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场到茶商的发展探讨.docx
《从茶场到茶商的发展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茶场到茶商的发展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茶场到茶商的发展探讨从茶场到茶商的发展探讨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被誉为国饮,是中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与各国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是助力精准扶贫的民生产业。关键词 茶场 茶商 发展 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宁德市就专题研究成立了宁德及各县市茶业管理机构和组建闽东茶叶集团公司,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宁德市国有农场茶业资源丰富,在深入推进农垦改革进程中,有效整合资源,培育知名品牌,对打造农垦大茶商进行了有益探索。一、发展现状现宁德市的茶园面积88.53万亩,产量6.59万吨,是福建最大的茶叶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拥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以及再加工茶的茉莉花茶和工艺茶,茶
2、类之多为全国各地市之最。下辖的福安市67万人口中涉茶人员达40多万,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十大重点生态产茶市(县)、我国最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和历史名茶“坦洋工夫”发祥地,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97年,以福安市坦洋茶场、福安市高坂茶场、福安市王家茶场等三个国有茶场企业化改革组建而成,现有员工265人,茶园6000多亩,年产毛茶460吨,产值3500万元。公司2014年列入福建省首家农垦改革试点单位,2016年列入组建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农垦专项改革试点。公司整合农垦茶业资源,开展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经营,三个茶场为原料车间,负责茶叶基地建设;公司
3、负责产品销售、品牌打造,以及技术和融资服务。现代茶业基地形成规模,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福安市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农垦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可追溯;茶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研发特质坦洋工夫红茶,以及花香绿茶、东方美人茶等,与知名饮料企业合作,为其研发茶本味饮料原料;发展现代茶产业服务业,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和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立技术服务、产品研发、质量安全监管等“互联网+”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休闲茶业,以茶促旅、以旅强茶,整合坦洋工夫文化、坦洋茶场生态茶园、坦洋村传统村落、福建省农科院茶研究所茶树育种基地
4、等资源,建设坦洋工夫庄园,初步建成集茶叶种、产、销、文、游、研、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庄园,列入“清新福建十大精品线路世界茶乡之旅”的重要景点;品牌推广初见成效,富春牌系列产品多次获得重大茶事活动金银奖和福建省“名茶”奖,公司现为福安市茶叶实物宣传唯一指定生产商。二、发展思路(一)发展目标整合福安市国有农垦茶业资源,乃至农业资源,组建福建福安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做强主业,立足福安市茶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展股份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建设成为全国农垦系统、全国茶产业的知名企业,打造“农垦大茶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拓展辅业,发展休闲旅游、康养教育、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等多种经营
5、的现代农业企业;运营资本,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业农村投融资服务平台,承担市政府委托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与建设任务。(二)发展战略建设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技术研发、推广、咨询,以及休闲旅游、康养教育、文化创意和农产品仓储物流等多种经营的现代茶业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茶叶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带动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茶农”的利益共同体,让广大茶农、茶企共享发展成果。建设“公司+乡村+农户”的红茶特色小镇,充分发挥坦洋工夫庄园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乡村,采取“资本+基础设施+运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场 茶商 发展 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