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ppt(2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流行病学、诊断分型、预防、教育管理2003年版2007年版2010年版2013年版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2007年版三级预防提出明确目标和措施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强调早期达标的重要性2010年版修改血糖控制目标强调综合治疗和心血管病变的防治制定新的诊治流程图2003年初次编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和监护2013年版:中国指南,中国证据,中国实践更注重在中国人群中产生的临床证据2013版指南重要变更控制目标空腹血糖由3.97.2mmol/L改为4.47.0mmol/L收缩压由130mmHg改为140mmHg合并心血管疾病者LDL-c目标由2.07mmol/
2、L改为1.8mmol/L修订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增加胰岛素治疗路径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路径修订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适应证采用新的妊娠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增加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章节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与挑战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形势更严峻*城市患病率调查年份(诊断标准)1980(兰州标准)1986(WHO 1985)1994(WHO 1985)2002(WHO 1999)2007-2008(WHO 1999)调查人数30万10万21万10万4.6万年龄(岁)全人群25-6425-641820筛查方法尿糖+馒头餐2hPG筛选高危人群馒头餐2hPG筛选高危人群馒头餐2hPG筛选高危
3、人群FPG筛选高危人群OGTT一步法患病率(%)*2010 年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18 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WHO 1999 诊断标准:患病率 9.7%同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患病率 11.6%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达60%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患者的平均BMI约25kg/m2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控制达标率低Ji LN,et al.Am J Med.2013;126:925.e11-925.
4、e22达标比例HbA1c 7%47.7%BP130/80mmHg28.4%TCH4.5 mmol/L36.1%全部达标5.6%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诊断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加 随机血糖11.1 或2)空腹血糖(FPG)7.0 或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2h)血糖11.1空腹状态:至少8 h 未进食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诊断标准仍采用WHO1999标准暂不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糖代谢的分类和标准糖代谢分类静脉血浆葡
5、萄糖(mmol/L)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hPPG)正常血糖(NGR)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糖耐量减低(IGT)7.07.8-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95百分位)且合并下述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2.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GDM筛查年龄和频率成人高危人群:及早开始成人非高危人群:40岁开始儿童青少年高危人群:10岁开始;青春期提前者从青春期开始筛查方法推荐采用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小时血
6、糖)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筛查空腹血糖,但有漏诊的可能性常规筛查暂不推荐HbA1c 检测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2型糖尿病干预研究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200220032005200620082012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6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DPP)3Toranomon研究7印度糖尿病预防计划(IDPP)519972001阿卡波糖-STOP-NIDDM研究大庆研究1大庆研究20年随访8罗格列酮-DREAM研究9曲格列酮-TRIPOD研究5二甲双胍-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DPP)3甘精胰岛素-ORIGIN研究11吡格列酮-ACTNOW研究1020111.PanXR,e
7、tal.DiabetesCare.1997Apr;20(4):537-44.2.杨文英等.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4.3.KnowlerWC,etal.NEnglJMed.2002Feb7;346(6):393-403.4.ChiassonJL,etal.Lancet.2002Jun15;359(9323):2072-7.5.BuchananTA,etal.Diabetes.2002Sep;51(9):2796-2803.6.LindstrmJ,etal.DiabetesCare.2003Dec;26(12):3230-6.7.KosakaK,etal.Diabete
8、sResClinPract.2005Feb;67(2):152-62.8.LiG,etal.Lancet.2008May24;371(9626):1783-9.9.DREAMTrialInvestigators.Lancet2006;368:1096-1105.10.DeFronzoRA,etal.NEnglJMed.2011Mar24;364(12):1104-15.11.TheORIGINTrialInvestigators.NEnglJMed.2012Jun11.伏格列波糖 VICTORY2009阿卡波糖、二甲双胍-中国5中心3年观察研究2 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IGT进展n中国大庆研究n芬
9、兰糖尿病预防研究(FDPS):相对风险下降36%n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DPP):相对风险下降58%20406080062010066%43%93%80%51%(RR:049;95%CI:033073)43%干预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对照组随访时间(年)发病率:%Lancet 2008;371:178389.Lancet 2006;368:167379.N Engl J Med 2002;346:393403.暂不推荐使用药物干预预防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策略新诊断和早期2 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降糖、降压、调脂(主要是降低LDL-C)和阿司匹林治疗三级预防策略血糖控制
10、目标个体化降压、调脂(主要是降低LDL-C)、阿司匹林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教育和管理目标糖尿病教育的内容1.糖尿病的自然进程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3.糖尿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急慢性并发症4.个体化的治疗目标5.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6.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7.饮食、运动、口服药、胰岛素治疗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8.自我血糖监测(SMBG)、尿糖监测和应采取的干预措施9.SMBG、尿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等具体操作技巧10.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的具体技巧11
11、特殊情况应对措施(如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12.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13.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血糖监测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4%6%)治疗之初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适用于无法监测血糖的情况任何时候尿糖均应为阴性自我血糖监测尿糖的自我监测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餐前血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他降糖治疗有低血糖风险时餐后血糖注射餐时胰岛素的患者采用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者睡前血糖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晚餐前胰岛素的患者夜间血糖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剧烈运动前后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每天监测4-
12、7次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的一周内连续监测三天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者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使用口服降糖药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者 根据需要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监测血脂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DL-C)用调脂药物者应在用药后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血压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血压指导高血压患者每日在家中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临床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初访随访每季度随访年随访体重/身高/腰围血压空腹/餐后血糖HbA1c尿常规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白蛋白/尿肌酐
13、a肌酐/BUN肝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心电图眼:视力及眼底足: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2型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总则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针对超重或肥胖者推荐适度减重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维持合理体重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脂、血压)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 细胞负荷营养素脂肪供能30%饱和脂肪酸供能7%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10%20%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 10%胆固醇摄入量16.7 mmol/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严重肾病
14、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指导原则运动量每周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形式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每周最好进行2 次抗阻运动与患者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记录运动日记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临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戒烟吸烟与肿瘤、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过早死亡的风险增高相关应劝诫每一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停止吸烟第二部分 控制目标及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治疗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检测指标目标值血糖*(mmol/L)空腹4.4-7.
15、0非空腹10.0HbA1c(%)7.0血压(mmHg)140/80TC(mmol/L)4.5HDL-C(mmol/L)男性1.0女性1.3TG(mmol/L)1.7LDL-C(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合并冠心病1.8体重指数(BMI,kg/m2)24.0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性2.5(22.0mg/g)女性3.5(31.0mg/g)尿白蛋白排泄率20g/min(30.0mg/d)主动有氧运动(分钟/周)150首要原则是个体化空腹血糖控制目标由3.9-7.2mmol/L 改为4.4-7.0mmol/L,以避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循证医学研究中把收缩压控制到130mmHg
16、时,没有看到显著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故将收缩压的控制目标修订为140mmHg二级预防中LDL-C 目标定为 1.8mmol/L,与国际多数指南一致制定控制目标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合理控制目标(HbA1c7%)适合大多数非妊娠成年患者更严格(如6.5%)的目标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且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更宽松的目标(如132.6ummol/L,女性123.8umol/L 或 eGFR7%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人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每日1-2次注射(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
17、3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治疗路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法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起始剂量为0.2U/(kgd)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法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每
18、日1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U/(kgd),晚餐前注射。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0.4U/(kgd),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U,直到血糖达标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路径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
19、调整睡前三 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U,直到血糖达标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天调整1次,直到血糖达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中使用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间:2周-3个月目标:FPG 4.4-7.0mmol/L,PPG10mmol/L,暂不以HbA1c作为目标后续治疗方案由专科医生决定达标且临床缓解者可定期随访血糖再次升高即(空腹血糖7.0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 10.0 mmol/L)重新起始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装置胰岛素注射器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笔
20、或者特充装置)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内容胰岛素治疗的方案注射装置的选择及管理注射部位的选择、护理及自我检查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角度及捏皮的合理运用)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选择长度合适的针头针头使用后的安全处置胰岛素注射装置的合理选择和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是保证胰岛素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2-4倍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Lancet 2010;375:2215每年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心血管病现病史及既往史年龄心血管风险因素(吸烟、血脂紊乱、高血压和家族史,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肾脏损
21、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房颤降压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盐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心理平衡降压治疗120/80mmHg启动生活方式干预140/80mmHg考虑启动药物治疗160mmHg必须启动药物治疗降压获益主要与血压控制本身相关首选ACEI或ARB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监测常见的血脂紊乱是甘油三酯升高及HDL-C 降低每年至少监测一次血脂(包括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HDL-C)接受调脂治疗者根据需要增加检测次数降脂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增加n-3脂肪酸、
22、粘性纤维、植物固醇/甾醇的摄入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降脂治疗调脂药物治疗时,应将降低LDL-C 作为首要目标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显著降低CVD和死亡风险在他汀基础上使用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HDL-C药物,不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使用及控制目标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者使用他汀类药物LDL-c 控制目标1.8 mmol/L无心血管疾病,但年龄超过40 岁并有一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使用他汀类药物LDL-c控制目标2.6 mmol/L 或具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LDL-c控制目标10%)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1项危
23、险因素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根据临床判断是否服用中危心血管风险者(10年心血管风险5%10%)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中青年患者(男性50岁或女性50岁或女性60岁)不推荐使用心血管低风险患者(10 年心血管风险5%)男性50 岁或女性60 岁且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氯吡格雷(75 mg/d)作为替代治疗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1年c第三部分 低血糖、糖尿病并发症低 血 糖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低血糖诊断标准可引起低血
24、糖的药物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可引起低血糖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低血糖风险较小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和TZDs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 中枢神经症状心悸神志改变焦虑认知障碍出汗抽搐饥饿感昏迷低血糖的临床表现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严重低血糖需要旁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无症状性低血糖 血糖3.9mmol/L,但无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分类低血糖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的调整剂量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定时
25、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低血糖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或适当调高血糖控制目标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应积极寻找原因,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和用量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低血糖治疗流程意识障碍者意识清楚者口服1520 g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给予50%葡萄糖液2040 ml静推,或胰高血糖素0.51 mg,肌注血糖仍3.9 mmol/L,再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推血糖仍3.0 mmo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60 ml静脉注射每15 min监测血糖1次低血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糖尿病 防治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