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县乡村振兴专题经验交流材料6篇.docx
《2024年区县乡村振兴专题经验交流材料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区县乡村振兴专题经验交流材料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验交流:三个一线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加速经验做法:下好四步棋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经验交流:实施五项计划助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经验做法:三举措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经验做法:用好“三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经验做法:实施“三项行动”让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更加强经验交流:三个一线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加速近年来,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派优一线“排头兵”、建强一线“主心骨”、激发一线“动力源”,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加速。一、派优一线“排头兵”,充足乡村振兴力量。一是突出精准选派。坚持因村派人、因村选人,紧紧围绕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
2、点村,选派县直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结合干部年龄、特长和个人意愿等,按照每村1名第一书记、不少于2名县直以上部门驻村干部搭配,组建187个驻村工作队。2023年5月和12月,先后轮换选派563名干部到村。二是健全管理机制。落实驻村工作“四个划转”,通过组织、工资、管理、考核“四个划转”到基层,变垂直管理为属地管理,督促驻村干部扎根村寨、勤恳履职。加强驻村督导,强化“四个捆绑”,将管理情况纳入属地党委党建工作成效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并与派出单位年度综合考核挂钩。2023年以来,共开展驻村干部督导10余次。三是注重激励保障。落实驻村
3、工作保障政策,2023年以来,先后2次组织驻村干部进行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报销医疗费,按规定解决驻村工作经费2万元,定期报销交通补贴和驻村生活补贴,切实解除后顾之忧。落实定期走访慰问制度,乡镇定期组织开展座谈,派出单位定期到村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评先选优力度,自2023年以来,推荐省、市、县表彰65人,提拔晋升优秀驻村干部23人。二、建强一线“主心骨”,坚固乡村振兴堡垒。一是为干部赋能。严把村干部入口关,大力推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依托东西部协作交流、县乡党校等,开展能力提升、学历提升行动,把村党组织书记培养成村集体经济“掌门人”,提升村干部能力水平。202
4、3年以来,培训村党组织书记733人次,大专以上学历村党组织书记达156人。二是为后备蓄力。按照每村至少储备2名后备干部的要求,将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纳入村级后备力量管理,在3个街遒推行社区职业工作者制度,公开招聘85人,落实序列等级管理、激励保障等制度,为城市治理储备新鲜力量。目前,全县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28名。三是为支部固本。持续巩固提升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成果,制定基层党建“3+N”结对联系工作方案,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结对联系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县直工委,通过列席会议、实地指导等,督促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
5、制度。规范村级挂牌和事务,落实基层减负措施,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作用。三、激发一线“动力源”,拓展乡村振兴路子。一是搭建强村富民平台。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围绕两强两富”目标,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计划,按照“乡很统筹、支部引领、平台共建、抱团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强村富民工坊和新型集体经济实体。全县22个乡镇(街道)均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打造“强村富民”工坊66个。二是整合强村富民资源。清理村级固定资产、闲置资源、沉淀资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2023年以来,全县共盘活闲置资产21处,盘活各村(社区)沉淀资金1274.6万元,村干部认筹126
6、5万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00余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项目78个。三是创新强村富民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村施策,采取村村联营、村企合营、村社自营的三种模式,找准发展路子,激发内生动力。X旗采取村村联营模式,整合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沉淀资金开办“农资超市”;X镇采取村社自营模式,由村集体经济自主开办脐橙加工厂、潮砥扣肉加工厂、潮砥富农纸业等,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新业态。2023年以来,各乡镇“强村富民”公司收入均达100万元以上,2024年将有100个村经营性收入达45万元。经验做法:下好四步棋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近年来,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
7、把人才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合力下好人才储备“先手棋”、培育“关键棋”、选用“制胜棋”、服务“保障棋”,不断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下好储备“先手棋”,不拘一格聚英才。一是依托情感纽带引。发挥乡情乡愁纽带作用,常态化挖掘县籍在外优秀人才,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和企业家返乡契机召开座谈会,推介家乡政策、资源等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共召开座谈会4次,吸纳本土人才20余人。二是依托政策机制引。建立完善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制度机制,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用好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等渠道,不断扩大人才总量。三年来,共招录基层公务员、事业人员480余名。三是依托招商项目引
8、依托“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双招双引”等平台,鼓励各类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来印投资,并给予政策倾斜和项目经费奖励,达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效果。目前,引进年产10万吨酱醋生产项目等18个,总投资21.15亿元,其中符合条件的创业人才项目4个已通过县级发改部门审核认定。下好培育“关键棋”,分级分类育良才。一是抓好头雁领航“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擂台比武”活动,辖区内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内容谈经验、晒成绩、畅未来,争相亮出“金点子”,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县17个乡镇(街道)“擂台比武”活动已实
9、现全覆盖,累计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次。二是坚持强雁带动。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精准识别等措施,挖掘当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人才后备库”“乡村工匠库”,并分类实施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截至目前,成功推荐申报市级乡土人才35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三是助力雏雁成长。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三级梯队培养”制度,着力将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培养成党员,将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将后备干部培养成优秀村干部,不断提升雏雁本领,培育充实乡村振兴青年力量。下好选用“制胜棋”,靶向施策用优才。一是用好模范先锋人才。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原则,从返乡
10、毕业大学生、经商返乡人员等党员群体中,择优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热心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断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能力。二是用好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难题,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助力科技项目和开展技术培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截至目前,18名科技特派员成功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3个,培养本土技术能手98人,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3期1800余人次。三是用好青年干部人才。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支持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协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点的实施方案,选派专业技术较高、综合素质过硬的青年人才深入基层一线担当作为、贡献力
11、量,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100名青年人才已全部报到,在基层一线当主角、挑大梁。下好服务“保障棋”,倾心倾力留人才。一是落实关心关爱制度。持续深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采取定期走访看望、重要节日探望慰问、座谈交流、电话信函等方式,掌握专家人才在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近年以来,共走访慰问60余人次,解决现实问题30余个。二是落实待遇保障制度。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好人才工作服务窗口和“96567”人才服务热线,打造“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贴、安家补助费、县管专家津贴,激励人才
12、队伍干事创业激情。近年来,发放各类人才津贴近40万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事宜9次,装修提质人才公寓42套。三是落实宣传推介制度。以人才日”系列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专家人才健康体检和“人才话发展聚智创未来”等活动,开设“邛江人才”专栏,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挖掘各个领域专家人才先进事迹,持续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营造爱才惜才浓厚氛围。经验交流:实施五项计划助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县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坚持以“源动先锋红耀黔东”为载体,以“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组织提质、队伍提能、人才提升、治理提效、发展提速“五项计划”,助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一、实施“组织
13、提质”计划,夯实筑牢战斗堡垒。坚持党委领导统筹,聚焦主责主业,制定完善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清单5项35条,定期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会议听取工作推进情况,研究部署党建、组织、人才、产业、项目等相关事宜。持续建强基层组织,健全“村党支部(党委、党总支)一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一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完善党组织包片联系责任分工机制,落实37名县级领导、83个部门、18个国有企业等包村联片责任,负责包保村寨(片区)的党建指导、组织管理、产业发展等,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乡镇主抓、村级落实的“四责协同”的联动格局,全方位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同时,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
14、倒排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和8个后进村党组织,采取“四个一一村一策”方式进行整顿,落实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为打造“五好双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打好基础。二、实施“队伍提能”计划,选优配强头雁队伍。多渠道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源头培养”工程,依托县职校开设“学历技能提升班”,将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213名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学历提升工作。2023年举办全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专题培训班,实现66名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培训全覆盖,持续选派村党组织书记赴东莞跟岗锻炼,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同时,按照“五个一批
15、的方式,从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储备大专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38名,并建立动态管理工作台账,落实“2+1”结对帮带机制,有序组织后备力量跟岗学习、列席会议、参与村组事务管理等,切实提升处理基层事务的工作能力,为下一轮换届工作做足准备。持续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积极指导并参加所驻村(社区)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切实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提升村(社区)“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和为民办事服务水平。2023年,调整轮换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74名。三、实施“人才提升”计划,选育引用乡村人才。全面摸清县外玉籍人才底数,分级建立县、乡乡土人才库,发挥好“春晖
16、行动风筝计划”作用,健全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积极引导玉籍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共邀请成功人士210余人,组织开展交流交心座谈会40余次,引导人才返乡创办企业50余家。持续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培育,制定印发县乡村规划师、产业指导员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健全完善“一师一员”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完成首批67名乡村振兴师、产业指导员的培育工作,”一师一员”参与各类规划指导70余次、乡村规划研讨6次,开展产业发展技术指导130余次。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整合人社、农业、乡村振兴、群团组织等培训资源,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工、手工编织、家政服务、
17、种植养殖等多项实用性技能培训I,帮助从业人员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切实让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截至目前,共开展技能培训280余次,覆盖2.2万余人次。四、实施“发展提速”计划,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深入开展“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紧扣“两强两富”目标,深入推广“六共”机制,结合实际印发县创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工作方案,建立“联村县领导督办+乡(很、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力、+县直部门、县级国有企业联建”的工作体系,完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等共建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做法,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打造12个发
18、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建立18个“强村富民”公司、工坊,62个行政村因地制宜注册成立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公司),围绕“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工作要求,抓好1个以上示范村、5个以上达标村培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资。同时,深入推进田冲村红色美丽村庄发展带动,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品牌,发挥样板和辐射作用,带动连片规划、集群运营、联建共建,实现以点连线、以线促面。五、实施“治理提效”计划,健全完善治理体系。健全村党组织和基层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一约四会”等议事决策操作规程,就群众关切的社会治安、移风易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赡养老人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逐步形成村民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区县 乡村 振兴 专题 经验 交流 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