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DOC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教材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资料“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三、单元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
2、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 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
3、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四、具体单元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左上图)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单元 教材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