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doc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数据分析我校九年级共有2个班,参考人数77人,实际77人,总分 5294 分,均分68.75分,最 高分99,最低分 14 分,及格人数39人,及格率50.65,优秀人数 3人,优秀率 3.9。二、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试卷满分为 120 分,试题结构完全符合中考要求,共有三个版块:第一题:基础(25分),第二题:阅读(45 分),第三题:作文(50 分)。该试卷知识涵盖面较广,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的阅读材料,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且严格执行大纲要求,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综观本套试卷,共有23个
2、小题。题型稳定,题量适中。呈现几大特点:1、注重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查。全卷对于课内所学知识的考查占了21分的比重,相对以往的考试这样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阅读第一、第二个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所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曹刿论战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学习情况。文言文作为对比阅读,两篇都是课内的也比较少见。2、从试题选材的角度看,不回避热点、重点、焦点。例如:、曹刿论战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五、六单元的重点篇目,属易考点。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地域特色。字音字形、仿写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内容,为时下的热点和焦点。3、覆盖面广,题型全面。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
3、文,病句,文学文化常识等都有。4、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如作文仍保持较大的比重,命题宽中有严,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同时淡化了文体要求。5、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主观题允许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开放性试题,鼓励个人看法。尤其是基础第五题,从命题者的角度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很有创新。4、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阅读题中莫言的丑兵 ,通过对丑兵的描写, 表现了丑兵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赞美了丑兵善良美
4、好的心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5、命题作文接近生活,便于学生发挥个性。两题选做一题,题材广阔,重点考查学生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书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现个性。作文题目体现生活性与实践性,贯彻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的新课程理念。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卷面成绩看,学生基础性题得分最高,作文得分率次之,阅读题得分率最低,不管从哪方面看,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学生总体语文素养偏低。综合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如下问题:(一)基础知识薄弱,语句运用能力有待加强。1、第1题考查经典诗文的默写,满分13 分,是最容易得分的项目,但做得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书写不够工整、准确,有错字、漏字、添字现象,错
5、在“迹”、“鍪”、“洲”、“畔”“ 而”“尔”等字上。这都是课内学习过的内容,要求背诵的,但是小部分同学没有记下来,还有个别同学会背不会写准确的字,所以失分也较多。第2题为病句选择题,这类基础知识一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 二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加强方法上的引导。第3小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由于学生对郭沫若的屈原这本书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回答的很不理想,得分偏低。第4题考查字音、字形和修辞的正确使用,满分8 分,学生完成的不太好, 特别是“载”字的读音、未雨绸缪的“缪”字。第5题很多学生答非所问,设计的问题不能扣住中心。学生失分较多。2、阅读缺乏概括分析能力,对文本理解感悟不到位。第二部分阅读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期中考试 质量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