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顶管施工方案改完整版.doc
《人工顶管施工方案改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顶管施工方案改完整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X工程顶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XXXX工程二一四年一、顶管施工措施 根据现场布置,先施工顶管工作井。顶管采取 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以缩短工期。1 、顶管施工流程图:测量定位工作井施工工作井后背施工顶管设备安装开机顶进钢筋制安浇筑砼检查顶管设测量控制及纠编注浆减阻泥土外运管内挖泥下一节管吊装接管正常顶进回收掘进管道贯通砌筑井体回填2、顶进设备竣工验收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工具管及运出土设备等。 (1)千斤顶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本工程采用液压千斤顶。千斤顶在工作坑内的布置应与管体中心线一致,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折力偶,造
2、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采用人工挖运土方时,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 1/41/5处为宜。(2)高压油泵由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选用额定压力为 62MPa的 ZB500注塞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3)顶铁顶铁是传递和分散顶力的设备。要求它能承受顶压力而不变形,并且便于搬动。根据顶铁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横顶铁、顺顶铁和 U形顶铁三种。(4)其它设备工作坑上设活动式工作平台,平台用工字钢梁,上铺 1515cm方木。工作坑井口处安装一滑动平台,作为吊土使用。工作平台上设起重架,上装电动卷扬机。工作棚用彩瓦遮盖,以防雨水及阳光,便于人员在不同气候下的正常操
3、作。3、工作井(1)工作坑的布置工作坑是顶管施工的工作场所。其位置可根据以下条件确定 :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以利排水;考虑地形和土质情况 ,有无可利用的原样土做后背; 工作坑与可能穿越的管线,建筑物要有一定安全距离;距水、电源较近的地方;工作井不影响地面交通等。(2)工作坑的尺寸工作坑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工作面,保证下管、安装顶进设备和操作间距,坑底长、宽尺寸可按如下公式:底宽 WD(2.43.2)式中 W工作坑底宽度 (m);D被顶进管外径 (m);底长 LLLLLL1 2 3 4 5式中 L工作坑底长 (m);L管子顶进后,尾端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一般留 0.2米;1L每节管子长度
4、 (m);2L出土工作间隙,根据出土工具确定 ,一般为 1.01.5m;3L千斤顶长度 (m)4L后背所占工作坑厚度 (m)。5考虑到坑内后背采用钢板,本工程工作井为内径 4.5m4.5m的工作井,(3 )工作井施工顶管工作井场地地质条件一般,所以工作井开挖过程中必须有可靠的挡土措施。本工程的工作井采用拉森钢板桩施工,当土层条件较好时,可从上到下分层开挖,并在一定高度做围檩支护。(4)工作坑基础加固工作坑底根据土质、管重量及地下水情况 ,做好基础,以防止工作坑底下沉,导致管子顶进位置的偏差。采用级配碎石基础,当工作坑底土质松软,有地下水时 ,应采用强度为 C25混凝土封底 ,厚度为 20cm,
5、混凝土底板漏水处应 采用灌注水泥浆。井内设一个集水坑,平面尺寸为 50cm50cm,深 50cm,用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以便收集地下水和雨水,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地面。(5)工作坑导轨设置导轨:作用是引导管按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保证管在顶入土之前位置正确。导轨安装牢固与准确与否对管子的顶进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安装导轨必须符合管中心、高程和坡度的要求。(6)接收井施工方法同工作井(略)二、管节安装1、接口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员必须督促保证施工人员在驳接管材时安装橡胶止水带, 且位置、方向正确。(2)在驳接顶进时,要边顶边观察止水带的位置,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3)严格按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操
6、作;2、管体材料每节长度为 2500mm,壁厚度 150mm,内径 1400 mm,级钢筋混凝土管。出土与顶进工作坑内设备安装完毕,经检查各部处于良好状态,即可进行出土和顶进。首先将管子下到导轨上,就位以后,装好顶铁,校测管中心和管底标高及接口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即可进行管前端取土,凿开护壁进行进洞施工;当管体进洞后,不要急于顶进,首先要封堵好洞口处管体外壁与土体之间的缝隙,保证管体外壁泥水不会渗漏入工作坑,以免因出洞引起的护壁外土体的塌方。 3、顶进施工顶进利用千斤顶出,靠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被顶进管子推向前进,其操作过程如下 :安装好顶铁挤牢,管前端已掏挖一定长度后(视土质情况而定最
7、长不得大于 30),启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推向一定距离。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掏挖取土,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需要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卸下顶铁,下管,接下一节管。重复上一工艺流程,直至全段贯通。4、顶管工作面排水地下水由工作面流向工作井集水坑,再用泵排出地面。5、管内作业面安全措施管内主要采用人工来掘进、纠偏、排土及顶进,考虑管内工作环境要求,必须采取以下措施:管内施工属于潮湿环境,管内照明必须采用安全低压照明,管内沿线间距 10m,在管体右角上安装一盏 12V、60W的灯泡。在顶管中,通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在顶进过程中的时间比较长
8、人员在管子内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时间长了,管内就会出现缺氧,不仅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 ,而且影响测量。因此需解决好通风问题。由于本工程施工管道长度不大,采用鼓风式通风,选用小型风扇。在施工人员下井前必须先通风,并利用鸟类以及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对井内气体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下井操作。6、纠偏顶进措施顶管测量:采用经纬仪和光学水准仪。 测量次数:开始顶第一节管子时,每顶进 20 50cm/次,正常顶进时,每顶进 1m/次。校正时,每顶进 50cm即测量一次。中心线测量:首先在地面用经纬仪确定顶管方向桩,然后在工作坑边的两方向桩上挂小线,其上吊 2个垂球到工作坑底部,在工作坑中用激光水准仪照准两垂球
9、读管前端的中心尺刻度,若与中心尺的中心刻度相重合,说明其方向准确,否则其差值即为偏差值。高程测量:在工作坑内引设水准点,停止顶进,将激光水准仪支设工作坑同内,测量前端管底高程。顶进偏差的校正顶进中发现管位偏差 10mm左右,即应进行校正。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7、减阻润滑触变泥浆通过制造、储存、压浆系统,从第一节管注浆孔处压入触变泥浆,形成一定厚度( 15mm左右)的泥浆套,间距 68m设一道补浆孔,使顶管在泥浆套中向前滑行,减少摩阻力,根据压力表和流量表,计量桶控制注浆量,压力应控制在地下水位的 1.1 1.2倍。材料:膨润土:烧碱:水 =1:0.05:4.5配
10、比,经试验,确保泥浆性能良好,必要时加其他外加剂。为使泥浆能及时将管壁空隙灌满,灌浆速度要与顶进速度相适应,注意观察,防止跑冒,并保证泥浆达到量。造浆后应静置 24小时后方可使用。8、排土和泥土外运顶管土体在管内用人力手推车运输到工作坑,由提升设备将泥土运至地面堆土区,然后用环保运输车运至弃土场。9、正常顶进施工 顶进速度应根据出土情况确定,要即挖即顶,防止塌方。顶进过程中,若摩擦力过大时,采取边压触变泥浆边顶进,以减少管体的阻力。顶进一节后,回缩千斤顶,拆开通风、照明等管线,吊入下一管段,校直对中,接好接头,安装回各顶铁,接通各管线,开动油泵顶进一千斤顶行程,回缩千斤顶,测量、加顶铁,重复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 施工 方案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