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
《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供应室护理论文摘要:供应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一定要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意义,强化护理人员保护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细节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差错发生。只有客观认识供应室日常工作中,回收环节、消毒环节、包装环节、灭菌环节、储存环节以及发放环节等存在的风险,从人员配备、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利益分配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针对应对风险,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关键词 供应室护理论文 供应室护理 护理论文 护理 供应室护理论文: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探讨摘要:目的 分析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
2、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研究组2014年6月12月诊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观察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例次(2.0%),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次(6.0%),P关键词:院内感染;护理;质量;供应室;消毒管理;预防护理质量管理(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对护理工作各要素质量进行计划、统筹、组织、改进、协调和控制,最终达到护理服务标准和满足病患合理需要的管理过程。医院供应室(Hospital supply room
3、是各临床科室所需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运送工作,是防范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进一步验证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进行此次临床实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研究组2014年6月12月诊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选择科室为:普外科、神经外科。干预组100例次,其中男性60例次,女性40例次,年龄1284岁,平均年龄(47.6917.23)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6.387.23)d。对照组100例次,其中男性57例次,女性43例次,年龄1283岁,
4、平均年龄(48.6118.26)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5.988.29)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数据相近,具有可比性,见表1。1.2方法1.2.1实验前准备:在供应室举行动员会,讲解实验目的和意义,认真解答疑问,确保每一名供应室护理人员均自愿参加此次临床实验。将供应室护理成员随机分为两组,任命2名技术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分别担任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工作负责人。全部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后上岗。两组独立运行,供应科室、供应室工作人员、供应室作业项目等互不干扰。实验期间另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两组工作质量。1.2.2对照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常规、一般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工作
5、质量采用本地区卫生部门标准要求。1.2.3干预组护理质量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标准,制作作业手册,保证人手一本。提高思想认识,定期进行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布局合理,整改危险因素,消除安全隐患和工作漏洞。改良供应流程,确保环环相扣,无死角,无盲区。职责分明,每个环节和任务都设置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分析、整改。人文关怀:强调护理人员价值,鼓励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和整改中;尊重供应室护理人员主体性,定期倾听和接受其提出的合理诉求、建议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方法。关心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需求,定期查找
6、安全隐患。1.3评价指标 记录研究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应医疗区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次,进而计算出院内感染发生率,列表比较。同时记录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1.4数据处理 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对比行2检验,组间差异的标准为P2结果2.1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实验期间,干预组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例次(2.0%),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次(6.0%),P2.2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实验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供应室护理人员均未发生院内感染。3讨论借鉴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医疗系统形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改革,护理质
7、量管理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护理质量管理强调确立标准、依据标准、执行标准,进而形成护理工作改进、提高护理技术、降低护理成本和时间、提供优良服务。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把握管理重点、确保质量提升,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病痛、提高病患满意度。官庆妮1等认为流程管理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服务品质。黄玉桃2等发现应用控制理论的三个阶段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高。谢红艳3发现: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护理质量、满意度、护士整体素质及病区管理质量的提高。院内感染,又称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
8、ection),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增加患者病痛、造成疾病迁延不愈、使死亡率升高、给患者及社会增加经济负担、造成医疗矛盾、激化医患关系等。故防范、控制院内感染是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心任务之一。孙述霞4认为:防止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包括规范护理操作,强化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陶喜玲5指出:加强护理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王颖6指出:护理措施的管理已成为控制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在供应室实施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但本研究存在时间短、样本量小、未能全医疗体系覆盖等不足之处,故有待进一步探索分析
9、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观察及防控方法 目的:观察和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和防控方法。方法:选取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119次职业危险,对其职业危险予以分类统计且予以相应防控方法。结果:119次职业危险包括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化学性职业危险以皮肤过敏为主、生物性职业危险以体液与血液的溅射为主、社会心理职业危险以工作压力大为主(P 供应室; 护理; 职业; 危险; 防控 供应室承担着医院临床科室再生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以及发放等工作,导致科室护理人员往往会长期接触到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化学消毒剂、噪音等,从而引起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严重影响
10、了其身心健康1。本文对有关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进行归纳且予以相应防控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参与研究的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42岁,平均(35.202.0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中专15例、大专12例、本科2例,期间共发生职业危险119次,职业危害包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四类。1.2 研究方法回归性观察32例研究对象、119次职业危险情况,参考试验设计标准,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职业危险原因,设计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调查与防控效果观察表,且指定专人负责表中内容的记录、
11、填写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且对研究对象进行督促、指导;表中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职业危险原因、防控方法及其效果等;本次调查前对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本次发放32份调查问卷,回收32份,有效率100%。1.3 防控方法119次职业危险调查明确后,组织相关人员于24 h内及时分析,且由护理部人员总结问题、予以归类整理,明确原因、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改进护理计划等,包括:(1)树立安全观念、提升防护意识;(2)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3)改善供应室环境;(4)规范各种职业危险防控行为。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12、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检验标准定为=0.05,P2 结果2.1 119次职业危险统计结果给予四类职业危险统计,共发生119次职业危险,结果显示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锐器刺伤包括穿刺或缝合针28次、发生率43.75%,刀片18次、发生率28.13%,剪刀9次、发生率14.06%,其他9次、发生率14.06%)、化学性职业危险以皮肤过敏为主,生物性职业危险以体液与血液的溅射为主、社会心理职业危险以工作压力大为主(P表1 119次职业危险统计结果项目 分类 人数(例) 次数(次) 构成比(%) P值物理性职业危险 锐器刺伤 17 64 53.13高温烫伤 9 21 28.13噪音损伤 8
13、 - 25.00粉尘损伤 1 5 3.13化学性职业危险 皮肤过敏 5 11 15.63眼睛不适 3 6 9.38呼吸系统损伤 2 3 6.25消毒剂泄漏 - 1 -生物性职业危险 体液、血液溅射 14 70 43.75消毒前锐器刺伤 11 50 34.38吸入冲洗水雾 5 16 15.63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 工作压力 26 - 81.25颈椎病 13 - 40.63腰椎病 4 - 12.50下肢静脉曲张 1 - 3.132.2 32例研究对象防控方法前后职业危险发生率对比32例研究对象防控方法前后职业危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护理人员职业危险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皮肤或黏膜意
14、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所污染,或是被含有致病菌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造成可能感染的情况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身防护的重视,加之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流行,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日益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供应室护理人员针刺感染艾滋病病毒发生率高达0.3%,感染HBV率在6%30%3。所以加强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从而给予相应防控方法能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切断传播途径、降低院内感染率。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将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加以观察与统计,从表1结果可知,其职业危险包括四方面,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其中
15、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发生率达53.13%,因为供应室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包括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摆放等,在此过程中易被针头、手术刀、剪子等锐器刺伤,一旦接触到污染的锐器,其感染概率显著增加,相关研究表明针刺伤时,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即可造成刺伤者感染4。对于烫伤主要是触碰到蒸汽管道以及自机器中取物所致,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高达136 、消毒清洗机以及烘干机温度在90 左右等5。噪音损伤则主要来自压力灭菌器、超声清洗机器械的碰撞等所引起。化学性职业危险,主要是因为供应室在工作中常应用含酶清洗剂、化学消毒剂等物品,尤其是化学消毒剂中的含氯消毒剂,具有挥发性、刺激性以及腐蚀性,一
16、旦被人体吸收或接触,常会引起呼吸系统损伤以及皮肤产生红肿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溃烂。对于生物性职业危险是由于供应室自身性质所决定,因为供应室护理人员需对器械等物品加以处理,而器械上常会残存有一定的血液、体液或是患者分泌物,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针头或刀片刺伤,致使病原菌微生物经过受损皮肤与黏膜侵入机体造成自身感染。作为目前最为关注的社会心理职业危险来说,因为供应室是一个二线科室,环境差、护理人员待遇低,加上长期、高强度的供应室工作,以及需接触到大量污染物品等因素影响,常导致该科室护理人员社会认同度低、心理负担重。针对上述职业危险的观察和分析,本文及时根据科室问卷、信息反馈、供应室自查等途
17、径,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方法以降低职业危险,且再次进行对比分析。从防控后数据结果可知,相比防控方法实施前,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发生率显著降低,例如锐器刺伤率由以前的53.13%降低至9.38%、皮肤过敏则由15.63%下降至3.13%等,说明本次防控方法有效可行。因为本次方法是在归纳总结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后,而采用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如:(1)树立安全观念、提升防护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观看宣传片、开展讲座等内容,不断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2)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例如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及技能培训,掌
18、握各种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锐器刺伤时的处理程序等;规范护理人员操作、加强仪器及设备的管理、职业防护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记录与追溯管理等;(3)改善供应室环境,例如供应室内安装空调或排风扇,降低设备噪音,配备耳机、室内增加吸声板等隔音材料;(4)规范各种职业危险防控行为,其中对于物理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熟练掌握锐器的操作技术以及紧急处理程序、方法,例如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损伤部位、冲洗伤口、75%乙醇消毒包扎以及报告、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等;对于烫伤的防控,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且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程,例如开锅门时,人应处于门后,卸载物品时应待其冷却;化学
19、性职业危险,例如保持室内通风,严格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性能、配制方法、毒性以及紧急处理方法、注意事项,对于环氧乙烷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等;对于生物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要求护理人员正确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穿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污染后及时更换与清洗消毒,以实现最大化的自我防护;对于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同时及时掌握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根据其具体情况予以人性化的调整,且避免护理人员长期从事单一固定的工作;另外鼓励护理人员多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交流,宣泄内心压力、缓解心理疲劳。总而言之,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多且风险高,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有效的防控方法,能最大程
20、度地降低职业危险,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护理干预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效果评价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细节护理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效果,总结并评价。方法 取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展细节护理以来2013年8月2014年8月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实验组,取未开展细节护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在开展细节护理前后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收回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细节护理;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各种医疗器械医用物品的消毒、灭菌,直接关系到各科室的护理效果和
21、患者的健康1。因此,消毒供应室的护理是医院各项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保证消毒灭菌工作的安全,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3年8月起开展细节护理干预,本研究将开展细节护理前后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细节护理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分析对象为我院开展细节护理后2013 年8月2014年8月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并将展开细节护理前我院消毒供应室在 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两组在人力资源、医疗设备等资料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回收 对于一般回收的物品进行基本
22、的清洗、消毒工作,而对于从传染科回收的物品首先给予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再进行基本的消毒工作。如发现有污染的物品,做好标记,最后在特定的容器内处理。专门负责消毒液的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换和测定消毒液的浓度,以确保消毒液达标有效。回收到的锐器物品在包装时应使用硅胶套管套好,以免划伤。1.2.2清洗 清洗是去污除菌的关键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洗涤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预处理、去污、去洗涤剂、去热源、清洗这一流程,特别注意:要使用新鲜的过滤蒸馏水调节最后的 pH 值为中性2。1.2.3包装 包装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工作前2 h对工作台及室内表面清洗消毒,再用紫外线消毒1 h。包装时注意包装布的清洁和尺度的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应 护理 论文 16
