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1.docx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1.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备课设计主备人课题名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2、通过观看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视资料、通过识读三大战役示意图等资料,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3,通过对三大战役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重点: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数学重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知识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评法过程线问题线活动线反思补救温故知
2、新熨习导入模块一一场改革嬴人心-土地改革自主学习,交流释疑材料引领,点拨释疑巩固记忆,检查反馈模块二挺进中原转格局战略进攻模块三三大战役决胜负战略决战模块四渡江战役安天下史料研读,合作探究变式练习,巩固提升课堂小结达标检测达标检测订正反馈重庆谈判目的、签署文件、意义?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时间?标志?3、国民党重点进攻地区?怎样被粉碎?解放区土地改革政策时间措施结果意义1.你怎样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2、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财产。至1949年6月,解放区约有1亿农民分得3.75亿亩土地材料三: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
3、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党怎样调整土地政策?土地改革意义?1、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间、指挥者、军队及意义?三则材料中双方力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三大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意义三大战役胜利意义渡江战役时间、经过、结果?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谈谈你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材料二原子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1 24 人民 解放战争 胜利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