、生活中,由于人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行为方式不同,自律的意识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但对党员来说,能否自律,标准和要求却是相同的,因为自律是党员干部保持本色、展示觉悟的第一道防线,自律不过硬,他律再多,也难以发挥鞭策和激励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我理解,明白人就应当是善克己、能自律的人,克己自律应当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终身修行。克己自律当以律心为本。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身之主宰便是心,“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所谓律心,对党员来说,其实质就是要在内心深处厚植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
19、党人精神上的“钙”,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缺了这个“钙”,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党员干部律心的关键在于修好理想信念这门共产党人的“心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坚定对党的信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前进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不迷失自我。克己自律当以厚德为重。古人云:“官德乃为官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今人说,人的一生有三件事很难说的准,一是能活多大岁数很难说的准,二是能挣多少钱很难说的准,三是能当多大的官很难说的准。为什么说不准?因为人的德很难评价准,此时可能是德高望重,彼时可能是历史罪人。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罪人。顺
20、应时势可能会成为英雄,逆时势而动可能会成为罪人。时势在变,人也在变,因为有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轻易地从道德的制高点上来评价一个人。克己自律当以慎行为要。言为心声,行由心动。所谓慎行,就是要加强行为修养,做到举止得体、行为端正,这是律心、厚德的外在体现和根本归宿。古人云:“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指出:一个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我看来,从大的方面讲,党员干部慎行,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党章党规党纪禁止的,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搞变通、打“擦边球”,这是自律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纪律严、规矩多,而忘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不能以懈怠、懒散的态度对
21、待本职工作,这是自律的内在要求。克己自律当以思过为常。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生一世,孰能无过。”但“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改过。”“过而不改,必遭祸殃。”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卡耐基曾告诫人们,“放纵自己便是危机的开始,陷入危机若进一步放纵自己,则会出现新的危机,并且危机的危害程度会不断增大,甚至成指数成长趋势。”思过是提醒人们不论顺境逆境都不可放纵自己,不论有过无过都需警钟长鸣。“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作为党员干部,既要有“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的忧患意识,更要有“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的思想觉悟。即使达不到古代圣人三省吾身、昼夜以思的境界,也要时常把自己放在时间的
22、放大镜”、实践的“扫描仪”和群众的“探照灯”下,看一看,扫一扫,照一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校正轨迹,升华境界。三、习惯他律从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从狭义上讲,他律是指非自愿地执行包括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在内的一切社会规范。他律和自律对立统一于纪律之中,如果说自律是主观行为、是内因,那么他律就是客观存在、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通过外因传导压力,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就是纪律期望达到的最佳效果。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强调惩前幽后、治病救人,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强调教育监督管理并重,寓教化于惩治之中,既抓“不想腐”的教育,又建
23、立“不敢腐”的机制,同时彰显纪律的刚性和温度。刚性体现组织要求,温度体现组织关怀。作为党员干部,要想感受组织温度,必须服从刚性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来理解他律、适应他律、接受他律,在敬畏纪律、克己自律的同时,培育出接受他律的良好习惯。习惯他律要正确认识他律。敬畏党的纪律,仅有自律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他律来约束。这是因为自律有其局限性,人的很多行为不是自律可以完全控制的。每个人总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就像自己的后背,如果不借助他人或者工具,是看不到的。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自己的后背”这样的盲点,无论如何严格“自律”,总还有空间和死角需要修复修补。有些修复修补自律可以完成,有些修复修补
24、必须靠他律才能完成。比如,八项规定出台前,吃喝风、摆阔风、奢靡风屡禁不止,群众深恶痛绝,干部叫苦连天,八项规定出台,一下子就管住了许多在人们看来管不住、管不好的人和事,八项规定就是他律。也许有人会说制度不是万能的,但在我看来,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习惯他律才能更好自律。他律是自律的基础和动因。自律是他律内化的目标。自律重在“感”和“悟”,他律重在“治”和“罚”,两相比较,他律对人的外在行为可以收到明显宸慑效果。老百姓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不作死要自律,吃罚酒是他律。生活很美好不要作,敬酒要接受不要抗。自律他律都重要不要违。好习惯是养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能养成当然好,养不成就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2024 党纪 学习 教育 集中 研讨 交流会 交流 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