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
《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为沉井及顶管施工。一、沉井施工难点和解决方案1、井筒裂缝1.1现象井筒制作完毕,在沉井壁上出现纵向或水平裂缝,有的出现在隔墙上或预留孔的四角。1.2原因分析1.2.1沉井支设在软硬不均的土层上,未进行加固处理,井筒浇筑混凝土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井筒裂缝C1.2.2沉井支设垫木(垫架)位置不当,或间距过大,使沉井早期出现过大弯曲应力而造成裂缝。1.2.3拆模时垫木(垫架)末按对称均匀拆除,或拆除过早,强度不够,使沉井局部产生过大拉应力,而导致出现纵向裂缝。1.2.4沉井筒壁与内隔墙荷载相差悬殊,沉陷不均,产生了较大的附加弯矩和剪应力
2、造成裂缝:而洞口处截面削弱,强度较低,应力集中,常导致在洞口两侧产生裂缝。1.2.5矩形沉井外壁较厚,刚度较大,而内隔墙相对较薄、较弱,因温度收缩,内隔墙被外壁约束而出现温度收缩裂健。1.3预防措施1.3.1遇软硬不均的地基应作砂垫层或垫褥处理,使其受力均匀,荷载应在地基允许承载力范围以内。1.3.2沉井刃脚处支设垫木(垫架)位置应适当,并使地基受力均匀。垫木(垫架)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应使支点和跨中发生的拉应力彼此相等,并应验第沉井壁在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扭矩(对圆形沉井),使其不超过沉井壁的垂宜抗拉强度。拆除垫架,大型沉井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小型沉井达到70%。1.3.3
3、拆除刃脚垫木(垫架)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先抽除一般垫木(垫架),后拆除定位垫架。1. 3.4沉井筒壁与内隔墙支模应使作用于地基的荷载基本均匀:对沉井孔洞薄弱部位,应在四角增设斜向附加钢筋加强。I.3.5矩形沉井在外壁与内隔墙交接处应适当配置温度构造钢筋。1.4治理方法1.4. 1对表面裂缝,可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处理。1.4.2对缝宽大于0.I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或甲凝浆液)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采用灌浆与表面封闭相结合的方法。缝宽小于0I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即可。
4、2、井筒歪斜2.1现象井筒浇筑混凝土后,筒体出现歪斜现象,影响沉井下沉的垂直度控制。2.2原因分析2.2. 1沉井制作场地土质软硬不均,事前未进行地基处理,筒体混凝土浇筑后产生不均匀下沉。2. 2.2沉井一次制作高度过大,重心过高,易于产生歪斜。2. 2.3沉井制作质量差,刃脚不平,井壁不垂直,刃脚和井壁中心线不垂直,使刃脚失去导向功能。2. 2.4拆除刃脚垫架时,没有采取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除承垫木。抽除后又未及时回填夯实,或井外四周的回填土夯实不均,致使沉井在拆垫架后出现偏斜。2. 3预防措施2.3. 1沉井制作场地应先经清理平整夯(压)实,如土质不良或软硬不均,应全部或局部进行地基
5、加固处理(如设砂垫层、灰土垫层等)。2. 3.2沉井制作应控制一次最大浇筑高度在12m以内,以保持重心稳定。2. 3.3严格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质量,使井壁外表面光滑,井壁垂直。各部尺寸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2. 3.4抽除沉井刃脚下的承垫木,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每次抽出垫木后,刃脚下应立即回填砂砾或碎石,并夯打密实,井外回填土应夯实均匀:定位支点处的垫木,应最后同时抽除。2. 4治理方法井筒已歪斜,可在开始下沉时,采取在歪斜相反方向,刃脚较高的部位的一侧加强挖土,在歪斜的方向较低的一侧少挖土来纠正。3、下沉过慢3.1现象沉井下沉速度很慢,甚至出现不下沉的现象。3. 2原
6、因分析3. 2.1沉井IT重不够,不能克服四周井壁与土的摩阻力和刃脚下士的正面阻力。3. 2.2井壁制作表而粗糙,高洼不平,与土的摩阻力加大。3. 2.3向刃脚方向削土深度不够,正面阻力过大。3. 2.4遇孤石或大块石等障碍物,沉井局部被搁住,或刃脚被砂砾挤实。3. 2.5遇摩阻力大的土层,未采取减阻措施,或减阻措施遭到破坏,侧面摩阻力增大。3. 3预防措施3. 3.1沉井制作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施工,保持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光滑。3. 3.2使沉井有足够的下沉自重,下沉前进行分阶段下沉系数X的计算(X值应控制不小于1.101.25),或加大刃脚上部空隙。3. 3.3在软粘性土层中,对下沉
7、系数不大的沉井,采取连续挖土,连续下沉,中间停歇时间不要过长。33.4在井壁上预埋射水管,遇下沉缓慢或停沉时,进行射水以减少井壁与土层之间的摩阻力。3. 3.5在井壁周围空隙中充填触变泥浆(膨润土20%、火碱5%、水75%)或黄泥浆,以降低摩阻力,并加强管理,防止泥浆流失。泥浆应根据土层特性按下表选用。土层名称土层特点对泥浆要求粘土层黏土层结构紧密,地卜水涔透姬梭,土体他压力较大应采用密度较大、失水玳较小的泥浆,以防拈土遇水膨胀.而造成土壁坍落破坏砂层砂层结构松散,易划落,有地下水港透应采用枯度较高,除切力较大,产生的泥皮薄而坚韧的泥浆,以防止砂层塌落和泥浆流失卵石层卵石间孔隙较大,结构较松敢
8、地下水渗流较畅通应采用粘度高,静切力大、密度较小的泥浆,以防止泥浆流失3.4治理方法3.4. 1如因沉井侧面摩阻力过大造成,一般可在沉井外侧用0.20.4MPa压力水流动水针(或胶皮水管)沿沉井外壁空隙射水冲刷助沉。下沉后,射水孔用砂子填满。3.4.2在沉井上部加荷载,或继续浇筑上一节井壁混凝土,增加沉井自重使之下沉。3.4.3将刃脚下的土分段均匀挖除,减少正面阻力:或继续进行第二层(深4050Cm)碗形破土,促使刃脚下土失稳下沉。3.4.4对于不排水下沉,则可以进行部分抽水,以减少浮力,借以加重沉井。3. 4.5遇小孤石或块石搁住,可将四周土挖空后取出;对较大孤石或块石,可用炸药或静态破碎
9、剂进行破碎,然后清除。如果采用不排水下沉,则应由潜水员进行水下清理。4. 4.6遇硬质胶结土层时,可用重型抓斗或加大水枪的射水压力和水中爆破联合作业:也可用钢轨冲击破坏后,再用抓斗抓出。4、偏移或扭位4.1现象沉井下沉过程中或下沉后,筒体轴线位置发生一个方向偏移(称为位移),或两个方向的偏移(称为扭位)。4. 2原因分析4.2. 1位移大多由于倾斜引起,当沉井倾斜一侧土质较松软,在纠正倾斜时,井身往往向倾斜一侧下部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因而伴随向倾斜方向产生一定位移。位移大小随土质情况及向一边倾斜的次数而定。当倾斜方向不平行轴线时,纠正后则产生扭位,多次不同方向的倾斜,纠正倾斜后拌随产生位移的综
10、合复合作用,也常导致产生偏离轴线方向的扭位。4. 2.2沉井倾斜未纠正就继续下沉,常会使沉井向倾斜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移。4. 2.3测量偏差未及时纠正。4.3. 预防措施4.4. 1加强测量控制和检测,在沉井外和井壁上设控制线,内壁上设垂度观测标志,以控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每班观测不少于2次,发现位移或扭位应及时纠正。4. 3.2及时纠正倾斜,避免在倾斜情况下继续下沉,造成位移或扭位。4. 3.3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4. 3.4加强测量的检查和复核工作。5. 4治理方法位移纠正方法一般是控制沉并不再向位移方向倾斜,同时有意识地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纠正倾斜后,使其伴随向位移相反方向
11、产生一定位移纠正。如位移较大,也可有意使沉井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到刃脚处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位置吻合或接近时,再纠正倾斜,位移相应得到纠正。扭位可按纠正位移方法纠正,使倾斜方向对准沉井中心,然后纠正倾斜,扭位随之得到纠正。亦可先纠正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然后纠正另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几次倾斜方向纠正后,轴线即恢复到原位置。5、下沉遇流砂5. 1现象沉井采取井内排水时,井外的土、粉砂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入井内,边挖、边冒,无法挖深;常造成沉井出现突沉、偏斜、下沉过慢或不下沉等情况。5. 2原因分析5. 2.1井内锅底开挖过深:井外松散土涌入井内。5. 2.2井内表面排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水 管道 项目 重点 难点 分析 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