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docx
《中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1995-2014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从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概念角度,对中俄高技术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以及出口市场结构测度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水平,并计算贸易结合指数、加权后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水平。还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俄技术产品竞争性及互补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结果从高技术发展政策与产品层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高技术产品,竞争性,互补性,中国-俄罗斯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
2、05-0069-08一、 引 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技术产业来增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科技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由于各国都在极力促进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创新化、国际化,促使贸易商品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商品演进,从而导致高技术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竞争领域从传统的工业制成品过渡到以信息产品为主体的高技术产品。俄罗斯是欧洲第一大国,也是中国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中俄有约4300公里的边界线相连,根据国际贸易里的引力模型,由于二者经济规模(GDP)较大,双方距离较近,因此中俄的双边贸易规模颇为可观,然而现实中,虽
3、然中俄的双边贸易由来已久,但规模远不及预期。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3%,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仅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84%,说明两国的双边贸易往来密切程度远落后于两国在政治军事战略层面的合作。2014年,李克强出访俄罗斯,与俄罗斯签署了将近40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金融、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一带一路”战略及中俄自贸区的规划都在酝酿成形之中,因此在这关键时期,对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研究及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二、 文献综述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1817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存在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并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生产者应根据“
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双方均可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Balass, 1965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一测度一国比较优势的方法,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还提出了由比较优势理论所引申出的其它统计评价方法,如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等。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由Drysdale, 1969提出,他指出若两国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存在的原因是贸易互补还是贸易偏向?基于这一问题,他给出了
5、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TCI)这一测度贸易互补性的工具。?P于中俄贸易关系及贸易互补性研究,国内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上都有所分析。杨希燕和王笛, 2005对中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并引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研究两国贸易比较优势,测算结果得出两国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创新运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两国未来贸易互补性潜力后,发现两国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以贸易互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相关指数进行贸易互补性测算的文献也较多。陈可安, 2000梳理了贸易互补性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双边贸易比较优势的六种测定方法及两个反映双边贸易性质的指标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6、并对玉米、大豆、茶叶等七种农产品对日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解忠涛, 2006通过相关指数分析和模型测算,证明中国与日韩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的潜力很大,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深化。出口结构现状(一) 中国与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起步,初始规模较小。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和1995年的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了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从出口来看,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由1995年仅有的13085亿美元, 2014年上升到496275亿美元,增长了36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22%,占全国贸易出口总
7、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88%增长到2014年的212%;从进口来看,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由1995年的16130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267606亿美元,增长了156倍,年均增长率为179%,占全国贸易进口总额的变化较小,由1995年的122%变动至2014年的137%,仅增长了15%;从进出口总额来看,1995-2014年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2921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763881亿美元,增长了252倍,年均增长率为201%,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04%提升到2014年的178%。根据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及进出口差额数据,绘制成图1,由图示可知
8、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出口贸易额几乎同步增长,贸易差额变动很小。1998-2004年,贸易差额为负数,2005-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局面打开,贸易差额显著增大。1995-1999年,高技术产品贸易额增长幅度较小,此时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处于启动阶段;2000-2006年,高技术产品贸易开启了高速发展阶段,2007-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国际因素影响,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有下滑;2010-2014年,贸易进出口总额都在稳步上升,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贸易差额在1995-2014年处于波动阶段,顺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中国重视产品贸易科技创新,致力于
9、提升科技含量,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力逐年提升。 同样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俄罗斯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增长并非十分迅速,出口总额由1995年的2211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9808亿美元,仅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率达11%,占全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自1996-2014年基本保持平缓,变动甚微;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额有一定的增长,国内对于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在逐渐提升,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由1996年的3377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36821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为172%,占全国贸易进口总额的变化较小,由1996年的5
10、6%变动至2014年的128%,增长了72%;1996-2014年间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自1996年的558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6628亿美元,增长了73倍,年均增长率为142%,占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动较小,由1996年的37%提升到2014年的59%,仅仅增长了22%;除1999-2000年出现小额的顺差外,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并且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年逆差达到27013亿美元之多。根据获得的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及进出口差额数据得到图2,由图可知:1996-2014年,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增长十分平缓,增长率维持在25%上下;进口贸易额实
11、现较快增长,尤其在2003-2008年,2010-2014年进口贸易增长迅速,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口出现唯一一次下跌;从贸易差额来看,变动较大。1996-1998,2001-2014年,贸易差额均为负数,且皆为巨额逆差。逆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偏重于能源、材料、矿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创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足,导致高技术产品进口依赖性较大,出口竞争力不足。(二) 中俄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现状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由 1996 年的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电子通信设备、化学品和科学仪器4类变成了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电子通信设备和科学仪器这3类,主要分类产品总比重在增加。从当前贸易结构来看,电子通
12、信设备是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其次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合计所占比重达到了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 80%以上,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1996-2014年,俄罗斯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主要倾向于航空航天设备、电子通信设备、非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这4类产品,且重要产品分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见表2。数据来源:由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四、 中俄高技术出口竞争性及互补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Panel Data(一) 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选取解释变量的选取:1 经济规模理论上讲,由于规模经济和引力影响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市场规模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贸易影响及贸易规模越大,贸易竞争力则
13、越强,本文采用中国与俄罗斯的GDP均值来表示双方的经济规模,记为GDP。2 科技投入水平研发支出R&D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代表一国的科技投入水平,固本文采用R&D作为衡量科技投入水平的变量。3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学界基本就国际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达成了共识,因此许多国家期望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加快提升本国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本文采用中国和俄罗斯双边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衡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记为FDI。4 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量高技术产品专利申请量与一国高技术产业水平具有必然联系,且定然存在正向关系,一国专利申请量越多,该国高技术产业水
14、平发达程度越高,该指标记为PA。以上变量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被解释变量的选取: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及互补性,被解释变量应分为两个,选择中对俄高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互补性程度,选择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代表竞争性程度。(二) 模型建立过程1 数据单位根检验在分析之前我们应该通过统计检验序列数据是否平稳,若数据非平稳,可能会造成虚假回归等问题,导致回归方程不能反映实际。单位根检验可以用以检验序列数据是否平稳的常规方法。由于各因素数据的量纲不同,彼此差距较大,首先对各数据统一取对数进行统一处理,再进行单位根检验。表3给出了单位根检验的结果
15、证明各序列均为平稳序列。2 数据协整检验本章是针对中俄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必须确定本文选取的各可能影响因素与前文选定的被解释变量是否确实存在因果联系,因此采用协整检验检验各变量之间长期内是否存在某种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下: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模型。3 模型设定形式的选择在面板数据介绍中已?指出panel data模型主要有三类: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选用哪种模型通常采用F检验。F2=S3-S1/N-1k+1S1/NT-Nk+1FN-1k+1,NT-k-1(4-1)F1=S2-S1/N-1kS1/NT-Nk+1F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俄 高新技术 产品 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