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政协初心和使命的确立.docx
《从西柏坡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政协初心和使命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西柏坡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政协初心和使命的确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西柏坡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政协初心和使命的确立自1948年“五一口号”发布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筹备和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迄今,学界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了人民政协创建的课题,主要包括党的革命理论和具体实践两方面内容;然而,尚未发现关于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的研究成果。故本文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召开新政协的历史事实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的确立过程。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人民政协
2、的初心和使命近代以来,为了彻底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诸多先驱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难探索,然而,他们无一例外地失败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1。此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随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成为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
3、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不过,马克思设想的是,社会主义只有在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生产条件之下才有可能实现;而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不可能照抄照搬马克思所设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模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由这个人民大众所建立的国家和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盟的民主联合政府”31313。由此可知,中国革命虽然无法跨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4、命阶段,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为革命的领导权已经从资产阶级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革命对象也不局限为封建主义,还包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通常被合称为“三座大山”。为了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而深入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毛泽东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4因此,中国共产党坚决领导了土地革命,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要推翻“三座大山”,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斗或工农联盟是不够的,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
5、战线,团结一切革命势力于统一战线才能达到目的。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是全民族人民大众的革命,除了帝国主义者、封建主义者、官僚资产阶级分子、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而外,其余的一切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有一个广大的和巩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广大,它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巩固,它具备了战胜任何敌人和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和源源不竭的能力。”31466刘少奇也自信地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取得50%以上的拥护是没有问题的,其他任何政党都没有我们这个地位。”5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实际上成为统一战线的共同目标,也成为全国人
6、民的奋斗目标。同时,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正确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不同于旧式农民战争,更不是历史上王朝更替,而是要“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其目的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6。显然,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列宁曾预言说:“革命斗争的经验,将提供出许多的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形式。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经验证明,实现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可以采用人民民主的形式。因此,实践证明,无产阶级专政有两种形式:苏维埃的形式和人民民主的形式。
7、7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抗战胜利后”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8。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光荣的历史担当。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194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决心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48年9月,毛泽东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8、为基础,但不是仅仅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有广大的统一战线,我们政权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打倒它们,就要打倒它们的国家,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9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后来发展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谢觉哉解释道:“民主事业是群众事业,不是个人的英雄事业。不要怕太民主了妨碍集中,民主越深入,越广泛,集中的力量才越大。”1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也建立了人民政协,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能够更好地集思广益,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1949年一二月间,苏联特使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毛泽东同他谈到即
9、将成立的新政权时说:“现在中国除共产党外,还有好几个各式各样的民主党派,有的已同我们合作多年了我们准备继续团结他们,照顾他们,给他们在政府部门的各个岗位上留下一定的位置。中共中央要求各解放区对于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应一律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加以保护”;他们“可以党派名义进行活动,并发展党员和会员”;“中共地方党领导机关对各民主党派应本着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分子,淘汰反动分子的方针,并以坦白诚恳的态度向他们解释中共的政策和主张,与之协商一切重大问题,以争取他们与中共一道前进”1240。正是由于这些举措,全国人民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旗帜下进一步团结越来,既发展和巩固了人民民
10、主统一战线,也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二、筹备和召开人民政协会议的过程贯彻了党的初心和使命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公开说明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步骤。第四条规定了“建立新中国“的依靠力量是“全国劳动人民”、“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具体方式是建立“统一战线”。第五条提纲挈领地规定了“建立新中国”的行动路线图,即“召开新政协一一召集人民代表大会一一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前往解放区,同中共一越筹备新政协,准备建立新中国,标志着各民主党派、
11、无党派民主人士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与中共团结合作的立场。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高度发扬民主,真诚地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建立新中国。1949年3月,毛泽东提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314379月4日在第一届政协座谈会上,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明确申明了新中国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各民主党派则必须联合起来,因之这些团体和党派的作用,是如何搞好各个团体及党派内部的组织,并进而为中国人民好好地工作,在这些团体、党派中间应该没有在朝党和在野党的分别”12300-301。这就完全排除
12、了“在朝党”和“在野党”二元对立的西方政党制度模式,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新型政党关系,预示着新中国将要建立一种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地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也意味着他们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李济深赞叹道:“我们的团结建国,必然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突飞猛进,使得全国同胞逐步生活于安定繁荣的环境中。”13692在中国共产党诚恳、耐心地团结、教育下,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思想进步很快,许多人自觉地接受和认同中共的领导。1949年1月22日,已经到达解放区的各民
13、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人发表声明,”一致认定,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棉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14596。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理论。同期,解放区内外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也纷纷发表谈话、声明或通电,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电,认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必定是与新民主主义同其内容。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斗争的进行,又必须在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才有不再中途夭折的保证”13699。不过,
14、蒋管区也有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并不认同李济深等55人的声明,特别是在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等人发起新的和平运动,企图以和谈为掩护,实现“划江而治”的图谋,确保长江以南各省及西北的一些地区。这也引发了部分中间势力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他们重新拾起已经破产的“中间路线”的主张,企图在和谈中造成同国民党、共产党“三分天下”的局面,并发表了一些错误主张。如,他们公开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和李宗仁等人,不是要求南京政府及李宗仁等人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立即逮捕蒋介石、陈立夫等一大批主要战犯,实现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和平,而是食而不化地坚持旧民主主义理论。要求“一、释放全国政治犯;二、取消抗战结束后
15、被迫停刊之刊物禁令;三、取消总动员法令及一切有关戡乱之特种刑事条例;四、恢复人民之居住旅行自由;五、允许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13810。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然承认南京反动统治,并不赞成中共“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主张,乃至某些主张还不如旧政协五项协议进步,遑论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国共产党耐心地说服、教育他们,“着重地说服他们坚持李济深等55人通电的主张,不要再与已来解放区的民主人士有任何分歧的言论和行动”11M2经过中国共产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国民党拒绝签署北平和平协定后,他们才彻底放弃了中间路线的幻想,真诚地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阵营中来。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中国
16、各民主党派,对于本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主席暨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所发布之进军命令,完全表示赞同,并竭诚拥护,以求迅速彻底消灭一切负隅抵抗之反动力量,完成解放全中国之任务”12239。后来,胡乔木认为,“大体说来,从1948年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到1949年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这两个基本问题上,与中共达成了共识。这为共同纲领的正式制定,创造了必要的前提”15。其次,人民政协的三大文献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要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就必须有共同政治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必须打倒帝国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柏坡 北京 新中国 成立 人民政协 初心 使命 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