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果性看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doc
《从因果性看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因果性看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因果性看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董春雨【专题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专 题 号】B2【复印期号】2011年01期【原文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京)2010年10期第2429页【英文标题】O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Reductionism and Wholism from Causality【作者简介】董春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董春雨(1963),辽宁鞍山人,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理哲学及复杂性哲学等。【内容提要】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目前的研究遇到了许多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所谓整体论思想的“架空”。本文
2、拟从因果性的内涵及其复杂表现出发,分析整体论陷入尴尬境地的深层原因,并试图厘清还原论与整体论之间的理论纠葛,以期为整体论的发展方向做出有益的探索。There are so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study of complex systems theory, especially for the idea of Wholism being built on stilt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the complex representations of Causality, this essay discu
3、sses the deep reason of Whoilsm plunging into an embarrassed circumstances, and try to clarifying the theoretical imbroglio between Reductionism and Wholism, and make the exploring for the developing of Wholism.【关 键 词】因果性/还原论/整体论causality/reductionism/wholismEE544UU1758963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
4、934(2010)100024061整体论的兴起及其缺陷整体论思想的兴起已逾半个世纪,而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研究也是近十几年来持续的学术热点之一,由此人们在许多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处理上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但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研究也进入到越来越难的攻坚之中。例如,英国著名系统科学家P 切克兰德对贝塔朗菲的研究表明,他从20世纪40年代末直到1972年逝世,其思想几乎再未有过什么重大发展1。几十年前发生在贝塔朗菲身上的事情,也许正是当前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可类比的缩影。系统科学的停滞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有关整体性思想的“空泛”的指责更是不绝于耳。人们已经意识到,系统论虽然强调整体性
5、是系统的主要特点,但它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般都着眼于对模型系统的各种关系的分析,即从大体上讲,它仍以分析方法为主。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人们考虑的因素首先是量上的增多,但它还未能真正将各因素的地位从质上区分开来也许协同学中的序参量概念及其伺服原理是个例外。其次,由于人们过分沉溺于各种“精妙的”数学处理方法,而这些数学方法实际上大多最终又归结为线性方法,这样就使系统的整体性在不知不觉中被庸俗化甚至被忽略了。所以有人认为,仅通过分解成部分以了解整体是不充分的,因为部分与部分之间有关联和作用。一旦整体被不当分解,其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丧失了,是谓“系统悖论”2。总之,除了一些直观的、描述式的概念
6、以外,一些具体的系统方法往往偏重于目标确定与决策,即使系统在整体上达到最优化而不是使部分元素都达到优化。如果在这一点上它是有效的,那么所有这些成功除了考虑的因素比以前“多”了一些之外,它并没有提供新的思路,一句话“整体论似乎无法使人们从整体知识中推出部分的知识”3,即整体思想实际上并没能落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像中医那样相对成熟的系统方法即如将整体联系的形式具体表达为经络概念并成功应用的尚不多见;目前,黑箱方法、分形理论等虽然提供了一条部分与整体之间相互通达的道路,使人们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得以深化,但这些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基于此,很多人对系统论目前这种描述式的流于空泛的现状持批评态
7、度,认为它在哲学上和方法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仅仅是“术语大战”而已4。那么,为什么整体论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呢?是由于本体论方面的不成熟,还是由于科学方法论本身的限制?本文拟从因果性的内涵及其复杂表现出发,厘清还原论与整体论之间的理论纠葛,以期为整体论的发展方向做出有益的探索。2因果分析与还原论和整体论的关系所谓还原,一般说来就是认为一个现象的领域可以归结到另一个更低层或更深层的现象领域来加以理解,在20世纪首先对这种还原思想作了全面的哲学论证和较精确的表述的是逻辑经验论者,并且首推亨普尔(C. G. Hemple)和纳格尔(E. Nagel)5。其实还原的理念及方法,是几千年来哲学家和科学家
8、在理解自然方面取得成功的法宝:从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和希腊的原子论等,到今天物理学的统一场论和生物学的遗传学说,这种追求屡试不爽。由此,大多数人们倾向于相信,一切科学真理最终可以通过揭示支配那些最基本层次的实体与行为的基本规律来加以说明。总之,还原方法及其有效性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不过,从19世纪下半叶,还原论在处理日益复杂的问题时充分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而日益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整体论的思潮。一时间,还原论思想甚至遭到了全盘的否定。不过在今天整体论思想面临困境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估价还原思想及其与整体思想的关系?为此我们首先考察一下因果观念与还原论的关系。众
9、所周知,因果观念是人类最早萌生的重要观念之一。它主张,任何一种事件或现象的发生,总是由于这一事件或现象之前的某些特定事件或现象按照某种规律引起的,而这种事件或现象又必然会引起另外一种事件或现象,其中同一种事件或现象有且只能有一个真正的、根本的原因,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都是不可想象的。近代科学的建立,成就了一个完整、科学的因果体系。人们用“原子论”的观点看待自然的构成,用“力”的概念来追踪运动的原因和抽象变化规律,由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铸就了近代科学分析方法的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因果论与还原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走向了辉煌。不过,在还原论步下神坛的时候,人们从来没有丝毫放弃因果论。从这种现象
10、来看,两者似乎又存在差异。那么两者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下面从三个方面考察一下:1)因果关系是极其复杂的,通常人们将产生某些现象的各种原因分为直接与间接原因,主要与次要原因,内部与外部原因,必然与偶然原因等等。而多种原因一结果关系的共存,往往导致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情况。有关因果关系的这种复杂性,在当代哲学研究中已经进一步具体、丰富并提炼为“多重可实现性”的论题。例如从常识来看,同样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环境,自然界发明出了几乎是无限多的水生生物,它们的身体结构存在无限差异。普特南(H. Putnam)后来还指出,动物界中同一种心理类型,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动物来实现;而比较神经解剖学和生
11、理学也已证明,某种心理状态可能由不同的神经状态结构来实现。多重可实现问题等的提出,意味着还原科学方法论纲领的彻底破坏!69097自牛顿以来的分析还原方法即从结果寻找原因的方法,其本质是把同一类结果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类原因,而从因果关系的复杂多样性来看,由结果不可能必然推出原因的存在,这意味着准确的单一还原的风险,甚至还有原因的虚构!所以,虽然多重可实现等复杂性概念与因果关系的成立是相容的,但它与还原论的可能性、合理性是相悖的,从而表明了因果关系的内涵比还原思想要丰富的多。2)因果论与还原论的区别还表现在复杂系统的层次性方面。当代复杂系统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世界的层级结构是客观的,这有两个方面
12、的含义:首先是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从而使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而存在;其次,不同的特别是相邻的层次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系。为了从因果性入手来理解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人们提出了上行因果(upward causation)和下行因果(downward causation)的概念。所谓上行因果和下行因果这两个概念,就是针对复杂系统中整体与部分即两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而言的:首先人们将从部分到整体的因果决定关系称之为上行的因果关系。上行因果的本质是从部分出发来解释整体,这与人们熟悉的传统的还原思想是一致的还原进路本身意味着从微观角度对宏观现象的一种解释,可见还原与上行因果的含义是相同的
13、从这种意义上讲,当代复杂性研究中对上行因果论的强调和坚持,其实就意味着对还原论的某种坚持。而这种“坚持”的理论意义,本文后面会有更详细的阐述。其次,下行因果关系指的是整体到部分的因果决定作用。这种作用,是被传统科学完全忽略了的,却是被复杂性研究挖掘出来并引起人们充分重视的属于整体论范畴的理论创新。例如,在社会系统中的个人行为,其主要约束力不是生理和心理的规律,而是社会的经济规律以及政治、道德的社会规范。即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理性、自利的个人相互博弈,产生了社会契约和规范。它们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各种约束力,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79097所以,所谓下向因果关系是指处于低层次的所有过程
14、都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8。总之,高层次的整体对低层次的部分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选择能力等,是下向因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相关的研究在学术界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深入,例如有人通过考察人们现在熟知的典型的非线性系统事例即贝纳德对流,详细讨论了“液体对流中的下行因果关系”9,指出对流作为在经典力学中体现下行因果关系的模型,与心灵哲学文献中提供的那些例子相比,更扎实、更少推断性,因此这个模型可以为近来较为流行的关于突现和下行因果关系的观点提供更现实、更具体的检验以及非常重要的形而上学启示。可见,下向因果作用的发现,表明因果关系对于各层次是双向即上行和下行开放的,相比
15、之下,还原的内涵仅包括了上行因果,同样又相对简单了许多。3)坚持还原论与追求确定性密切相关。成功的还原,都是具有明确结果或结论的,即在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之间要建立起确定不移的一一对应的联系来。但这一点现在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难。首先,上面刚刚谈到的因果关系的多重实现性和层次性的结合,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因果过程具有创造性,其结果往往是新颖的和不可预见的。从理论上讲,著名逻辑学家穆勒(J. S. Mill)曾经分析过原因的组成问题,即多种原因的联合结果与它们各自独立起作用的结果的区别问题。假如我们知道原因产生的结果是,原因产生的结果是,原因产生的结果是,那么原因,以某种方式互相作用产生的综合结果E会是
16、什么?比如最典型的化学领域:“两种物质的化学合成,众所周知,产生出第三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不同于前两种物质独立存在时的任何一种的性质,也不同于把它们放在一块儿的性质。从氢和氧的性质中看不到任何它们化合在一起的水的性质。糖的味道并不是它们组成部分之和”10。一句话,新的性质是未知的!而从实践上看,整个宇宙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的过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另外现代因果论不是机械决定论,物理学最早研究了像热力学那样的简单巨系统,创立了统计力学。但是在传统科学的视野里,统计的不确定性可以被归结为人类主观知识的不足,世界本身依然是被规律严格决定的,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当你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因果 还原 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