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转变的特征.docx
《世界经济形势转变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形势转变的特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界经济形势转变的特征世界经济形势转变的特征 2013/09/18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美国之所以在世界经济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遥遥领先的GDP总量,第二是无可替代的美元国际地位,第三是美国在国际性经济组织中的绝对主导权。因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一极地位优势在短时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撼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危机中保持稳定增长并迅速崛起,欧盟和日本虽然经济实力式微但总体力量强大,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三个主要优势也面临挑战。正如已故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认为的,未来世界政治将是一个
2、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冲突,世界经济多极化也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一极优势地位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多极化趋势、储备货币的多元化趋势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三个方面:(一)增长多极化趋势以1764年瓦特改进工业蒸汽机为标志,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率先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展以及对北美殖民地区的带动促使欧美少数几个工业化国家一直主导着全球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式的文明一直引领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方向,持续至今。2000年以前,G7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以上,
3、世界的经济增长贡献也主要来源于这些国家,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二战后,随着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许多获得独立的国家纷纷集中力量发展本国经济,制定和实施各种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先后出现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的经济腾飞以及拉美国家经济自由化改革成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增长奇迹等等。进入21世纪,以新钻十一国(E11)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头十年里已经超过了OECD老工业化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1世纪将是一个增长多极化的世纪,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会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二)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第一
4、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国际经济贸易中所使用的国际性货币主要是英镑、法郎和马克。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的二十年时间,美元和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性货币。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其建立之初就存在着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即“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一国的主权货币而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要能保证其币值的稳定。这一方面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保证兑换的可实现性;另一方面要求其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换句话说美元在国内和国外都不能贬值或剧烈波动。但是,随着各国间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和对国际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以上两个方面对美
5、元的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情。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建立起来的是沿用至今的“牙买加体系”,它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多元浮动的国际货币和汇率制度。由于美国的特殊地位使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然保持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相对地位有所下降,英镑、马克和日元充当了与美元相抗衡的角色。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的国际储备除了美元、英镑、马克、日元外,还有法国法郎、瑞士法郎、荷兰盾等,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随着欧盟的正式成立以及随后欧元的正式发行,一度形成了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多种国际货币同时使用的局面。另外,黄金、特别提款权(SDR)、石油等储备资源也占国际储备的一定份
6、额。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地位更受到质疑,各国纷纷呼吁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009年,占全球经济份额15%的“金砖四国”首脑峰会首次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议议题之一便是对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讨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积极倡导储备货币多元化发展,打破美元在世界金融系统的统治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一度高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署名文章,呼吁创造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多元化将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三)区域性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各国纷纷组建和加入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使得区域性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一般来说
7、区域性贸易安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协定比WTO框架下的协议更优惠,与WTO现存制度也不存在冲突,因此对成员国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据WTO统计,区域性贸易协定(RTAS)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3个,在60年代有19个,在70年代为39个,虽然在80年代下降到14个,但是在90年代又迅猛增加到82个。进入新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潮流。据统计,2002年,已向WTO报告的区域性贸易协议达到250个;2007年,在WTO登记的区域性贸易协定为380个;2010年底,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协定达到400个;2011年,向WTO报告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方面的区域性贸易安排为50
8、5个。在所有这些区域性贸易协定当中,自由贸易区协定是最主要的类型,占总贸易协定的90%以上。目前全球2/3左右的贸易是发生在这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的,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让位于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主要有:欧盟(EU,1993)、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99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2010)、安第斯国家共同体(CAN,1969)、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1991)等;其他非正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6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上海合作组织(SCO,2001)、海湾阿拉
9、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1981)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一贯倡导的是不结盟,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不得不改变一贯的政策,积极加入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政治、军事组织。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2010)、智利(2009)、巴基斯坦(2009)、新西兰(2008)、新加坡(2009)、秘鲁(2009)等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成立自贸区,与澳大利亚、海合会、冰岛、挪威、哥斯达黎加、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国家和经济组织的自贸区协定处于谈判阶段,另外与印度和韩国的贸易优惠安排正在研究之中。二、国际经济治理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国际经济治理指的是,为了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经济 形势 转变 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