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带状疱疹教学查房课件.ppt
《中医科带状疱疹教学查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带状疱疹教学查房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带状疱疹的教学查房 中西医结合科 闫建汶2016.12.07 一、一、二、医疗诊断二、医疗诊断三、治疗方案三、治疗方案四、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病史汇报病史汇报五、饮食指导五、饮食指导病 历 汇 报 患者董腾蛟,男,28岁,因“左侧颜面部水泡伴头疼3天余”,门诊拟“带状疱疹合并感染2.颈部淋巴结肿大”,于2016年11月25日11:55:15:00收住入院。病史特点总结如下:主诉:左侧颜面部水泡伴头疼3天余 患者于3天前无诱因左侧颜面部疱疹,高出皮肤表面,流出少许水样分泌物,无瘙痒,头疼,无头晕,当时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症状未见好转,故今日到我科门诊就诊,门诊以“1.带状疱疹合
2、并感染2.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收入院,本次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神志清,无头晕,有头疼,无恶心及呕吐,无纳差及消瘦,二便正常病 历 汇 报 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急性病容,测T36.4,P:90次/分,R:21次/分,BP:113/82mmHg,左侧颜面部疱疹,高出皮肤表面,流出少许水样分泌物,无瘙痒,颈软,颈静脉无怒张,颈部淋巴结触及疼痛,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9.39*109/L RBC 7.16*1012/L ;生化:肝功:GGT 74U/L,肾功:尿素7.64mmlo/L,肌酐 :139umol/L,尿酸496umol/L,C-反应蛋白:4.3mg/L。病 历
3、汇 报医疗诊断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蛇串疮(肝经热毒证)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伴神经根病变医疗诊断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侧颜面部水泡伴头疼3天余”为主诉,宜属中医“蛇串疮”之病。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肝经热毒之证。医疗诊断西医诊断依据:1.主诉:左侧颜面部水泡伴头疼3天余2.查体:左侧颜面部疱疹,高出皮肤表面,流出少许水样分泌物,无瘙痒。医疗诊断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应与肠胃积热证相鉴别,本病以水疱发生在口周或唇黏膜部位,伴口臭、胃纳差,脘腹胀闷不适 西医鉴别诊断:应与水痘相鉴别,水痘以躯干四肢出现向心性脐窝状水疱为特征。四、
4、治疗方案1.中医辨证论治:(1)肝经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 栀子10g 黄芩10g 生地 10g 板蓝根15g 大青叶15g 车前子10g(包煎)泽泻10g 元胡10g 生甘草6g中成药:可予清热解毒除湿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可选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针剂。治疗方案(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10g 茯苓15g 陈皮10g 厚朴10g 泽泻10g 滑石30g(先煎)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元胡10g 生甘草6g 中成药:可予健脾除湿的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等。疼痛剧烈者可配合
5、内服元胡止痛胶囊。可选用健脾益气中药针剂,如黄芪注射液等。治疗方案(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赤芍15g 白芍15g 当归10g 柴胡10g 薄荷3g(后下)桃仁10g 红花10g 元胡10g 双花藤15g 陈皮10g 炙甘草6g中成药:可予活血止痛中成药如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丸等。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针剂,如丹参注射液等。治疗方案2.西医治疗(1).镇静止痛剂:如APC,每次1片,必要时服;卡马西平100mg,每日3次口服;多虑平25mg,每日3次口服。(2).抗病毒剂:如阿糖腺苷每日15mg/kg,静注10日;阿昔洛韦100m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科 带状疱疹 教学 查房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